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沒有那麼簡單,投了錢才有資格聊心情

理財,好說不好做!很多朋友理財之前雄心勃勃,信心滿滿,做了詳細計劃也諮詢了很多人。可理財之後就會因為各種原因心態失衡,包括計劃難以執行,收益不如預期,市場不夠景氣等等。

Sponsored link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心態會變得失衡?為什麼明明很好的計劃,卻不能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益?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參與進來,方知不易

只有真正參與到理財當中,才知道以前覺得簡單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容易,也只有真正參與進來了,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理財,該怎麼理財。

亞財君認識個股民,人稱“股神”。

其實這位股神與大家一樣,都是普通老百姓,手裡也沒有多少資金。只是在真正入市前,他參加過很多模擬炒股大賽,而且幾乎每次都能拿到名次,也獲得了不少獎金。久而久之朋友們就喜歡叫他“股神”了。

巧的是股神自己也覺得技術不錯,結果帶著獎金和積蓄一頭扎進炒股大軍。

前兩個月我看見他,整個人都蔫了!聊天后才知道,原來他真正炒股後竟然一賠再賠,到現在獎金賠光了,原來攢的那點辛苦錢也都搭進去了。

話說起來,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沒有理財時表現得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真正入了市便心慌意亂,舉棋不定。

畢竟理財之前看到的是別人,理財之後賠與賺都是自己。這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賠一塊錢那都是在割肉。在這種心態下就難免投鼠忌器恐慌彷徨,繼而痛失良機自然一賠再賠。

可見理財並非紙上談兵,只有真正投了錢,才會明白盈虧對自己產生的影響。

二、經驗不足,請勿重倉

上面亞財君提到的股神其實犯了大錯——重倉。

所謂重倉,是指全部資產配置中股票佔比巨大,超過自己的承受範圍。如果全部持有股票,則稱為全倉。此處我們引用這兩個概念,但有所引申,重倉泛指在資產配置中某一單一理財品類佔比巨大,全倉泛指全部購入某一單一理財品類。

Sponsored link

對於沒有實戰經驗的人而言,重倉或全倉是很危險的。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多年積攢的血汗錢,甚至全部身家。一旦理財市場出現波動,就很容易把心態帶偏。

舉個例子:你只有5萬塊全都拿去炒股,別人有50萬隻拿5萬塊去炒股,假如股價爆跌,你覺得你倆誰先崩潰?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能夠承受這樣的損失,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樣的風險卻是致命的。

很多朋友抱著投機的心態進入理財市場,把大部分甚至全部資金投入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的領域,如果理財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都勢必會使自己焦慮恐慌。這時候再好的理財計劃,恐怕也堅持不下去了。

其實要避免這種情況也很簡單,只要在投資前問問自己:我投的這些錢,如果虧了!能接受嗎?

問題看似簡單,卻是一則直擊心靈的提問。如果你投資的金額在心理承受範圍內,那你自然不會因為一點點波動而草木皆兵,也不會盲目操作。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初次踏入理財市場的朋友,亞財君還是建議你不要重倉更不要全倉,畢竟經驗不足,應對不當很容易損失慘重。

三、全部輕倉,全無意義

有些朋友看了上面的文字,一定會說:既然重倉全倉不好,那我全部輕倉不就好了!——與重倉相反,輕倉是指資產配置中所有理財品類佔比均較低。

實則不然!全部輕倉可真沒你想的那麼好。

首先,我們理財就是為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如果全部輕倉,那收益是很有限的,還談何增值?可能綜合起來連通脹率都抵不過,保值且成問題呢。

其次,這種投資方式是與理財精神相悖的。一旦你全部輕倉,那麼理財就會陷入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這種境地下你會對自己的理財失去積極心態,又談何獲得經驗呢?

再次,全部輕倉就是一種掩耳盜鈴的逃避。因為害怕損失,害怕市場波動,又不想投入精力學習研究,最終採取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投資方式。說白了,不過就是把存在銀行的錢又存在了其他地方,既無意義也無必要。

Sponsored link

亞財君覺得,理財的心態並非一種完全不受影響的“禪定”狀態,而是在變化中尋得平衡。

積極地投入市場,觀察一切影響因素,綜合研究後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斷,並根據不同需要和行情,審視調整自己的理財計劃。

四、打理人生,規劃生活

理財這事,沒人可以給你一個標準答案,比如你應該投多少,投多久,投什麼等等。

因為大家的抗風險能力是不同的,而抗風險能力跟你的資金、心態、知識、經驗等等都有關係。別人能夠告訴你的,只是產品本身的風險和預期收益,指出風險點,收益又如何等等。

從亞財君個人的經驗來看,理財確實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因為涉及到真金白銀,我會更努力去學習知識,去逐步嘗試。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自己統籌規劃時間和金錢的過程,也是自己心態和市場博弈的過程,能學到的東西,其實遠不是金錢二字能概括,更多是關於人生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