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老闆最討厭聽到員工說的兩句話,一句是“這事沒法做”,另一句是“我也沒辦法“。一旦說出這樣的話,你在老闆心目中的價值會瞬間驟降。
職場中,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來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都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工作上一遇到問題,要么推諉,要么找老闆,要么說沒辦法,那要你還有什麼用?
當面對難以應付的工作或問題時,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老闆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坐以待斃,或者打擊大家及時處理問題的積極性。
職場的終極答案,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解決問題,才能獲得職場的晉升。看看公司裡那些升值加薪的人吧,哪一個不是真正能為老闆解決問題,分憂解難的?
如果想要獲得晉升,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權力,關鍵並不是掌握職場厚黑學,而是你能從多高多廣的角度看待問題,你能解決多大範圍內的問題。
如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核心在於——思路。
下面將提供一套幫助你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從蒐集資料,到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推理方式。
P1:如何蒐集信息?
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會只用一種方式蒐集信息,並以此為基礎來對各種答案進行利弊分析。事實上,信息蒐集方式的不同,就決定了你最終所選的答案。
你是如何蒐集信息的呢?《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一書將人們蒐集信息的方式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探路型,一種是導航型。
如果你喜歡系統地、按部就班地蒐集信息,喜歡關注細節,那你就是探路型。一般來說探路者的通常做法是:
l 首先蒐集盡可能多的事實資料;
l 研究其他人是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的;
l 寫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列出各種方案的利弊;
l 向著目標詳細規劃每一步。
當你需要發現一些未知要素,而且時間比較充足時,探路型是最佳方式。但它也會讓你只關註一種方案,而忽略其他可能性。
如果你喜歡從宏大的角度思考問題,更願意依賴直覺或本能,喜歡尋找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那你就是導航型。導航者們通常的做法是:
l 首先考慮“宏觀情況”,從大背景上摸清狀況;
l 使用創意技巧來產生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
l 先做再說,邊做邊改進方案;
l 相信自己,相信直覺。
導航型比較適合處理“發散型”、需要快速解決,或者條件會經常變化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往往不止一個答案,而導航者們可以提出很多極富創意的答案。缺點是再遇到只有一個或少數解決方案的問題時,導航者們將無法確定具體的步驟來實現目標。
了解了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以及利弊,下一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有意識地嘗試一下新的思維方式,或許會有意外發現。
P2:如何快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問題,分析問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停地提問,直奔問題的核心,以下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到問題的核心:
l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l 為什麼我會把它看成是個問題?
l 這個解決方案會造成什麼影響?
l 為什麼要選擇這個解決方案?它能帶來什麼獨特的優勢和好處?
比如你在推進某個項目時進度很慢,這是個問題。為什麼你會把它看成是個問題?因為無法在預定時間完成。於是你想到一個方案,每天召集項目組成員開進度會。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方案?它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這些問題可以讓你把問題進一步分解,通過提問展開分析,幫助你找出問題的核心。一旦找到問題的核心,你就會發現更多解決方案。
綜上,遇到問題,首先不妨問問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目的和目標是什麼?
然後,頭腦風暴一下,想想一共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要想到一種就停下,通常情況下最好的方案一定不是第一個想到的。
最後,仔細琢磨一下你右腦風暴出來的答案,問問自己:最簡單最聰明的辦法是什麼?
學會提問,學會質問,你就能避免把問題想得過於宏大,也不用耗費時間用笨辦法解決問題。很多時候,最聰明的辦法往往也是最簡單的。
P3: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及利弊
在解決問題或做決定時,你可以使用以下幾種邏輯推理方式。不同的推理方式會讓你找到不同的答案,或者就同一問題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推理方式,以及每種推理方式的利弊分析:
推理方式1:歸納
歸納,即根據現有信息來得出結論。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學術理論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曾經說過:“我這輩子只看到過白色的天鵝,所以我得出結論——天鵝都是白色的!”
很多可笑的結論都是這麼得來的,所以這種思維方式的問題就在於,它只能給出一種可能性,卻無法完全證明你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絕對正確的。比如說你只要發現一隻黑色的天鵝,就能完全推翻波普爾的結論。
推理方式2:推演
所謂推演,就是從你得到的前提條件,通過有邏輯的推理,最終得出結論。只要前提條件是正確的,你所得到的結論通常也會正確。
舉個例子:“我的鑰匙不是丟在家裡,就是丟在車上。車裡已經找過了,所以它肯定是丟在家裡了。”
推演法的關鍵在於,你的前提必須是正確的:你的鑰匙不是在家裡,就是在車上!否則你的推理就毫無意義。
推理方式3:匹配
所謂匹配,就是把眼前的情況跟以往類似的情況類比,通過借鑒之前的做法來找到眼前問題的答案。跟歸納法一樣,你的類似經歷越多,就越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
比如說對於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只要一看到病人面部紅腫,再加上其他一些症狀,他就會很容易判斷出對方得了腮腺炎——當然,前提是醫生的觀察必須準確全面,否則就會張冠李戴,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無論你最終採用何種推理方式,千萬別忘了核查要素。
推理錯誤會導致決策錯誤,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得出某個結論的,要明白你的推理步驟是否禁得起推敲,這就要學會躲開思維陷阱。
很多人職場多年,困惑多年,都沒能意識到“解決問題”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只要你持續解決問題,你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成長,因為在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會持續思考這些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有哪些方案?
要做出這些方案,我需要具備哪些資源和能力?
為了獲得相應的資源,我應當找誰,又如何說服誰?
為了具備相應的能力,我應該學習什麼內容、提升哪些技能?
當你學會解決問題,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專業技能、思考能力,都獲得了大幅提升。
但所有這些都有一個前提,你得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底層邏輯,即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
當你成為一個總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你會發現所有人第一時間總會想起你,總是來找你,包括你的上司和老闆。這時候,你就是真正有價值、也有價碼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