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賺”時間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賺”時間

Sponsored link

你能“賺”到時間嗎?

在金錢上,我們通常用“賺”來表示一種相對淨流入的狀態,不過這種狀態可不限於金錢,時間也一樣可以賺

很多人會認為時間是一個常量,但其實我們已經從愛因斯坦那裡知道了時間是一個變量。這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的,即便從我們的人生經歷來看,時間也依然是一個變量。

古語有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意思是說,老人的經歷更為豐富,所以看過的、聽過的、懂的東西更多,有更多的經驗可用於趨利避害。

但這句話的毛病是,老人本身只是一個單純的世俗年齡上的定義,每個人的生活狀態和經歷有著太多的不同,所以單純地計算多少次日出和日落,並不能完全反映出時間在人生刻度上留下了多少印記,以及它給人帶來了多少意義。

因為有些人只需幾年就能走過另一些人一輩子走過的路,於是,這些人的壽命就相對長得多。所以,壽命也好,年齡也罷,本質上都是個相對概念,它們的相對性是由“時間是變量”這一本質屬性決定的。

像金錢一樣,我們也希望賺取更多的時間,那麼如何來體現“賺取時間”的這個過程呢?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經歷”來表示。

舉個例子,若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自己的經歷,還是身邊的環境都幾乎沒有變化,我們就可以將其看作近似活了一日而非幾十年。因為僅有當不同的經歷出現時,時間對他而言才產生了新的意義,經歷差距越大,他賺到的時間就越多。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賺取時間這回事也分為兩個維度:

第一,單位時間做事的數量。在事情類型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個人在單位時間內做的事情越多,我們可以說他賺取的時間就越多,因為其他人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與他同等的人生經歷。

第二,單位時間做事的類型。在做事的有效時間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個人在單位時間內做的事情的類型差別越大,我們可以說他賺取的時間也越多,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更加豐富,雖然豐富不代表成就更大。

Sponsored link

所以歸納起來,什麼樣的行為可以為自己到更多的時間呢?就是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練習迅速達到一個“再花時間下去、投入和產出比就不划算了”的狀態,然後迅速切換到新的領域,這時我們所賺取的時間才能達到一個最大值。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賺”時間

別讓自己成為“謀殺犯”

當我們說到“時間就是生命”的時候,我們的潛台詞是:“時間很重要,需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去珍惜。”對於這樣的句式,很多人會理解成比喻甚至是誇張的修辭手法,其實不然,這並不是什麼修辭手法,因為時間本來就是生命啊。

如果我們將自己一生的時間用方格子來表示,一個月表示一格,也就只有900多格。當時間流逝的時候,我們通常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因此不足以引起警惕,但當格子一個個被填滿塗黑的時候,我想很多人就有直觀的印象了。

因為,此時的你能明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對生命的損耗也有了更深刻和直觀的體會,所以,時間真的就是生命,它絕不是一個比喻的句式。

另外,我們在濫用時間上還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一些明明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習慣於去尋求他人的幫助,但這種做法不僅消耗了自己的時間而且也浪費了他人的時間,甚至可以說你是在變相謀殺,因為你將他人的某一部分生命為己所用,並讓它毫無意義。

例如,我們經常會下意識地以“我遇到了困難”為由向他人尋求幫助,而事實卻是這些所謂的困難大多都能在網絡中找到明確的答案,你卻非得讓他人給予詳細解答。

如果一個人確實接觸不到網絡,又急著需要答案,那麼還是可以理解的,只要給出對方需要的價碼就行了。如果不是,這就是一個很壞的習慣,往大了說,是心地壞。

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都與你的同等重要,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都不想浪費自己的生命去尋找答案,何以有自信認為別人會為了你浪費生命呢?

所以當你準備佔用他人時間的時候,請小心翼翼地徵求他人的同意,並養成付費的習慣。這樣珍惜他人時間的習慣聽來似乎很容易養成,只要平時稍加註意就行,但其實也沒那麼簡單。

在此之前你必須先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當你自己的時間價值不高的時候,你是不太容易珍惜自己的時間的,因為浪費就浪費了,你不心疼。

Sponsored link

當潛意識裡有這樣的習慣和想法的時候,你自然不太容易珍惜他人的時間,因為你並沒有感同身受,反而會認為過度追求這種做法是小題大做。

所以,請先讓自己的時間變得值錢一些,然後記得為別人花在你身上的時間支付更合理的價格。這不是一件小事,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賺”時間

多關注自己,少操點閒心

還有一些人在濫用時間的方式上,表現為隨意揮霍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經常無意識地切割大塊注意力到碎片化的事情上,且與自己毫無關聯的那種,用俗話來說就是操別人的心。

操別人的閒心也分三種:

第一種是真操別人的心

這些人並不壞,但很容易踩過別人的界。如果用個短語來概括,可以是“沒有界限感的好人”。他們通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到了後來往往分不清楚事情本身到底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白白浪費了注意力,還很容易惹人反感。

第二種是假操別人的心

這類人佔比也不少,藉著替你操心之名,其實操的是自己的心。比如很多父母催婚和催生的理由往往是受到了來自親朋好友的壓力,他們替兒女的終身大事操心,其實只是為了自己能減輕一些社會壓力而已。

第三種還是假操別人的心

但與上一種不一樣的是,這類假操心的人不僅不是藉操心你之名,得利己之實,甚至還帶著壞心,盼著你不好。他們千方百計地打聽你的狗屁倒灶的事情,就是為了給自己找一點慰藉。

Sponsored link

你要是好好的,他們反倒給自己添了堵,但你若是真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他們能在明明得不到任何利益的前提下,自己創造出利益一一心裡暗爽。這類人的注意力濫用可以說是最嚴重,也是產出最低的。

經常性地操別人的閒心是一種病,我把它叫作“注意力失位補償”,即一個人沒有找到什麼值得關注的東西,不知道有什麼可替自己操心的,於是就只能把失去焦點的時間和注意力隨意亂用在他人身上。只要能有個事情讓他進行補償和聚焦就可以,哪怕與他毫無關係,也產生不了什麼收益。

每個人都只有這麼點時間和注意力,操心別人的事越多,自己可操心的事就越少。

於是,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專注在自己身上;越是在能力上已然落後的人,卻由於不知道怎麼替自己操心,或得不到太多值得替自己操心的機會,而將自己寶貴的注意力隨意亂用,因為反正自己覺得自己的單位時間也不怎麼值錢,結果就造成了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有時候財富的馬太效應也不只是財富本身造成的,每個人在認知上、能力上也符合馬太效應。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賺”時間

4點建議,擺脫浪費時間的困境

1.尋找高效時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效時段,有的人是清晨,有的人是夜晚,還有的人是中午或者下午,所以那些千篇一律地號召所有人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其實並不准確。

要提升自己在單位時間上的使用效率,就應該先找到自己的高效時段,試著將同一項工作任務放在不同時段去完成,最後對比哪一時段內工作效率更高,就是一個確定自己高效時段的好辦法。

在明確了自己的高效時段以後,盡量把每日最燒腦或最希望收尾的任務放在這一時段來完成,以保證腦力的高效利用。

2.遠離噪聲干擾

Sponsored link

作為一個有好奇心的正常人類,我們很難對“叮咚”的聲音充耳不聞,也很難對閃著小光點的黑屏手機視而不見,以至於很多人都有紅點強迫症和信息恐慌症。

不過這都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正常現象,但這種即時獲取的獵奇心理和樂趣很容易就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並讓我們無法停止。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盡量安靜且不容易被打斷的環境進行重要工作。我有很多作家朋友在寫作時旁邊都是不放手機的,因為寫作是需要整塊時間來完成的,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得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避免聚攏的思緒被突然打斷,增加時間的無效消耗。

3.明確任務目的

由於人是天生的多線程動物,因此,我們在處理任務時常常會“跑偏”。比如找幾個朋友談點事情,明明主題是合作推廣一個新產品,聊著聊著就變成了家長里短,最後在時間緊迫的狀況下只能拿出一個四不像的方案草草收尾。

這種事情十分常見,其實並非是朋友之間只能聊工作不能談感情,而是清理任務目的和主次是我們高效利用時間的關鍵。

我們必須要記住自己當下的任務目的—— 我來這裡做什麼以及當下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多線程處理並沒有問題,但必須時刻保持界限,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有關自控的問題,但其實有沒有養成任務目的第一性的習慣才是關鍵所在。

4.豐富時間經歷

如果你在流水線上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那麼哪怕你將時間的利用效率調整得再高,也不是賺到了時間。因為幾十年如一日本來就是一日,你不僅沒有賺到時間,而且單純的​​從時間角度來講,你還荒廢了生命。

所以,當我們耗費同等的時間和精力在某一領域,卻發現進步開始趨緩時,就要考慮去別的地方“賺時間”了。

這並非是對匠人精神的不敬,只是從使用時間的性價比來看,如果花費了四個20%的精力,可以在四個領域做到80%,通常來說,無論是在成就上還是經歷上,都會比在一個領域花上80%的精力,最後做到90%的程度要更加出色和划算。前者還沒算上各個領域之間的跨界融合所產生的差異化競爭力和創造力。

從世俗的角度來說,通常把由生到死叫作一輩子,那麼每個人顯然都只能活一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賺時間。

Sponsored link

既然有上限,那麼多賺時間就可以比別人活得更久,這是對生命最原始的渴望。始終將時間的性價比放在對時間的使用選擇之上,則是實現這種原始渴望最理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