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自信

自信對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非常重要,但我們也經常會被不自信所困擾。有些人可能由於性格和經歷原因,從小就比較缺乏自信,而也有一些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比較從容,但一旦面對新情況就非常不自信,常常想躲避,不願認識新朋友等等。

Sponsored link

根據法國精神科醫生弗雷德里克·方熱所著的《醫治受傷的自信》一書,我們總結出一個人缺乏自信的原因和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自信的3個方法

 

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自信

當我們說“信心”,常常是說我們對做成某件事是否有把握,強調的是個人能力。而在評價自己是否自信的時候,又是從更整體的視角進行判斷的,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還包括我們對自身、對人際關係、對世界的態度。在這樣的視角下,作者方熱認為,自信可分為三個層面,每個層面都有著獨特的來源和特點,形成了一個塔狀的三層結構。

自信心的組成結構

1. 底層:自尊

自尊主要體現在:我是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是否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被尊重?我的價值來源在哪裡,是否會因為某些事的失敗而遭到質疑?

2. 中間層:通常意義上的自信

通常意義上的自信與個人能力有關。這種信心是在我們的計劃、決策和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是否能夠完成既定的目標,這不一定與他人有關,比如我的工作是否出色,我的廚藝是否精湛。

3. 頂層:人際互動中的自我肯定

我們能否較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是否能夠在人際互動中能夠承受一定的挫敗?並在他人的批評和自我肯定之間獲得平衡?

這三個方面是從個人內心逐步向社會環境和周遭世界展開的,它們是互相補足、彼此影響的關係,而並非獨立存在。比如,一個人總是無法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就可能對其自尊水平有所影響。如果一個人在這三個方面的缺失程度不一樣,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不自信狀態。

而我們也知道,缺失自信的人容易產生更多負面情緒。遇見事情會習慣性地想逃避,將自己藏起來,在人際交往中也會習慣性妥協,這對我們的生活發展都是不利的,並且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缺乏自信呢?

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自信

自信缺乏的根源

1. 過分關注失敗

雖然人人都懂得,一個人既有缺點也有優點。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只盯著自己的糟糕經歷做出自我評價。比如,有些人會將負面事件最大化,一件事做錯就徹底否定自己。有些人會陷入普遍化思維,認為自己如果嘗試新事情時遇到挫折,那麼無論努力多少次都會失敗。

Sponsored link

這些偏見很可能與早期教育有關,如果家長總是斥責和處罰孩子中,孩子的注意力總是被家長強調放在那些負面的經驗上,很可能會認定自身的無能,放棄自身的能動性。

2. 不敢對自己感到滿足

有這樣一類人,即便能力很強、擁有體面高薪的工作,他們依然經常焦慮、壓力過大,覺得自己缺乏自信——那可能是因為他們陷入了完美主義陷阱。

這種“不敢滿足”的心理也可能是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比如父母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不去正面肯定,而是讓孩子看到自己離更好的狀態還有差距;這也可能是人生意義感的缺失造成的,這類人想不斷通過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 被他人認可才覺得有價值

小時候,我們對自我價值沒什麼概念,覺得被人誇獎、被人喜歡才說明自己有價值、有意義。這樣的觀念往往會形成兩種生活準則:我必須被一些人認可;我不能被排斥或拒絕。最後帶來的是,我們更在意他人的需求,容易自我犧牲。但卻可能忘記了,我們自身也是評價和認可自己的一個重要維度,這恰恰是“無條件自信”的來源。相比於經由別人認可而來的“有條件自信”,我們需要做的是認識到無條件自信的存在,同時努力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4.不明白為什麼被否定、被孤立

雖然過分尋求別人的認可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更糟糕的情況是,我們盡可能地去滿足某些人的需求和想法,但結果我們依然不被他們認可,甚至會遭受否定或孤立 — — 我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否定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對自身不斷產生懷疑,我們會覺得,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和世界,都是未知的、難以理解的、甚至危險的,我們的生活總是被不確定性籠罩著,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會猶豫不決、疑神疑鬼,無法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自信

那麼,我們該如何具體有效地治愈自己的不自信,建立真正的信心呢?方熱認為應該從自信的三層結構入手,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改變。以下三個方法,分別對應的就是自信組成的底層、中層和頂層。

提升自信的三個關鍵方法

關鍵一:更愛自己

自尊是自信的基礎,如果對自己一直持有負面評價,我們就很難真正建立自信。為了變得自尊,要學會了解真實的自己。在對自己做出評斷之前,不如更仔細地觀察自己。

有時候,也許是我們陷入了否定自己的偏見性思維。我們可以試著記錄對自己的評價,並且列舉支持這些評價的事實與否定這些評價的事實,進行對比和評估。或許,我們就能發現自己身上未曾了解的一面,以及自身的複雜性。這會減少和避免過度自責和許多不必要的罪疚感。

關鍵2:敢於行動

更好的行動效果,需要的不僅是激情,也需要適合的方法。我們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接下根據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來思考哪些事更適合去努力。

為了更好地提高行動力,我們需要將自己帶入良性循環中,比如選擇一件自己更可能擅長的事,,你可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更容易獲得成功。在成功之後,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你就可能獲得更強的動力,這會讓你面對事情更有信心。

Sponsored link

而面對失敗的經驗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很多事的失敗或成功並不是絕對化的,可能是徹底失敗,也可能是部分失敗,也可能是部分成功,所以去思考這件事的結果時不要用一個詞簡單概括

關鍵3:在交際中做自己

在人際關係中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之所以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在表達之前就被消極想法籠罩了。在逐步改變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在行動上也要逐漸升級。

先列出一些真實的需求,比如拒絕別人、在遇到困難時求助、袒露自己的脆弱等,對這些行為的困難程度進行評定,隨後從實現難度最小的事情開始行動。最好能將這些行動記錄下來,更好地反思自己,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自信

現在,很多人都在教導我們如何提升自信,目的往往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這些自然都是提高自信可能帶來的益處,就像《彼得·潘》書中所寫的“一旦你懷疑自己能否飛翔,你就永遠無法飛起來了”,想要成功完成一件事,我們的自信往往是不能少的。

而除此以外,提升自信或許還有一個更基礎的目的,那就是:一個自信的人才更可能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而這樣的人生往往更加牢靠、更加充實。因為自信的狀態已經表明,我們與自身建立了一種良好的關係,我們能夠肯定自己,能夠信任自己,而就像歌德所言:“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會明白怎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