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一個月的抖音才明白:真正廢掉一個人的,是這件事

01

Sponsored link

這是個特別容易沈迷的時代。

只要打開手機,裝上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軟件,就能讓你盯著屏幕,玩到忘情所以、看到眼睛發酸,全然不知時間和註意力就這樣悄悄地被偷走。

有數據統計,抖音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基本上都是95後,甚至是00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邊瘋狂地刷著抖音短視頻,卻又一邊抱怨抖音是時間的偷竊者。

前兩天,朋友A在群裏轉了一篇文章。

大意是說,抖音、快手這些軟件是如何毀掉這一代年輕人的。於是大家深表贊同,紛紛開啟了對抖音開發商的聲討模式。

討論到一半,朋友B卻突然感嘆了一句:挺好一個軟件,卻被自媒體當作絕佳的負面素材。

討論聲戛然而止。

朋友B接著說,自己也是在其他群看到別人分享的抖音視頻,覺得有意思,於是也下了一個。

剛開始,她也險些沈迷,浪費了很多時間,好在自制力強,一下子就調整了過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開始刷到一些有內涵的視頻,比如:鋼筆書法教學視頻;

Sponsored link

超實用的口訣以及速算小技巧;

網紅教授戴建業趣味解讀古詩詞。

……

她發現,是抖音把這些有趣的靈魂帶到了自己身邊,為自己打開了一扇扇通往知識的大門。

刷了一個月的抖音,朋友B漸漸愛上了這個軟件,這幾天正跟著抖音上的外國人練習最地道的英文,業余生活充實而豐富。

抖音的slogan是:記錄美好生活。

原本就是提供給我們記錄生活的工具,順便看看別人有趣的生活,讓我們在繁忙而枯燥的日子裏多體驗一些快樂。

這是一個好的出發點。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使用不當,就去埋怨這個新事物的創造者。

有人覺得玩抖音浪費時間,但有人卻在抖音上看到和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這說明抖音並不可怕,也不會毀掉任何人,真正毀掉一個人的,是行為上癮和低級自控力。

02

Sponsored link

那麽,為什麽我們容易對抖音上癮呢?

因為我們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滑動,都會有實時的反饋跟著。

這些及時的反饋刺激大腦多次產生多巴胺,並形成依賴,渴望下一個刺激到來,陷入死循環,最後讓我們玩到停不下來。

這類娛樂產品的特征:能讓人滿足、讓人著迷、成本又低。

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就可以讓成規模的人群,投入相當多的精力,放在這種娛樂上。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肥皂劇、偶像劇、明星花邊報道等,也符合這些特征。

想想看,你是不是曾經下定決心10點前睡覺,卻不知不覺煲劇看到淩晨?明明未完成的工作一大堆,卻還是放不下刷微博的手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圍繞著互聯網的“上癮項目”越來越多,每個人一不小心都會陷入這樣的行為上癮。

於是,許多想要好好學習的年輕人,一邊放不下手機,一邊又苦苦和自己的自制力作鬥爭。

剛剛參加工作的表弟就曾跟我透露自己的無奈,說自己很想學些東西,卻總是靜不下心來。

跟他聊了之後才發現,他的學習過程一般是這樣的:起床吃完早餐後,正準備開始看書。這時桌上的手機亮了,微博推送了一條新聞,好像是某某明星出軌的“大事件”。

表弟忍不住點開手機查看,接著又看了幾條相關微博和評論。不知不覺,2個小時就過去了。

Sponsored link

好不容易回過頭來看了一頁書,久未聯系的一個朋友發來微信,說自己要結婚了,表弟很驚訝,又跟朋友多聊了幾句。

聊完發現,午飯的時間到了,他看了看自己的成果:一個上午只學了一頁的內容。

表弟感慨:“要是能對學習這件事上癮,就不用這麽辛苦地逼迫自己自律了”。

03

為什麽我們很難對學習上癮?

有一個“嗑瓜子”理論,說的是:我們在嗑瓜子的時候,隨隨便便幾個小時就沒了。但是如果換成學習,時間就過得特別慢。

因為一粒瓜子,從你嗑到吃只要幾秒鐘,吃進去就是你得到的反饋。

但是工作學習你做了,不一定就能得到反饋,你就會覺得無聊。

學習難堅持,就是因為反饋周期長。

那些能把閱讀學習長期堅持下來的人,多半是意誌力較強的人。

而對於意誌力薄弱的人,一味地逼迫自己做到自律,只會適得其反。

自媒體人Lachel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到:

Sponsored link

人類作為一個自然演化的生物體,在設計上有許多缺陷,就連我們的大腦也不例外。在人類文明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大腦所遵循的,仍然是原始的生物本能:趨利避害。

一件事情,大腦從中感受到樂趣,就會傾向於去做。從中感受到痛苦,就會傾向於逃避,這是我們的本能。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再怎麽用所謂的“自律”去逼迫自己,都收效甚微。

很多人之所以能自律,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苦行、能夠逼迫自己,而是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

因此,想要養成堅持學習的好習慣,就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將學習和愉悅感鏈接起來。而不是光靠意誌力去驅動。

比如,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不要抱著“我要把這本書讀完”的心態,而是:我有問題,在這本書裏能找到答案。

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讀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就能給人一種小小的成就感,也是一種充分的反饋,能夠不斷提高你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真正高級的自律,從來不需要逼迫。

04

那麽,擺脫行為上癮,是否能通過與形成自律相反的方法來實現呢?

答案是肯定的。

養成好習慣,可以把好習慣和自己喜歡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那戒掉壞習慣,同樣也能通過把壞習慣和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聯系的方式來實現。

Sponsored link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厭惡療法”,就是通過借助負面反饋的力量,把你想要改變的行為與令人不快的感覺搭配起來,從而達到擺脫上癮的目的。

我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曾經就跟我分享過這樣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朋友在大學的時候,交了一個男朋友。畢業之後,兩人因為種種原因分手了。

對於閱歷尚淺的朋友來說,失戀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後來,朋友為了忘掉前男友,盡快從失戀中走出來,就決定用“厭惡療法”試一試。

她是怎麽應用的呢?

在自己想前男友的同時,做一件自己最厭惡的事——讓自己聽見叉子劃盤子的刺耳聲。於是,每當她控制不住地想前男友時,就拿著叉子劃盤子。

久而久之,她的大腦自然地就把“想前男友”和“叉子劃盤子的聲音”聯系起來。

最後,“想前男友”也成了一件令人厭惡的事,走出失戀的目的便輕松達到了。

如果你想要擺脫對遊戲的行為上癮,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

比如,你可以和朋友結成一個同盟軍,誰要是玩了半小時以上的吃雞遊戲還不收手,另一個人就扇他一個耳光,或者對他做其他令他厭惡的事。

當然,擺脫上癮的做好辦法,就是一開始就拒絕下載軟件,不給那些產品讓你上癮的機會。

無論抖音還是快手,都只是一個平臺,一個工具,有人找到了樂趣,有人就此沈淪,也有人開辟了事業,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

沒有什麽東西能真正毀掉一個人,因為東西不分好壞,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不自律、無法擺脫行為上癮,才是一個真正廢掉的開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