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個人,要活得像一支隊伍。這句話有一點倔強,也有一點冷清。
凡事親力親為,就像全能超人:
自己賺錢養家;自己洗衣做飯;自己裝修房間;自己搬運傢具;自己出門旅遊;自己加班,凌晨回家……
去醫院的時候,先排一個隊交費,再排一個隊做檢查。左手給右手涂藥,自己舉著吊瓶去廁所。
被別人誇獨立,我們只能把苦笑咽回肚子裡。
總覺得這樣也不是辦法啊:每一刻都在忙,身心疲憊,顧此失彼,一事無成。
如果你就喜歡萬事不求人的生活,倒也還好。
但也有時候,我們只是出於無奈:也不想這麼忙,但是在大城市舉目無親,又無錢無勢,能怎麼辦?
初入職場的時候,沒人拿正眼看你;好不容易帶上了團隊,小朋友又不得力;爸媽年紀大了,幫不上忙;朋友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有了另一半,不能過於依賴對方…
等結婚生了孩子,又要忙著掙奶粉錢,我們只能咬著牙,一直扮演全能的超人。
累。
還能有別的選擇嗎?你問。
有的,比如崔璀。

乍一看,崔璀是一個典型的超人。她是一個離家千里,在杭州打拼的職場媽媽。
通常來說,職場媽媽意味著被孩子牽絆,家裡事事操心,工作上捉襟見肘。但崔璀不是。
在兒子三歲這一年,她不但一手創辦了Momself這家公司,還兼任投資公司的投資合夥人。
一年多時間天南海北到處飛,投資了30個項目,還跟團隊一起創作了近200期付費內容,寫了上百篇文章,近50萬字。
但她不是超人,剛好相反,她活得不算很拼。

雖然加班也會喊累,她的生活仍舊井井有條。
每天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定期做瑜珈,跑步,保養……
沒事就窩在家裡看書,出門約閨蜜喝個小酒,放假也沒少跟家人旅遊。
因為我有你們啊!她總是說。
我們分析她的人設是:花花轎子眾人抬。
做什麼事情,總能找到一堆幫手,一哄而上就把事情做了。
雖然她自己也忙得夠嗆,但工作效率實在驚人。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國內財經新媒體的No.1
她給吳曉波老師打工的時候,“安排”吳老闆給她做事。
自己當老闆了,員工幫她做事.
最過分的是她當了媽媽,孩子還特別給力,三歲就幫家裡打掃衛生!做得還挺開心。
別人是一個人活得像一支隊伍,她是隨時自帶一支隊伍!組團刷副本,當然刷得爽。
她是怎麼找到這支隊伍的?我們向她請教經驗。
問題一:沒人幫忙,手頭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怎麼辦?
怎麼可能!崔璀無辜地睜大了眼睛。
你每天之所以忙忙碌碌,不都是跟人打交道嗎?……上班,旁邊工位上的不是人嗎?談項目,甲方不是人嗎?做產品,用戶不是人嗎?
就算你獨來獨往,每天的工作只跟代碼和數據打交道,給你發工資的老闆不也是人嗎?
下班以後聚會,一起嗨皮的朋友不是人嗎?回家收拾家務,坐在一邊打遊戲的老公不是人嗎?每天照顧孩子,陪孩子寫作業,孩子自己不是人嗎?
對,你肯定會說:可是誰有那麼大本事,使喚得動老闆和甲方?人家憑什麼聽你的?更不用說我們家玩遊戲的那位,還有皮得不行的熊孩子……
真正的問題不是沒有人,而是沒有“聽話”的人。
怎麼樣讓別人聽話?這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沒有人會平白無故聽你的話。——管理的本質並不是控制,但管理的確能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重要的是:別人不聽話,因為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
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術語:有自己的行動邏輯),這是他們寶貴的行動力,也足以為我所用。
大江東流,我也乘舟東去。江水不會聽話,卻可以大大提高我的船速。
如何把他們想做的事,跟我的需求,結合起來?
——這就是管理術了。
問題二: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不是只能孤軍奮戰?
如果江水一個勁向東流,我卻只想往西走呢?豈不是只能逆水行舟了嗎?
看到我們困惑的樣子,崔璀解釋:
兩個人的利益不一致,是可以談的。談什麼呢?
談合作。合作不是誰佔便宜,誰吃虧。
合作之後,兩個人都會得到更大的好處。人們的利益總是多維度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如果用上合作溝通的技巧,幾乎總是可以找到結合點。
崔璀說:我從來沒見過完全不能合作的人。

舉一個日常的例子吧:一個買菜和一個賣菜的,利益衝突看上去不可調和。一個多賺一塊錢,一個肯定就虧一塊錢。他們會因此吵得不可開交嗎?
不會,他們可以達成合作。
比如,買菜的人說:你算便宜點,我就把剩下的菜全都買下來。這樣就很容易成交,因為雙方都有好處。
這就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合作。一念之間,隊伍裡就多了一個夥伴。
一個擅於管理的人,總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遇到「貴人相助」。
並不是靠著運氣好,每一個遇到的人都剛好志同道合。
管理是有意識地與不同的人合作,從看似不可能到發現可能,從每個人獨特的個性中發現資源。
聚合不同的資源,才會走上人生的快車道。
問題三:人微言輕的時候,我到哪裡尋找資源?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在一個陷阱裡掙扎。越是一無所有,越是一事無成,反過來,越是一事無成,也就越是一無所有。
像是一個惡性循環。
看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擁有的金錢越多,賺錢的速度反而越快;
擁有的地位越高,向上攀爬的助力反而越強。世界還有我們的機會嗎?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學習管理。因為手裡的每一點資源都很寶貴。
但這麼寶貴的資源,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白白浪費在手裡。
這不是很可惜嗎?與其怨天尤人,去羨慕那些我們夠不著的東西,倒不如痛定思痛,盤點一下我們現在有什麼吧:
我們年輕,沒有足夠的積累,但我們有時間。時間是我們的資源。
我們幼稚,不懂這個社會的規則,但我們有個性。個性也是我們的資源。
這些都是資源啊。關鍵是怎麼用。
有錢的人,手裡的錢是資源,我們沒有錢,但「沒錢」也是一種資源。
——還是那句話,關鍵看你怎麼用。沒有積累,也就沒什麼可以失去。隨時可以轉換方向,這種勇氣和靈活度不是一種獨特的優勢嗎。
管理,就是在任何不利因素中找到最有用的那一面。
崔璀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她一直知道自己不夠強。
看上去是一個缺點。但是換一個角度,因為她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才懂得怎麼找到聰明的人來幫她。
如果我一直很強,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或許成就反而不如今天。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什麼都沒有,所以無力可借。
其實是認識不到很多資源的存在,當然也就用不到。
其實,只要換一個視角,你身上的缺點,經歷的逆境,暫時的匱乏,都可以是特別的資源,變成你隊伍中的得力幹將。
很多人對這種管理有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你這不太對啊,這不是利用別人,損人利己嗎。
不對。每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都在管理的過程中,成就了每一個被管理的人,管理是成就所有人的藝術,我們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他人,同時也被他人所成就。
第二個誤解是,以為它是領導才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在奮鬥中的小人物不需要。
也不對,甚至可以說剛好相反。
管理的本質,是優化資源配置,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以小博大的藝術。
這樣的學問,恰恰是「小人物」尤其需要學習的。
第三個誤解是,以為它沒什麼乾貨,一味把事情交給別人,自己什麼都不做。
不對。管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用更大更高效的智慧解決問題。
而利用資源也不是要你去當寄生蟲,而是通過智慧與合作,讓雙方實現更大的價值。
最好的人際關係是各取所需。誰都不是非賴著誰不可,但通過合作,彼此都可以活得更好。
在10年的工作中,崔璀成就了很多夥伴,她也從一個實習生一路做到了上市公司的COO,投資基金的投資合夥人,和創業公司的創始人。
崔璀說,成就別人,和被別人成就,這兩個過程往往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
就像她非常喜歡的奧黛麗·赫本和紀梵希,天才的演員和天才的設計師,兩個光彩奪目的人,誰也沒有依附或利用誰——他們只是相互欣賞和成就。

如何像崔璀一樣把自己一個人活成了一支團隊?她為此專門開了一門課——《經營自己,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
僅僅8個月時間,收穫了近10萬人的訂閱和學習。

在這套課程裡,為每一個學習者精心打造了一支專屬的隊伍:
你的時間,你的金錢,你的情緒,你說的每句話,包括你的劣勢和缺點,每一樣東西都能在你的管理下,變成你的助力。
你不再事事費心,卻能輕輕松松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會發現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
管理不僅僅只是“老闆們”的特權,它還可以用在:
你不必是領導,卻能讓同事幫你解決問題,甚至連老闆也為你打工;
你不必承擔過多,卻能讓別人通過跟你的合作,各自實現各自的價值;
你不必舌燦蓮花,但講出的每一句簡單的話,都能打到對方心裡;
你不必算無遺策,卻能在不確定的生活大潮中,駕馭一葉扁舟,借勢前行;
你不必事事完美,那些困擾你許久的缺點,卻可以在某些時候轉化成你獨特的資源……
這門課程,就是一套改變你的生活規劃的課程!
我們可以通過管理
把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