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Sponsored link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讀書,讀完之後,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

學習了各種課程,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可是卻總覺得收穫寥寥?

領導交給自己的一摞資料,看了三天還是毫無頭緒,連個方案都寫不出?

……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年輕人對知識的渴望和焦慮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儘管我們拼命吸收,又有多少真正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了呢?

其實,決定知識能否轉化為能力的關鍵在於,是否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

做筆記,就是處理信息常常需要用到的一個工具。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做過筆記,但卻只有極少人真正掌握做筆記的精髓。

正應了那句話:普通人搬運信息,而聰明人重構和創造信息。

黃鐘毅在《筆記思考術》指出:筆記的核心不是複制,而是重組信息,啟發思考,讓信息為己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

此書一經出版,即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在網絡上獲得了1.5億的點擊。除了《筆記思考術》,黃鐘毅還著有《比別人快一步的Goole工作術》《Evernote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數位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等暢銷書,其關於工作方法、思考能力提升的文章被各大網媒和雜誌多次轉載。

Sponsored link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筆記?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有效筆記的4個流程和步驟:思考、整理、選擇和反省。

 

01

思考:創造你的認知,改變你的行動

黃鐘毅認為,做筆記的目的不是記錄過去和復制他人,而是為了重組認知,幫助我們改變未來。

舉個例子。上學時,我們經常會做學習筆記,記錄老師講到的重點,目的是為了在考試中拿到高分;工作之後,我們會做工作筆記,目的是輔助自己反思問題和總結經驗。

由此可見,筆記其實是一種再創造,它的真正意義是把他人的資料變成自己的知識和行動,變成自己的筆記。作者也將其稱為”創變筆記”,意思是通過創造從而引起自身行動上的改變。

所以,衡量一個筆記有效與否的關鍵就在於,是否付出了行動。

“只要付諸行動,即使只有一點點改變,都和不改變有巨大的差別。”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那麼創變筆記如何才能引發我們行動上的改變?

關鍵就在做筆記時,要思考3個問題:

 

Sponsored link

1.為什麼會這樣

充分感知眼前的信息和材料,記下前因後果,幫助自己更好地看懂和理解問題。

2.我是怎麼想的?

筆記不是簡單的複制,更要積極思考。因此,不要只記錄看到的,還要記錄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3.我想變成什麼樣?

“這個筆記應該怎麼使用?”記筆記的目的是為了今後使用,只有從行動的層面上思考它的用途,才能幫助自己產生行動。

“記錄無法改變未來,除非你創造它,改變它,並且產生有效的行動。因為他人的資料沒有辦法成為你的知識。 “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為了幫助大家真正將筆記落實到行動,作者提出了簡單卻極易操作的“三層筆記法。無論是在電子設備上,還是紙質筆記本上,都能輕鬆實現:

第一層,行動層筆記。也就是我的行動。寫下自己計劃執行的行動。

第二層,構思成筆記。我的想法。對應前面的”我是怎麼想的?”寫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ponsored link

第三層,封存層筆記。指我的記錄。將參考的資料記錄下來,便於今後查看和閱讀。

案例如圖: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截圖來源於《筆記思考術》

三層筆記法可以幫助我們加強對資料的理解和消化,進而逐步推進自己的思考,從而明確接下來行動。幾乎任何筆記都可以用三層筆記法來記錄。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02.

整理:讓混亂轉化成有效的行動規劃

做筆記的終極目的是行動,但決定最終能否有效行動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掌握高效整理信息的能力。

首先,整理的核心在於”以我為主”。

做筆記時,我們往往會面臨大量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信息對我們都是有用的,浪費過多的時間在處理不重要的信息上,反而會讓我們忽略真正的重點。

Sponsored link

做到有效整理,有3個小技巧:

 

1.從便於行動的角度,把信息收集在方便自己找到的地方。比如,我一般都會把素材專門放到印象筆記中,除了根據它們的內容分多個文件夾,還會給每個素材添加標籤,需要使用的時候,搜索關鍵詞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2.從價值的角度進行判斷,篩選自己需要的信息。哪個信息對自己重要,哪個信息不重要,這個是因人而異的。我的寫作範圍主要是個人成長,那麼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留意相關的素材,並及時收集,無關的素材自動忽略。

 

3.創造資料之間的聯結。知識與知識之間並非是孤立存在的,我通常會把有關聯的資料收集在印象筆記,並添加標籤,便於未來索引和整合。還可以通過繪製思維導圖,讓彼此之間的關聯更加顯性化。

其次,掌握碎片化閱讀方式下整理信息的關鍵:當下閱讀,當下整理。

屏讀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接收各種信息,但是,單純地接收信息卻不處理是毫無意義的。如何讓我們的碎片化閱讀變得更有價值?關鍵要做到3點:

 

1.設定閱讀時間。比如說,每天中午用30分鐘的時間進行碎片化的閱讀,設定專門的時間集中閱讀和處理信息,不僅會讓閱讀體驗更好,而且閱讀效率更高。

Sponsored link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2.選好信息來源。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天各種應用都在向我們推送大量的信息,其中很多都是對我們無用的垃圾信息,如果都去閱讀無疑會浪費大量時間。因此,我們只需重點篩選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對工作有幫助的信息來源即可。

我平時的閱讀渠道主要是公眾號和今日頭條,我會重點關注幾個賬號,每天抽出30分鐘-1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閱讀和學習,而無關賬號推送的信息,我會自動過濾屏蔽掉。

3.將信息轉化為知識。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種方法——說筆記,也叫筆記回音整理法。說得通俗點,就是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或者概念後,假裝要把這個知識理論要給別人。

教是最好的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做到真正的融會貫通,信息不再只是靜止的,而是成為了能夠流動的知識和經驗

 

03.

選擇:制定你真心想要的行動規劃

前面我們講到了,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行動,而改變行動的前提,是管理好時間。

作者認為,筆記是自我思考、認知選擇和探索的最佳工具,因此可以用筆記做來時間管理。具體分享3種方法:

 

1. 清空大腦,解除焦慮

現在的人工作越來越忙,節奏越來越快,總覺得好像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因而經常容易陷入焦慮之中,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事情未必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多。

不信你可以試著列一個清單,把你計劃要做的任務都寫下來,然後衡量每個任務的重要程度,並分別打分(0-100分),當你做到了這一步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好多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不會超過3個。

所以,與其讓這些瑣事佔據我們的大腦,不如寫下來,然後逐個分析,內心的焦慮和壓力將一併得到減輕。

 

2.改變認知,克服拖延

拖延是時間管理的一大殺手,也是導致我們行動滯後的罪魁禍首。想要克服拖延,首先要明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不會拖延。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通常來說,主要有三種情況:

1、 當我們很想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時候;

2、 這件事情很簡單,做了馬上就能看到成果;

3、 截止期限快到,我們感到強烈的緊迫感之時。

因此,要克服拖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比如,想像任務完成之後的美好景象。

舉個例子。原本我今天要寫一篇文章,但寫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於是我就一直拖延。但這個任務必須完成,因此我就想像任務完成之後的積極結果,比如,寫完一篇文章之後,我可能因此拿到稿費或者獎勵,因為有了利益驅動,執行的動力瞬間變得更強了。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其次,簡化目標,獲得及時反饋。相比較短文,長文的難度更大,因此,只要求自己寫到2000字即可,2個小時就可完成初稿,成就感會更強。

最後,列出下一步行動,製造壓力。寫文之前,找好素材,列出大綱,寫作思路一下變得清晰起來,原本覺得很難的寫作任務,一下子變得容易了很多。

3.每日1-3-5專注法則

這個法則是指我們在列每日待辦清單的時候,在數量上要有所節制,比如:

每天1個重要任務;

每天3個中等重要的任務;

每天五5個小型任務。

 

與其寫一個讓自己充滿焦慮的清單,不如建立一個做得到的每日待辦清單。畢竟,我們想做的事情永遠多過我們所擁有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核心在於,選擇重要的事情完成。因為重要的事情被完成,才會產生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只有當我們學會聚焦於工作的重心,才會有所進步,而不是每天忙碌於各種瑣事之中,消耗了時間和精力,又無法所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04.

反省:累積能真正創造改變的經驗值

經驗只有不斷地被積累和強化才能真正產生價值,分享3種積累經驗值的方法:

 

1.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不少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記錄過去,便於日後回憶,另一方面還有助於促進自我反省,深刻地認識自己。無論是寫生活日記還是寫工作日記,都能達到這兩種效果和意義。

除了常規日記,作者在書中還分享了KPT日記法:

Keep,保持。哪些部分做得好,是需要繼續保持的;

problem,問題。存在哪些問題是需要下次解決的;

try,嘗試。下一次應該如何改進。

 

KPT日記法應用案例: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截圖來源於《筆記思考術》

 

KPT日記法原本是日本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一種工作方法,但作者發現,這種工作方法同樣適用於個人的改進,用來寫工作日誌,可以幫組我們思考,下一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2.列瑣事清單

生活中有很多看起來沒什麼難度,但卻非常消耗我們時間和精力的瑣事。

舉個例子。當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往往要帶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如果提前列好清單,那麼在整理東西的時候就會更加有條理,而且也不容易疏漏。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而且,下次出行的時候,也可以拿來借鑒和使用,無需再次花費力氣和時間。這樣的話,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工作了。

同樣,列清單的方式還可以用到很多方面,比如總結工作流程、寫作思路、會議流程等等。雖然看起來花時間,但花一次的時間,卻節省了後面大量的重複勞動。

由此可見,列瑣事清單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的時間的浪費,減輕大腦的壓力,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

 

3.建立技能學習系統

學習經驗的積累,在於建立一套穩定完善、可以反複利用的學習系統。具體包括4個步驟:收集-行動-反省-利用。

舉個例子,一般來說,我收集和處理素材的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看到感興趣的資料,隨手收集到備忘錄和印象筆記。其次,抽出時間瀏覽閱讀素材,添加標籤分類,便於下次檢索使用。然後思考如何使用素材,什麼場景和主題下適用。最後,寫作的時候,需要用到直接搜索關鍵詞,即時調取。

 

這個過程就涵蓋了收集-行動-反省-利用4個步驟,而且如今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學習習慣。實際上,這四個步驟適用於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之後,你的學習能力一定能得到顯著提高。

總之,《筆記思考術》不僅僅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做筆記的指南書,更是一本思維類的書籍,作者在書中分享了42則重塑思維的筆記方法,教我們如何把多種思維方法、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運用到筆記中,從而真正改變用腦習慣和人生狀態。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效率,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