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公司的非核心部門,如何破局?

不久前,一個小夥伴來問了一個讓人揪心的問題:

Sponsored link

自己剛加入了一家行業領先的公司,卻不在這家公司的核心部門,感覺自己的部門並不受重視。

這個時候,有家小公司發來邀約,很讓他心動。

他也擔心離開大公司,從此發展前景黯淡,於是找我諮詢。

  • 離開大公司,對嗎?

有小夥伴來抱怨我:你好像從來不說小公司的好話,一直鼓吹遠離初創企業。

是的,我在《你有多少青春,可以荒廢在初創企業?》裡強調過:

年輕時盡量去大公司學習成長。等到30歲左右,再考慮提供股權的初創公司。

其實,我只是建議年輕人不要去小公司。除非運氣爆棚,加入的公司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了獨角獸,否則,多半要耽擱自己的前途。

身處大公司的非核心部門,如何破局?

老領導朱寧,關注我比較久的小夥伴可能都記得他的故事:《40歲財務自由?你明明距離40歲失業更近》。

最近,他跟我分享了一個 “場勢能”的概念。

大公司起點高,小公司出身的人往上爬,需要積累勢能(比如項目經驗);

而大公司的人去小公司時已經有了足夠的公司背書,所以水到渠成,是大公司帶給我們的勢能在做功。

這個觀點很有趣。

職業生涯早期,我們在爬山,在積累勢能。我們不看重眼前的月薪,選擇知名公司從底層做起,積累項目經驗,搭建完善自己的行業知識儲備。

Sponsored link

大公司的優勢,在於體系,完善的體系幫助我們搭建關於職場的基礎架構思維,教會我們如何一板一眼地打大規模戰役,這種打法通常不會輸。

但到了30歲左右時,職場人需要重新思考這個職場遊戲。

原來幫助我們成長的大公司體系如今成為了敵人。熟知大公司的人都知道,大公司往往不死於敵手,而死於內部症結。

因為大公司的體系,實在是太強大了,限制了我們的繼續成長也限制了公司前進的腳步。

30多歲,希望在大公司做出點事業的職業經理人,往往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與體系做鬥爭。

在這個時候還有另外一個選擇。脫離體系,加入創業公司,把精力花在更有前途的方向上,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有些人選擇繼續爬山,他們可能最終成為了大中型企業的高管。

有些人選擇新的山,重新開始征程,比如程維、李開復。

有些人選擇去河邊(傳統行業)走一走,現在互聯網常用的說法叫降維打擊

提問的年輕人,剛剛離開學校3年,雖然服務的都是大型企業,但3年時長並不夠給他打上行業專家的標籤。

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繼續在大公司磨煉。但如果再過3年,我的建議可能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