諮詢了那麼多的案例,接觸了那麼多的人,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於智力,而在於思維認識水平。
舉例來說,同樣看一篇文章,新手想的是能得到什麼樣的乾貨,學到什麼樣的技能,而高手們想要的則是乾貨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邏輯和思維結構。
有了這樣的邏輯和思維結構,他們自己就會吸收、消化,然後以此創造出更多的乾貨。
知道怎樣去了解知識背後的知識,這種能力屬於更高層級的“元能力”。
在每個領域,都存在這樣的元能力。
同樣,在一個人的生涯發展過程中,也需要這樣的元能力。如果一個年輕人不想荒廢自己的一生,必須要具備這樣的元能力。
- 從現象回溯本質的能力
任何現象的產生,都存在引發的本質原因,即“病根”。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只是思考現象,想著如何改變現象,卻沒有思考如何改變引發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
那麼,即使我們思考出來了貌似合理的解決方案,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
比如我在知乎上曾經看到這麼一個問題:
211院校計算機本科專業畢業,在北京工作兩年,先後換了4份不同的工作,月薪8k,感覺職業道路看不到未來,所以產生了考研的想法,但不知道考什麼專業比較好,想聽聽大家的建議。
因為工作發展不順利而產生考研、甚至出國留學想法的,此種案例不在少數。
在這裡,職業發展不順只是現象,他們想改變這種現狀,於是想出了考研的解決方案。
但實際上,考研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未必。
我所接觸的大量研究生學歷、但職業發展依然一塌糊塗的人,卻是大有人在的。所以說,考研未必就能夠解決職業發展不順的問題。
我曾經詳細闡述了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即你的優勢在哪裡,你擅長的是什麼,你是哪塊料,用在什麼地方才最能發揮你的價值,你需要找准一個切入點。
找到切入點之後,還需要構建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統,這包括:公司選擇、行業選擇、路徑設計,以及向上管理。
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考研也大概率依然解決不了你的職業發展問題。
因為考研只是解決了起點的問題,目前的職業方向不合適,想通過考研的方式換一個起點,這是考研能起到的唯一作用。
但是,你研究生畢業出來之後,這個起點就一定適合你嗎?你所重新選擇的職位就一定能夠發揮你的優勢嗎?
另外,如果公司/行業選擇出現了問題,你的碩士證書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未必。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碩士學歷的人職業發展依然不順,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因素,導致做了很多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