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下班之後,多數的時間是用了乾什麼呢?

Sponsored link

是看電視?玩遊戲?還是只是躺在床上,對著手機瀏覽碎片化的文章和信息呢?

這些做法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個人選擇而已。

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能力獲得增進,從而讓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最大化,那這些做法還遠遠不夠的。

你必須好好利用下班這段時間,做一些與自己固定習慣不同的事情,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價值回報。

用我自己舉例子。

我的正職,是在一家影視娛樂公司從事活動策劃的工作。

雖然上班時間說是朝九晚五,但有些活動只在晚上執行,不到九、十點是不會結束的。所以有時下班回到家,真的想立刻倒頭就睡。

但是我在網上寫作,已經將近三年,已出版和將會出版的書有四本。再加上各個平台邀請我發文寫文章,從而獲取不等的稿費,一個月加起來也差不多有一萬元。

好比我在頭條寫文,獲得一個青雲計劃獎會有三百元。而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肯定會知道,我一個月當中,大多數文章都會獲得了青雲計劃獎。

頭條還因此特意頒發給我一個獎項;在我寫文的領域,獲得獎項的人只有兩個。另一個獲獎者是一個大號,擁有幾十個作者供稿,而我只有一個人在寫。

這些結果,往往是需要靠我在下班的時間堅持去做,才最終換來的。

Sponsored link

也就是說,下班回到家,我不僅要寫文章,臨睡之前還要擠出半個小時去閱讀看書,才能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做到平衡。

不管你看不看得起這些成績,利用好你下班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情,提高自己的能力,說不定以你的資質,會做出更好的成績。

正如有句話:拉開你與別人之間差距的,往往在於下班後的時間你去做什麼。

我們當然沒必要時時刻刻給予自己這麼大壓力,但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獲得相應的回報,對我們的人生只有益而無害。

那要怎麼做,才能利用好自己的下班時間呢?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要學什麼?

很多人一想到學習就頭痛了,原因就是不知道要學什麼和怎麼學。

既想學習管理技能,又想提升自己的口才,甚至還想掌握英語會話,用以應對以後可能遇到的挑戰。

什麼都想學,卻又不知道怎麼去學,到頭來什麼都學不到,這正是大多數人的困擾所在。

所以在開始行動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哪些地方,是你最迫切想要改善和提高的。然後以此為目的,構建你的學習安排。

一般來說,我們學習的目標,往往是圍繞兩點去構建:

1,待解決問題;

Sponsored link

在生活或工作當中,有哪些問題成為你發展的“攔路虎”呢?為了讓自己順利變得更好,我們就必須要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能。

例如你做銷售,卻不知道怎麼跟客戶好好溝通,那麼改善你的溝通能力,就是你當前最迫切要做的事。

又或者現在的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麼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入手,培養自己的能力,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

2,渴望變成的樣子;

有些時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得過且過也行,但這樣的日子,總是缺少一點意義。為了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我們就要找到自己想要生活姿態。

例如我讀書時期,我就是一個挺會寫文章的人。但出來社會工作之後,這項技能幾乎就被荒廢了。

當我尋思怎麼把這項技能的價值繼續發揮出來時,我就找到了很多可以發表文章的平台,於是我就利用下班的時間寫作,以此構建相應的行動安排了。

有了這兩點做引領,你就可以進一步製定你的行動計劃了。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制定行動計劃

所謂“制定行動計劃”,並不是說你想到要做什麼,然後每天就直接去做什麼就行。

真正的行動計劃,一定要是“ 具體 ”、“ 有步驟 ”、“ 有指標 ”和“ 可量化 ”,千萬不要敷衍了事。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腦對於拖延的觸發機制,往往是源於目標不夠清晰,沒有可以遵循的行動指導。

Sponsored link

例如“讓你任意寫一百字”和“讓你任意抄一百字”,這兩個目標對於大腦的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前者留給大腦感覺,執行起來的難度比起後者要高一些。

因為寫什麼,我們對此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操作指導,故此很難入手行動。但是對於“任意抄一百字”這個目標,我們隨便拿起一本書,抄個一百字就完成了。

所以製定一個具有指導性、而又清晰的行動步驟的計劃,能夠減輕我們大腦的壓力,從而讓我們更快上手把事情做起來。

基於這一點,我們制定的計劃,最好要包含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具體而詳細地把你的目標列出來。

看書有看書的目標,做運動有做運動的目標,我們一定要根據目標去行動,才能夠循序漸進積累到相關的“資本”。

但在製定目標時,千萬不要只是寫“今天要看書”或“今天要做運動”這樣大而無當的陳述,一定要把看什麼書,看多少頁,看多長時間都一一寫出來。

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管那樣,死板地跟隨這個計劃行事,而是要讓你每天的行動,有具有清晰的目的性。

只要你的行動具備清晰的目的性,你做的事才“有章可循”,同時會加強你的行動意願。

例如我每天都要寫作,這是我的目標。但今天要寫什麼文章,可以安排什麼時候寫,要寫多久睡覺,我都有一個清晰的安排。

這樣當我下班回到家,對照一下自己的計劃表,坐在電腦前我就能很快上手進入狀態。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Sponsored link

第二,安排實現目標的行動方式。

通往一個目標,可以有不同的實現方式。根據自己的當前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去行動,才會更好的利用時間。

我寫文章,在家的時候一般是用台式機寫,因為屏幕比較大;如果在外出差工作,那麼我一般就用surface寫。

同樣,我在家的時候,看書一般看紙質書,但在出差在外住酒店,我就會帶著kindle看書。而兩者看的書,卻不一定是同一本。在家看的書會更系統、正式一些,而在外用kindle看的書則會比較易懂易讀。

所以如果你要提高你的英語水平,在某些時候可以大聲朗讀練習口語,在某些時候只能學習語法,這些思量是你制定計劃的一部分。

你不一定局限一種方式去實現目標,根據客觀情況適當變換一下行動方式,會讓我們更好地安排時間。

但還是那一句,無論你怎麼做,都要有一個具體詳細的方案,不要想想就算。

第三,根據重要程度去安排任務。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我們能夠運用的時間就這麼多,所以哪些事情分配在哪些時間去做,就非常有必要了。

畢竟如果你什麼都想做,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做不成。而根據重要性程度來決定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個折中的做法。

例如有時候我忙起來,那一天我就很難既要寫文章,還能看書學習,更不用說能看看電影放鬆一下自己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犧牲看書和看電影,畢竟寫作對我來說,更為重要。

Sponsored link

也就是說,一個星期裡,我寫作的天數可能是五天,而看書的天數也許只有四天。其中兩者重疊在一起做的時間,說不定只有兩天。

這樣去安排,我就能夠先處理好寫作的事情,然後再去完成看書的任務。而不是一股腦兒地什麼都放在一起做,什麼都想趕快做完。

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適當權衡任務的重要性,可以讓我們繼續“有序前行”。

這三點,對於製定行動計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缺少這些因素,不是說你就不能去行動,只是你可能在行動之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推動自己邁出第一步。

但如果你的行動計劃包含了這些因素,那麼你邁出的第一步,就會更加容易了

當然,無論如何,人還是會經常習慣性拖延的,為了緩解我們的拖延症,我們必須要採取一些措施去應對。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拖延症”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做著某些事情,心思卻在其他地方,很難集中註意力在上面?

偶爾因為困難而停下手,之後再也不想回到當前這個任務,寧願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把時間打發掉?

任務越是困難,我們就越是容易拖延;任務越是沒有讓我們獲得正向反饋,我們就越是渴望逃避去做這些事。

畢竟比起玩遊戲、看電視、刷網頁,完成手頭上的事情,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心理能量”去維持運作。

故此,為了緩解我們的拖延症,更好地分配我們有限的“心理能力”,我們必須做一些有益的舉措,讓大腦在這場的拖延戰爭當中取得勝利。

以下這六點,作為對抗拖延的“小措施”,只要你在行動的時候有意識地應用,你的“症狀”會得到緩解的。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1,給單調乏味的任務,添加一些樂趣。

做運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單調的事情。但如果你懂得用更有趣的方式去做這件事,你的堅持就會變得容易。

例如跑步的時候戴著耳機聽歌、學英文,或者有條件的上健身房用跑步機鍛煉。當然,有錢的買一台跑步機放在家裡,一邊看電視一邊鍛煉,這樣就會更有樂趣。

2,調整自己的情緒去面對任務。

你有沒有試過,別人讓你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時,你是帶著抗拒或消極的態度?

當我們以這樣一種態度去做事,邊緣系統自然就能夠戰勝前額皮層。畢竟此時的你,正陷入負面的情緒當中,影響了自己做決策的理智。

所以,當你意識到你要做的事情,有讓你產生不好的情緒,你就要找出其背後的原因,問自己三個問題:

A:為什麼這件事會讓我產生這些情緒?

B:做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實際的影響?

C:我能不能暫時把這些情緒放在一旁?

如果完成這件事,並沒有對你產生任何不好的影響,那你就應該調整心態,採取更加積極態度去對待它。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的那樣:

你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你會產生什麼情緒。有時改變你對事情的看法,你的心情自然也就隨之改變了。

3,盡量遠離身邊的誘惑。

當你在做著某些事,而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時,你就要想想,到底是什麼東西在誘惑著你了。

有時我寫文章,寫著寫著就拿起手機刷朋友圈,看視頻,一看就耗費大半個小時,這時想要繼續投入到任務當中,大腦肯定會比較抗拒的。

所以後來我就決定,寫文章或者看書時,一切能夠讓我產生誘惑的東西,都被我隔離。任何讀者的留言、諮詢和問題,我都不去管。當我寫完文章之後,我才一一回复他們。

否則,不懂得控制這些誘惑,什麼事情都乾不成了。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4,設立明確的行動目標。

清晰的目標,對於引導我們行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做的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可以把“宏觀目標”轉化為“微觀目標”。

例如對於“看書是一個提升自我的好習慣”這件事,任何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很難讓人都開始行動起來去做。

這時,你就需要把這個“​​宏觀目標”轉化為更具體的“微觀目標”。你可以思考,“提升自我”,到底要從哪方面入手呢?

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一些具體要閱讀的書單,諸如到底是提升你的口才能力,抑或是更新你的認知思維等。

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方向,接下來你就可以尋覓相關的書籍,然後開始學習知識。

5,賦予事情某種積極的意義。

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天災人禍或者是違法亂紀,我們都能夠從中獲得鍛煉。

好比父母讓你幫忙去買菜,你覺得自己壓根不會做飯,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呢?然後越想越不爽。

但是當你真的嘗試去做過這些事情之後,你對於這個領域的認知就會獲得更新。你會知道一斤白菜要多少錢,豬肉什麼時候會漲價,哪裡的水果會比較好吃等,這些知識會增長你的生活技能。

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你熬過一段不舒適的時期。只要你能夠堅持熬過去,你的思維認知就會隨即變得廣闊起來。這是讓你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的因素之一。

學會從做的事情當中,找出一些積極的意義,你的行動就有了相應的“理由”了。

6,給自己建立一些行動的激勵方案。

做成一件事,有內在的獎勵和外在的獎勵。

前者就是積累了做事的成功感和對自己的認同感,而後者有可能會獲得老闆的讚賞或者物質上的回報。

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這種獎勵。但如果你能夠主動給自己建立一些激勵方案,諸如完成某個小目標,你就可以玩幾盤遊戲;或者做完當天的工作,就約朋友一起去看個電影,甚至給自己​​放個小假等等,都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任何時候,都要懂得自我激勵。找到可以獎賞自己的地方,然後通過自律的行動而獲得這種獎賞,你慢慢就會培養出堅持的意志品質了。

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後

做任何事情,想要獲得一個結果,都需要對自己狠一些。而這個“狠”,就是堅持。

儘管有時候你真的很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什麼都堅持不了,到頭來你除了感慨別人每一年的變化,羨慕對方每一天的進步,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地生活時,鼓起勁,利用好自己下班或者其他空閒的時間,針對自身的問題好好做一番規劃,然後行動改變。

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充滿意義;也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