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勤奮的人嗎?

Sponsored link

我相信你肯定很“勤奮”,因為你每天都要努力地活著,讓自己很好地生存下去。

問題是,這種“勤奮”,到底能讓你產生多少實質的改變呢?

以下這些狀態,你是不是都會遇到:

每天重複乾著不感興趣的工作,但又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總覺得自己缺乏自律,想做點什麼提升自己都很困難;

明知道有些問題對自己造成困擾,可就是不知道怎麼解決;

很多時候只能被動成長,無法自我驅動讓自己主動進步;

如果你有上述這些情況,就算你每天看似活得“很努力”,你也很難獲得實質的進步和改變。因為,這只是一種“虛假式的勤奮”。

虛耗時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把時間投入在某些事情上,然後收穫產出,就需要你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當前的“努力狀況”。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Sponsored link

你當前處於哪種勞動類別?

在這個世界,我們能做的事情幾乎多不勝數,而又紛繁複雜。

如果把這些我們要做的事情分門別類,大概可以分成四種特性的“勞動”:

單向體力勞動,體力為主要的資源輸出。如建築工人,快遞員,運動員等。

輕型體力勞動,稍微會結合腦力的一種輕度體力資源輸出。如銷售員,導遊,出租車司機等。

複合腦力型勞動,腦力為主,體力為輔的一種資源輸出。如企業策劃,公司管理,教育傳播等。

創造性資源勞動,腦力為主要的資源輸出。如商業創業,科學發明,電影拍攝等。

前兩個類別,是通過“販賣”固有的勞動資源去換取價值。這個價值,會有一個“可視化”的衡量標準,只要你肯做,肯定會獲得相應的回報。

但這種勞動類別的缺點是,無論什麼行業,你做的事都會有一個標准上限的“閾值”;一旦到達了這個標准上限,即便你成為行業的頂尖人物,獲得的回報也就這麼多。

而後兩個類別,就是通過利用和整合已有的資源,讓其“生出”更多的資源,從而獲得高額的價值。

這些事並沒有所謂的上限標準,你能產生多少價值,除了取決於你的個人能力,還要結合其他因素,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

而這種勞動類別的缺點就是,有時候你做的事很講求“時機”,如果缺乏時機,或者運氣不好,就算你付出再多努力,可能也不會獲得一個很好的回報。

於是這四種類型的“勞動”,就有橫向和縱向之分,而由此產生兩種進階的方式:

Sponsored link

第一,從橫向類別裡面,挑選一個適合的工種,讓自己從初級菜鳥變成頂尖高手;

第二,跳出原有勞動類別的限制,躍升到其他勞動類別,從而獲得多向的發展途徑;

這兩種前進的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論是哪一類別的勞動,你輸出的資源越是獨特,越是稀缺,其產出的價值也就會越高。

在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些勞動類別都會交錯觸及。只是哪一種勞動類別做主導,就決定你會產出多少價值而已。

換言之,按照接觸的比例分配,我們把時間分配在哪一類事情上更多,我們由此產出的價值也就更多。

這樣你就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目前作為你主導資源輸出的,是哪一種勞動類別?

2,這種勞動類別,做到最頂尖的程度會有什麼結果?

3,你目前的資源,能否幫助你躍升到其他的勞動類別?

好比一個水泥工,一直以來主導他資源輸出的,就是單向體力勞動。這種性質的勞動,你一直做下去,只是變得更加熟手,成為這個工種的師傅而已,但本質上依然還是從事著體力勞動,這是一種限制。

如果你不喜歡這個結果,那當你做到某個程度之後,積累了好一些資源,然後自己跳出來,創業做建築材料的老闆,那這種躍升,就是對自身勞動資源的一種結構調整。

調整之後,你就脫離了水泥工這種單向體力勞動的限制,從而跳到其他的勞動類別上;輸出腦力資源所佔據的比例,比以前多了很多,於是個體價值的產出也因此而增加了。

Sponsored link

當然風險也會存在,或許你的業務來源不穩定,獲得的回報就沒有以前從事單向體力勞動時那麼固定,這也是你需要考慮的地方。

也就是說,有效的勤奮,就是結合兩種類別的勞動方式,懂得如何提升自身輸出資源的稀缺度,讓自己在當前的勞動類別之中成為高手,或者努力跳升到更高維度的勞動類別上面,轉變勞動方式,獲得更好的發展。

瞄準這樣一個方向去奮鬥,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你目前擁有的資源是什麼?

奮鬥的路上,需要各種資源輔助。

而在奮鬥伊始,我們擁有的資源,就是自身的能力。

一個打字員和一個寫作者,儘管都是“文字輸入”,但其能力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卻完全不一樣。

前者只是“販賣”自己輕度的腦力和體力,而後者,則是結合自己的輕度體力,通過深度的腦力創造出一篇新的文章,其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了。

但正如我前面所說,一個打字員創造出來的價值是穩定的。而一個寫作者,寫一篇文章出來的價值,卻會隨著個體名氣或市場需求等各種因素,而產生波動,這就是風險。

所以這就決定了,兩者產生價值的不同形式。如果你能夠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少則會獲得幾千元的收入,多則獲得上萬元的也有。

但一個打字員呢?

就算他再努力,打字更快,這種資源在他對應的勞動類別當中,其產出的價值也只會局限於某個範圍內,很難會有更大的提升了。

Sponsored link

你擁有的資源,會決定你產生多少價值。

所以為什麼很多運動員都願意跨領域,去參加一些綜藝節目和接拍廣告之類的事情?因為他們積累下來的資源,可以幫助他們躍升到其他類別的勞動當中,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單純地輸出體力。

畢竟運動這種事,你再怎麼努力,當你拿到第一名時,已經就是盡頭了,獎金也有限,儘管這也是非常了不起。但參加綜藝節目或者拍攝廣告,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盡頭界線。只要你能給商家創造更多的價值,你獲得的收益肯定就會更多。

這種根據自身情況而做出的資源結構調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本領。

既然如此,根據你所處的“勞動類別”,然後給自己分析一下,你當前的努力,可以在你的勞動類別當中深挖下去,成為個中高手嗎?抑或你是想躍升到其他的勞動類別,轉變你的勞動方式呢?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獲得改變,你就需要問一問自己,目前你所擁有的勞動資源,可以給你帶來多少價值?

不管你想成為當前勞動類別的高手,還是想躍升到不同的勞動類別,獲得更好的發展,缺少相關的勞動資源,那一切免談。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積累資源的方式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問題,就是工作了很多年,發現自己的經驗居然“不值錢”。

一旦想到轉換工作,整個人都會傻了眼,好像什麼都要重頭再來學一遍似的。這種看似勤奮,卻無法讓自己獲得實質進步的行為,就被稱為“虛假式勤奮”了。

無論你從事任何行業,有些基本甚至重要的能力都是通用的,而這些技能就被稱為“可遷移能力”。

掌握這些“可遷移能力”,即便以後你轉換工作,你過往的“經驗”,也能夠幫助你快速上手,而不是要重頭再學。

Sponsored link

根據youcore王世民老師提出的概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棵“能力樹”,把自己需要積累的能力,清晰地做一個規劃。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從這棵“能力樹”中可以看得出來,決定我們是否能把自身能力轉化為資源的要素,大概有四個。

我們不管從事哪一種工作,都需要以此積累相應的要素,發展自身的“能力樹”。

於是有效的勤奮的步驟,就可以分為四步。

第一步,設定目標搭建框架。

如果你現在還在讀書,你就要思考一下,將來你從事的職業,是屬於哪種勞動類別的工作?

單向體力勞動的工作,你只要有充沛的體力就行,畢竟一個羸弱的身體,想去搬磚掙錢也掙不了多少。

而如果你想從事創造性資源的工作,例如想創業,你除了要積累到相關的能力,你還要找到一個可以認可你這種能力的平台。

一般而言,這個平台就是市場。

你創業出來的產品,市場的認受性高,你自然就獲得豐厚的回報;反之,就是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

這是這種勞動類別必須要承擔的風險。

所以你要想清楚你的職業規劃,你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1,你打算要從事哪種勞動類別的工作?

2,你目前的能力,是否能夠從事這種勞動類別的工作?

3,你還缺乏哪些知識,才更好從事這種類別的工作?

4,你有沒有準備好承擔從事這種勞動類別的風險?

有了這些問題的思考,你接下來才可以有目的地搭建你自身能力樹的框架。

設定一個清晰而有效的目標,能夠更好地幫助你積累相關的能力資源。

否則,漫無目的地上班下班,你做五年所獲得的經驗,也比不上別人一年所獲得的經驗。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第二步,針對性提高自身技能。

如果你現在已經工作,那麼你就要想一想,目前這份工作,能夠給你積累的“可遷移能力”會有哪些?

好比你是一個從事流水線工作的人,每天做一些非常單調又重複的操作,看起來你好像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從中積累,做多了人還容易變笨。

但其實對比一下上圖的“能力樹”,你就可以發現,有很多地方都能夠自我提升。

例如你把手頭上做得不好的工作,想辦法如何做得更好,這就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體現,而不是用一種抗拒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事情。

再如你平時只關注操作手頭上的產品,有時你可以觀察一下,這些產品定價背後的因素,以及供應鏈上下游的不同渠道,是怎麼連接在一起,最後去到消費者的手上。

這些思考的背後,就是零售業和物流業的知識。如果你的關注點放在這些地方上面,你就可以以此積累相關的行業知識,這也是學習能力的體現。

即便以後你轉換工作,你積累回來的這些“經驗”,也會變得更加有用。

根據你設定的目標,針對性地去提高和積累相應的技能,你才不會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面。

不要讓“假勤奮”害了你,這才是你正確奮鬥的打開方式

第三步,到底是選擇晉升還是躍升。

不管你的能力積累得怎麼樣,你必須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你要繼續從事這份工作,從目前這種勞動類別晉升到更高的層次,還是跳出來,躍升到其他平台,更好發揮自己的能力呢?

所以這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你目前的能力資源,是否足夠支撐你做出這樣的決定?

你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看到別人創業成功,然後你就貿貿然跑去創業,其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的能力還不足夠支持自己做出某些選擇,那你所有的“努力行為”,也只是屬於玩票性質而已。

有本錢當然可以任性,但本錢不足夠的前提下,在當前勞動類別中繼續深造、積累能力,是一個穩妥的做法。

記住,晉升是指在同一個勞動類別繼續深造;而躍升,則是指從當前的勞動類別,跳到更高層次的勞動類別。

這兩者需要的能力資源,並不一樣。

例如你是一個水泥工,突然不想混下去,然後選擇去做一個銷售員,那麼這種轉變,就是躍升,畢竟你從單向體力勞動,轉為輕度體力勞動。

但不管是晉身還是躍升,根據自身的目標,積累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你才能夠有資本做出相應的選擇。

第四步,試水式實踐。

當你把一些知識和能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後,如果沒有實踐的經驗,你運用起來還是無法做到得心應手。

而通過試水的方式去給自己一個實踐的機會,你能夠根據實際的反饋情況,有效地調整自己的積累方式。

例如你想積累寫作方面的能力,看了很多書,也練習了很長時間,覺得能力積累的差不多了。可是如果你不把文章發表出來,你根本不知道這篇文章會獲得多少反饋。

沒有這些反饋結果,你就無法針對性地調整寫作方向,繼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謂“試水式”,就是一個自己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畢竟你無法一下子就晉升或躍升到更高的層次,你必須循序漸進地把能力發揮出來,獲得別人認可後,你才有轉變的機會。

所以,不管你積累什麼資源,一定要找機會運用出來。就算你打算創業,也要從實際的事情做起,才能明白到整個創業的操作過程。

當你能夠做到這樣子,你的奮鬥才會更加高效,你積累回來的經驗,也才會更有用。

這就是所謂的“有效勤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