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為什麽我們常常會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與之匹配的回報?

Sponsored link

看看下面的情況你中了幾條?

· 我工作很努力,升職加薪總是輪不到我

· 加班好多天,老板卻仍然對工作不滿意

· 我在公司好像透明人,老板看不到我的努力

· 工作了好幾年,還沒機會跟大老板接觸

· 我想跳槽,新機會卻總沒有我想得那麽好

我經常會遇到小夥伴問我,為什麽我任勞任怨,加倍努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你覺得是什麽原因?

是老板太笨了,看不到你的價值嗎?還是公司考核機制不完善,你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還是其他人有後臺所以擋住了你職場發展的道路?

其實絕大多數問題的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努力而沒有回報,你很有可能掉進了以下的三個大坑: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你努力錯了方向
很可能你大部分的奮鬥並不是指向你所期待的目標。

Sponsored link

意大利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柏瑞圖(Pereto)提出了“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原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80/20原理。

它的意思是,在任何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素則占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就能控制全局。

曉煒是我的一個學員,在家互聯網公司市場部負責文案,他的文案寫得不錯,偶爾還能寫出幾篇爆貼,然而在這個崗位上他做了近兩年,職位和待遇以及在公司中的發言權仍然屬於非主流狀態。

於是他上培訓班,看專業書,繼續打磨自己文案能力,然而讓他困惑的是,即便他文案閱讀量不錯,他在職位和能力上的提升卻總是落後於其他一起進入公司的同事。

這家互聯網創業公司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雖然市場、文案、宣傳崗位必不可少,但公司現階段最核心的價值是快速提高轉化效率,迅速在當地開展業務,實現業務拓展目標。

想通了這個本質問題,曉煒明白了這時候與其在文案上死磕,不如轉換思路,去考慮“重要的少數”——轉化率。

他轉而把轉化率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拓展了工作邊界,開始做線下引流,線上活動,文案這時候成了輔助功能。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不但他本身的業績得到了認可,老板覺得他在業務領域很有想法,安排他負責很重要業務的運營,他也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所以,在職場中,我們的發展和回報,也同樣符合80/20原則,我們要尋找最核心的 20%的事,獲得 80% 的回報。

職場回報是個函數的話,努力只是其中一個不是那麽重要的變量,但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對回報有著更大的影響。

這時候如果我們要拿出營銷框架,分析一下還有哪些因素影響這我們的職場回報率:

目標:你需要獲得老板,公司,同行,產業的信任和認可

Sponsored link

定位:職場環境認知你的,與眾不同的價值是什麽

渠道:找到正確的方法與方向

資源:付出努力,投入精力和資源

为什么你的努力没有回报?

投入產出比:利用職場杠桿

所以,如果只關註努力程度,機會等於不斷投入資源。但是受眾是否準確,定位是否精準,渠道方向是否準確,都會決定這些努力的程度是否獲得相應回報。如果都不對,越努力越跑偏。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職場沒有杠桿,速度自然很慢
十多年前,我在一家德國公司工作,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參觀中國公司生產線,有一位生產部的同事,他的工位正好在科爾參觀的路線旁邊。

當科爾在公司領導陪同參觀介紹的時候,他適時站起來,跟科爾用德語打了一個招呼,科爾很驚訝,立即停下來用德語跟他聊了幾句話。

事後科爾總理表示,公司的員工素質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位原本在生產部的同事因此也受到了公司領導的重視,找到機會調動到了銷售部。

後來又跳到一家全球 500 強企業常駐歐洲,並在工作兩年後在德國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和貿易公司,反過來雇傭了當年雇他的德國總經理,同時還參與了多個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項目,他的職業和事業可謂發展得風生水起。

如果回顧這位老同事的事業發展之路,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四兩撥千斤”,能抓住每一次機會讓職場發展更上臺階,絕不是偶然發生的。

一方面,他能夠識別出那些足夠有價值的機會,另一方面,他也能有足夠的職場儲備幫他抓住這些短暫的機會。

Sponsored link

比如他因為在德國公司工作而學習德語,否則他不可能跟科爾對話引起領導重視;

他選擇離開生產部進入銷售部,因為銷售部門是核心價值部門,杠桿率高;

他跳槽到另一家企業常駐歐洲,獲得了接觸海外資源的機會;

他借助多家公司的經歷和資源,用資源杠桿啟動了自己的公司。

抓住關鍵的一個機會,進一步放大回報率,這就是職場杠桿。

比如那些靠近業務的領域,杠桿就比支撐性質的工作高,比如接觸更多資源,杠桿就會更高, 杠桿可以幫助我們在正確的方向上獲得飛速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別人看不見你,怎麽知道你可以
技能,經驗,資源是衡量一份工作回報的三把尺子。在這三類不同領域努力,所得到的回報會有所不同。

如果我們重復性工作,既不能提升我們在某個領域的經驗,也不能讓我們對於這個領域的認知有認知上的飛躍。那麽這就是一個回報率很低的工作。因此我們最需要避免的,是簡單重復工作。

如果你希望有恰如其分的回報,那就要讓別人看到你高於“簡單重復”工作的能力和價值,獲得認可和回報。

火金剛剛畢業的時候,從事的是技術類銷售(售前支持)的工作,這是一份表面上看貌似有一定技術含量,但深入分析一下,會發現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單重復的工作。

無論重復多少次,它只能在數量上進行積累,卻無法在經驗和資源上積累,更甚者,連技能也只是快慢,準確率的差別。腦洞再開大一點,這個工作以後很有可能完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發現了這個秘密的火金,決定調整了職業方向,轉型到自己感興趣的市場營銷領域。 然而,沒有經驗沒有背書沒有專業,如何能讓老板相信你行?

Sponsored link

你在其他領域的努力,怎麽轉成這個新領域的回報?

得益於火金愛總結的習慣,在原有工作崗位上,火金經常把工作中積累的一些項目經驗總結成文章或者手冊類的指南,這類文件在公司內部轉來轉去也轉到了新部門領導手上。

也許以往的工作內容不能證明你的價值,但工作產出、工作過程都能夠幫你跨過大坑。當工作不能幫你證明你的價值時,要學會自證。

在你的簡歷上,是否有公司給你的工作職責之外的產出?它是否能夠讓別人看到?它是否能夠證明在某個既沒有杠桿,又不是“重要的少數”的工作之外,你的真正的能力和價值呢?

想一想吧。

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
職場中,如何做能讓努力最快得到回報?

回到今天我們的主題,為什麽你的努力沒有回報?是不是你找錯了方向?是不是你做了“無用的多數”?是不是你簡單地重復,沒有用“杠桿”?還是你沒有找到讓別人看到你價值的方法和路徑?

回到我們的參考坐標營銷體系,如何做自我營銷,才能獲得最大投入產出比呢?

第一,在重要領域裏,去做那些 20% 的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在低價值的事情上死磕,耗費資源和精力;

第二,找到職場中“重要的少數”的領域,再加上杠桿;

第三,時刻記住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學會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