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生存現狀:越自由的工作,對人的要求越高

這幾年有個詞很火,叫“零工經濟”。

Sponsored link

如美國學者黛安娜·馬爾卡希在《零工經濟》書中所說:

“用時間短、靈活的工作形式,取代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形式,包括諮詢顧問、承接協定、兼職工作、臨時工作、自由職業、個體經營、副業,以及通過自由職業平台找到的訂單式零工。”
字典裡沒有“老闆”二字,一切為了自己而工作,聽起來挺美好對吧?

但必須要說個現實:

這種新形態對人自身的要求,遠比作為公司員工要高得多。

因為有個尷尬的現狀是——

錢賺到了,人廢了。

01
我一位前同事小程,3年前辭職,和幾個同事組成團隊做軟件開發。

他是商務+主程,1個產品經理兼職財務,1個UI設計師,6,7個程序員,業務以互聯網公司的外包為主。

這幾年小程的業務量一直不錯,收入比他以前在公司敲代碼高出不少。

人家是無償996為了公司,他996為了自己,多勞多得,日子過得也算滿意。

上個月,手上的一個項目完成驗收後,合作了兩年的甲方沒有繼續派發新任務,那個甲方的業務量佔小程團隊業務量的50%以上。

Sponsored link

雖然對方說“公司內部調整,過一段時間再繼續安排新項目”,但小程依然心慌。

而在拓展新合作的過程中,他越來越焦慮。

同行說起的技術應用,他一竅不通;其他系統用到的框架,他似懂非懂;別人提到的業務模式,他從未聽說。

這種感覺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突然發現自己與行業脫節時的不知所措。

就拿開發的外包來說,甲方把項目交給乙方去完成。

它們多半是什麼樣的呢?

1、邊緣系統。
2、各類Demo(也就是驗證性的軟件樣品)。

核心產品,甲方壓根不會拿出來外包。

乙方做的往往是重複而瑣碎的勞動,對技術和邏輯要求偏低,有時甚至就是個代碼搬運工。這種情況下接觸到的新技術非常有限。

同時,當乙方能滿足甲方要求時,出於成本考慮也不願引進新技術。

久而久之,能力圈逐漸固化。

業務量好的時候,全員瘋狂趕工,個個月入2萬+。

Sponsored link

業務量差的時候,才發覺接不到更多新項目。

心慌沮喪,在所難免。

02
這幾年,我周圍的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開始多起來。

我留意了下,從業者主要有兩種狀態。

第一,挪個地方,繼續工作。

我以前在文章中有提到一位同事的表哥,從事建築設計,跳槽十幾次後開了家小公司,和另外一個朋友做室內裝修設計。

固定客戶不多,多是接零碎設計兼職。

除去房租水電,收入隻比原先多了一丟丟,而且異常心累。

其實很多人忽視了:不是當老闆就是人生贏家、當員工就是低端打工仔。

就算你掛著“CXO”、戰略夥伴、某某總監的名頭,只要你做的事情還是出賣勞動力、按單照做,本質與基層員工並無二致。

講白了,這叫“打零工”。

哪怕自立門戶後業務穩定,由於長期處於低技能領域或生態鏈末端,水平原地踏步,很容易被捲入被動局面。

Sponsored link

業務一旦中斷,心態崩得雞飛狗跳。

第二,心態變化,主動嘗試。

我認識一位代理母嬰商品的微商,她本職是普通財務,朝九晚五,不溫不火。
決定做微商後,用她的話說,“原來打雞血是這感覺?!”
從寫文案、引流、銷售、朋友圈推廣……單單課程就報了十幾門,後續還自學攝影和PS,開始組建社群等等。
在上網課時認識了她未來的合夥人,兩人經過磨合後開始一起經營網店。
再說我自己。
兼職寫公眾號。你們可能以為,寫公眾號不就是寫幾篇文章嘛?也沒多難啊。

單說寫作部分,為了確保文章質量,從選題材、找話題,到日常大量的閱讀、拆解、篩選、收集,都需要持續學習+練習,不斷嘗試摸索出更好的方式。

除了寫作,還有運營部分。

要不要開展新的業務形式?哪些地方是我的優勢點可加以利用?下一階段重心在什麼地方?……每天都有一大堆問號在腦子裡打轉。

所有的一切,都推著我一個人像一個團隊一樣工作。

越自由的工作,對人的要求越高。

你必須學會在零碎繁雜的工作中,主動找出一條“線”:一條讓你保持高效運轉、讓你快速學習、讓你系統性成長的線。

你才有資格在這個自由的新職業時代,握緊籌碼,參與競爭。

03
小程說,在甲方暫停外包合作的那段時間,他慢慢看清自己小團隊的諸多短板。

單一的外包業務,也讓他們收入模式脆弱不堪。

Sponsored link

剛才提到的“零工經濟”,並不是指為了生存做幾份兼職,而是指用我們的特長、資源,來實現多方面的價值。

這是一種更有空間的職業規劃。

但不得不說,它帶來的風險,也比普通上班族要高得多。

尤其在互聯網行業,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曾說,破壞和顛覆是互聯網時代的特徵,平衡就是靜態,靜態就是死亡。

因此,發展出多樣化的工作組合,是一個有效的抗風險策略。

比如,新業務拓展。

之前有讀者問我,她是全職媽媽,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挺有一套的,想開個託管班,要怎麼做?

我說,你先去託管或是少兒教育培訓機構兼職3-6個月,熟悉流程和基本事項、與從業者們交流後,再做判斷會比你現在想像的要可靠得多。

你只有熟悉某個業務,才有可能從中挖掘出機遇。這是成功拓展新業務的前提。

比如,業務打包關聯。

你將A、B、C三個業務打包成一套服務,將比單獨拆分供應更具競爭力。

我一個做自媒體的朋友,他有寫文案、設計、開發等人才資源,手裡也有平台資源,他就能提供從品牌設計+商城小程序開發+媒介宣傳推廣等整套品牌落地服務。

Sponsored link

我特別認同《零工經濟》書中的一段話:

即使我們現在已經就業了,我們仍需認識新朋友,關注感興趣的工作消息,尋找有趣的項目並時刻留心潛在的機會。
無論你是上班族or自由職業,都是如此。

04
前兩週,我一位好友說,這兩年你文章和公眾號進步都挺快的,兼職能做到這程度應該也夠了吧?

我哈哈大笑:“哪裡有夠不夠的說法啊?只會想著如何更好呀。”

當你到了某個階段,其實就會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機會,這是純粹出賣勞動力賺錢無法比擬的興奮點。

我必須承認,這份斜杠工作比我本職的壓力要大,可無形中,讓我對自我要求越來越高,治好了我曾經不定期復發的“懶喪綜合症”。

換來的多樣化和可能性,亦讓我甘之如飴。

什麼樣的人叫“職場廢人”?

它不是由某個身份決定的,而是由你的成長速度、風險應對能力、以及抓住機會的能力決定的。

難嗎?
有點。

辛苦嗎?
確實。

但北野武這句話歷久彌新:“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身為這個時代的人,不怕變老,只怕變舊。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迭代更新的勇氣。

作者:临公子

链接:https://news.mbalib.com/story/248307

来源:MBA智库资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