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去年一年的諮詢案例,有這麼一類人我覺得有必要拿來聊一聊。
如果用一個詞兒去形容,大概“猴系”再形象不過了。
你可以想像下《西遊記》裡的孫悟空。
對,就是那個吃麵也沒耐性好好拿筷子、直接用手抓的渾身長毛的傢伙。
機靈、蹦躂、一秒鐘也等不了,可以說是“猴系青年”的三大典型特徵。
“猴系”的背後,是注意力和耐心的普遍匱乏,以及,習慣了及時滿足,所以等待的每分每秒,都顯得如此漫長。
一、猴急跳槽不久,我就後悔了
諮詢者文靜(化名)是一名性急的姑娘。
曉璃老師,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種,看個宮斗劇都要2倍速的人。
實在受不了拖沓的劇情和慢悠悠的台詞,尤其那種哭戲什麼的,直接快進過去的……
在視頻的那一端,這位燙著波浪卷、穿著大毛衣的姑娘對我倒也直言不諱。
文靜,女,畢業於一所985高校的審計專業,畢業後來到一家知名公司做項目助理工作。
每天奔波於不同的城市,配合審計經理處理一堆工作底稿。
一開始還饒有興致,但做著做著,她就感到急不可耐了。
文靜抱怨道:
接觸不到核心項目。
第一份工作所在的項目組承接的多是商業企業的審計業務,類似於成本核算這部分完全接觸不到,每天就是審核收支費用什麼的。
文靜果斷跳了槽。
我後悔了,現在才發現上家公司也有好的地方。
比如它在業內還算蠻有名氣的,如果我不跳槽,今年該是第三年了,不出意外的話可以被提拔為項目主管了……
當時為何就不能忍一忍呢?之前的公司無非就是熬資歷,熬到三年就能看到希望。
現在的情況是,這家公司糟糕透了,不論是規模還是業務,都不如上家公司。人家都在走上坡路,我卻走下坡路,感覺煩透了……
文靜說著,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二、為了追求刺激才如此急不可耐嗎?
這個世界真的有一群人屬於文靜這種特質,這種特質簡單描述起來就是:不喜歡循規蹈矩、個性鮮明、聰明、渴望自由、意志力強。
這類人的童年往往就是“別人家孩子”。
他們天資聰穎,領悟力高,隨便看看書就能毫不費力地考個80分,稍微努把力上個90分不成問題,一旦認真起來那就是年紀第一名。
他們一直在追求一樣東西,刺激。
表現在自我要求層面:
這些人往往不知疲憊,這個知識點掌握了就不想再重複了,會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
他們更希望把精力和時間花在新的挑戰上,所以這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一類人。
- 表現在外部追求層面:
這些人希望每天都能接觸到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最好不要是重複一種技能,而是可以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能,這樣才能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成長感”。
但任何特點都是一把雙刃劍,這個特點讓他們具備所向披靡的行動力、一針見血的洞察力、無師自通的領悟力。
但與此同時,它總是會給人帶來一個無法擺脫的煩惱,那就是,急不可耐。
三、衝破思維的枷鎖
一方面,這類人群的思維跳躍、想像力豐富,時不時會迸發出一些新的點子和創意。
比如,文靜在第一份工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設計了新版本的某表格,用起來比之前的版本快捷方便了很多。
之後她得到領導的賞識,在公司上下進行全員推廣,反響很不錯。
另一方面,這類人群非常獨立,他們不相信其他人,或者說,由於比較優越的自身條件,讓他們這些年來一直靠自己單打獨斗走了過來。
除了自己,他們不太放心把手頭的工作交給他人做。
這是文靜在上一家公司無法接觸核心項目的重要原因所在。
原來,上家公司的領導曾經招了實習生,放在文靜手下,希望文靜好好帶帶。
誰知道那個實習生和文靜完全兩種特質,文靜很獨立,基本上領導說一遍馬上領悟並且能迅速付諸行動。
而那個實習生呢,依賴性太強,事無巨細都會問文靜的意見,讓文靜不厭其煩。
幾次下來,文靜覺得帶人太累了,真還不如自己做的效率高。
後面文靜就很少把事情放給實習生做了,實習生呢,覺得呆在文靜手下也沒什麼提升,就主動要求調換到其他項目組了。
加上文靜感覺自己一直接觸不到核心業務,於是憤而離職。
然而文靜沒想到的是,新的公司人際關係複雜不說,她依然無法接觸到核心業務。
我告訴文靜,如果再不去努力衝破思維上的枷鎖,你可能會是個好士兵,但離將軍還差之千里。
可,衝破枷鎖,到底要多久?
急不可耐的文靜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覺得渾身都是力氣,但卻不知該往哪裡使勁兒。
四、猴系青年,做好大器晚成的準備
事實上,文靜對於完美主義的需求,不僅非常強烈,簡直可以用“魔性”來形容。
這種魔性,就是《霸王別姬》裡張國榮說的那句:“不瘋魔不成活”。
從小到大,文靜所做的事情千差萬別,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試圖掌控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掌控的部分越多,似乎安全感就越多。
這種“掌控感”不僅僅是文靜這類人獨有的,很多人身上都有。
比如:
有人無法忍受打車時漫長而不確定的等待時間,乾脆啟用“同時呼叫”功能,甚至加調度費也在所不惜;
有人前一秒剛付款下單,下一秒就狠命催單;
好不容易決心看本書,結果看了半天沒有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捨棄,換下一本……
但問題在於,現實中,很多事情真不像追劇打車這麼簡單,尤其在職場中,必要的沈澱和累積,都是用等待的時間熬出來的。
我和文靜主要談了以下三點。
- 領導力的修煉本身,就是適度認慫、尋求合作、學會授權
要知道,你再能耐,也終究是一個人。
如果你過於強硬,不學會授權與合作,孤獨將會成為你難以逃脫的宿命。
你會深感“懷才不遇”,也會感慨“世風日下”,更有甚者,會抑鬱成疾。
請務必保持警覺。
你需要將不太需要創造的工作交給下屬去做,即便剛開始下屬很青澀,看似需要花費你很多時間。
但你完全可以提煉其中的邏輯方法,寫出一本實用且便於理解的《某某崗位實操指南》。
這不僅可以免去不必要的口舌,而且也能展現你對工作的見解和水平。
- 拉長思考的時間帶寬
不要強迫自己考慮“現在我必須怎樣”,而是試著考慮“三五年後我希望怎樣”。
然後,再分解到每一年,如此你才能漸漸明白,當下的磨礪對於未來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
如果你現在有這種強迫自己現在就下決定的慣性思維,只能說明你還太稚嫩,如果任憑自己的衝動行事,你會摔得很慘。
請務必當心。
- 不要幻想,給自己具體的成長指標
對於“成長”這件事情,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對“成長”的理解不同,這是個非常“主觀”的詞語,所以我建議:
你不妨把“成長”這件事用些具體的指標衡量。
比如:
你今年做的項目數量比去年多了多少?
你今天接觸的客戶質量比去年提升了多少?
你今年做的項目比去年取得了哪些長進?
唯有這些實實在在的進步,才能緩解你的焦慮感,方能給你帶來更多的自信。
請務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