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蘇格拉底被稱為“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卻說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我知道’自己多麼無知’ ”。然而說起蘇格拉底,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事實也的卻如此,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即哲學之父。

Sponsored link

這樣的一個在我們眼中充滿著學識和智慧的人,他卻說自己是無知的,這不是很矛盾的一件事嗎?我們要如何去理解呢?這就需要說到另外一個人——拉姆斯菲爾德。

拉姆斯菲爾德是美國國防部部長,2002年有人問他“伊拉克政府向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分子提供援助一說有何證據”時,他這樣回答“首先存在知道自己知道的’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然後存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另外還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

簡單來說,這兩個人強調了一個觀點:無知之知!看到這裡,你可能想大吼一句,你在說什麼,我完全不明白!!!我想說,這就對了,比如在我今天說到“無知之知”之前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那麼就是對它無知,那麼如果你甚至都沒意識到你對它的無知,那麼就是所謂“未知的未知”。

說回正題,為什麼會說到無知這個話題,是因為一本書,第一本我給到5星好評的工具書。為什麼給5星?因為這是一本不一樣的工具書,它不僅提供了某種方法和工具,最重要的是書中說到的無知之知”的概念打破了我的思維壁壘。

打破思維壁壘有多重要?你可以想下,如果人不能打破思維壁壘,那麼就不會有飛機的出現,也不會有各種各種創新性的發明出來。

在現代的工作生活中更是如此,如果一個不能打破思維壁壘的設計師,他就只能遵循舊的設計模式,永遠無法創新,代換到其他職位也是如此,比如一個作者如果不能打破思維壁壘,那就意味著他的寫作只能遵循舊的模式,而沒辦法創作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跳出思考邊框,創造全新視角,全面強化你的思考力,這就是《高緯度思考法》一書所要表達的內容,它的副標題是《如何從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本書介紹了跳出已有認知框架,從只會解決問題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學會提升視角或思考維度的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細谷功,商務顧問,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他是日本著名的企業諮詢師,專門為企業進行診斷提升的。《高維度思考法》的重點有三個方面:1、認知的的3個層次;2、螞蟻思維和蟈蟈思維;3、提高思考緯度的3個方法

一、認知的的3個層次

在文章的一開始,從蘇格拉底和拉姆斯菲爾德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提出同樣的觀點,即認識存在著三個領域(層次),分別為:

已知的已知 ——你已經知道你自己知道的,比如知道某個問題,也知道它的答案;

Sponsored link

已知的未知 ——你已經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比如知道某個問題,但是還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未知的未知 ——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連問題也都不知道。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處於圖中的第一或第二個圈內思考,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從以往的經驗、已有的認知框架去尋找解決的方案,但其實還有一個更高的緯度- 未知的未知需要我們去認識到,這才是從被動解決問題轉到主動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關於便利店的思考問題,我們不妨一起來做一下:

【問題①】 “列舉便利店裡出售的東西” (限時一分鐘)【問題②】 “列舉便利店裡不出售的東西” (限時一分鐘)

第一個問題只要我們想一下以往去過的便利店就可以回答出來;重點是在第二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我當時的第一想法是想到不是便利店的店鋪,比如服裝、菜市場等等,然後我才發現我的思維被固定在了東西,或者說被便利店裡有的東西固定住了,所以我想到的也僅僅是有形的,同樣在出售的東西。

但是實際卻是還有太多的東西沒想到,比如所有能看到的東西,森林、野生動物,比如無形的服務、而書中給出的答案更是出人意料,書中是這樣寫的:

仙女座星系、宿醉、助動詞、希格斯粒子、邪馬台國、跳蚤的心臟、長生不老藥……倘若進一步發揮想像力,還有迪士尼樂園的百年免費門票、無人能解的微積分、青春的苦澀回憶、跟源賴朝的握手券、奔跑時速高達200 公里的蟋蟀……

我們同樣用一張圖來表示,看到下圖你是不是覺得回答問題的人很有創意,為什麼我們卻不能想到?這就是作者想要說的跳出原有的認知,不要讓已知的未知成為阻礙,要要從一種更高的緯度去思考,成為能主動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人。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二、螞蟻思維和蟈蟈思維

既然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那麼我們首先需要來了解這兩種模式是怎樣的,區別又在哪裡,作者把這解決問題的思維稱為“螞蟻思維”,發現問題的思維成為“蟈蟈思維”。

螞蟻和蟈蟈的類比來自於寓言故事:在夏天辛勤勞動的螞蟻,儲蓄財富(糧食),到了冬天就可以安然度過;在夏天唱歌、跳舞娛樂的蟈蟈,到了冬天就會陷入困境。

Sponsored link

二者的不同特徵可歸結為:“存量vs.流量”、“封閉體系vs.開放體系”、“固定維度vs.可變維度”這三個根本要因。

1、“存量vs.流量”

螞蟻重視存量即糧食,儲存起來,如果用知識來替換,那麼就是指把知識當成存量的思維方式的人。簡單說就是抱著存儲知識,囤積的想法,比如我們目前無休止地保存電子資料、購買課程為了將來而準備的思維。

蟈蟈重視流量即有了立即用掉,如果用知識來替換,那就是重視“無知、未知”,可以為了生成新知識,將舊知識用掉就扔。簡單說就是不斷主動去探索未知,思考問題,出現某種新情況,當不能用現有的只是去解釋的時候,他們就會果斷拋棄舊知識,開始進行新的思考。

知識是會過時的,是在不斷跟隨情​​況重置的,如果總是抱著囤積的想法那麼只會落後。就好比女孩子買衣服,當你考慮的不是適合、目前能用的,而是看到模特穿的好看就買,卻發現自己穿不了,告訴自己等減肥了就可以穿。

然而衣服是會過時的,等到你減肥成功,也許原來好看時尚的衣服已經過時,又需要重新買了,所以選擇當前合適、能用的才是蟈蟈的使用才是意義的流量型思維。

2、“封閉體系vs.開放體系”

螞蟻是有巢,並以巢為中心活動,也就是說它它是在框架內進行思考的封閉體系,屬於內向型思維,主要特徵有:A、觀察對像已被畫“線”(巢的定義);B、存在內外之分(巢內、巢外)。內外之分,是以“包括自己”和“不包括自己”來區分的,也就是以“主觀”為中心去思考的。

蟈蟈是沒有巢的,它的思考沒有局限在框架之內,屬於外向型思維,擁有客觀看待自身的視角。

兩者的區別如下圖: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3、“固定維度vs.可變維度”

Sponsored link

想理解這兩個概念,我們可以從一張圖來理解: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螞蟻的活動範圍只能是前後左右的平面範圍(二維世界),而蟈蟈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選擇跳躍,增加了高度這個緯度,也就是活動範圍是前後左右上下(三維世界)。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將這種特性類比到思維上,又要如何理解呢?那就是能不能從元視角,也就是上位概念去進行思考。對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我們可以用下圖和一個例子來進行理解。

學了認知的3層次,高緯度思考的3種方法,才明白自己有多麼無知!

比如一家汽車公司,現在要進行新產品的研發,那麼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是如何體現的?

螞蟻的思維將是針對產品各方面的性能和規格進行研究和比較,即在現有業務指標、產品體驗、運營效率甚至是營銷模式上數據上超過其他公司,使產品在這個領域內達到最優化的程度,以贏過競爭對手。

蟈蟈的思維卻是尋找根本性能滿足客戶的新變量,而不在於在原有的功能上進行增減,它是為了不被競爭對手模仿的創新。

當然,這兩種思維並不是涇渭分明的,這樣的區分只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當一個公司的創立之初一般都是開放式的體系,所有的一切都是等待定義的問題,當逐步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有了相應的規章制度、流程)就會轉變成封閉型的體系。

開放式的體系(蟈蟈思維)是開拓性的思維,而封閉型的體係是只需要按照規章制度、流程等執行。比如上司培養下屬,一開始要讓下屬在自由度低的情況下,先記住要如何工作,隨著能力的提升,再增加自由度,即決定權,允許下屬慢慢去接觸和挑戰新的工作難度。

三、提高思考緯度的3個方法

通過上面的了解我們已經了解到兩種思維模式的定義和區別,那麼接下來作者在書中給出了3個如何提高思維緯度的方法,分別是:抽象化、類推;思考的“軸”; Why型思維。

1、抽象化、類推

抽象化即從觀察到的許多不同事物之間提取出相同的特徵,作為解釋某一類事物的定律或概念。

Sponsored link

例如:買3支圓珠筆和2支簽字筆需要660日元,買5支圓珠筆和3支簽字筆需要1050日元。1支圓珠筆和1支簽字筆的價格各是多少?

一般,我們會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式,比如設1支圓珠筆的價格是x,1支簽字筆的價格是y,那麼3x+2y=660,5x+3y=1050。這個方程式就是抽象化的產物。

類推是抽象化的一種應用,從表面不同,但結構類似的其他領域借鑒創意的思維。如果你能從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之間發現它們的共同點,那麼你就容易產生新的創意。

例如:1997年,Netflix的創始人里德·哈斯廷斯因為租賃電影DVD拖延了歸還,被要求付出相當於該影碟三倍價格的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他去健身房一個月的費用,而且健身房還不限時,想鍛煉多久就多久。他生氣地想,把健身房的收費模式用於租賃DVD會如此?結果是通過採用的這種包月制度,Netflix在美國實現了飛速發展。

這個就是使用抽象化的類推思維誕生新商業模式的事例,它的步驟是,首先從“用戶的不滿”開始(顧客需求的具體表現方法之一),將本屬於個人經驗的非常具體的事象(大概在心裡)抽象化,在這個層級上從遠方借用其他業界的定價方法這一“模式”,然後再落實到DVD的租賃。

2、思考的“軸”

思考的“軸”是指解釋的方向性,也就是觀察是事物的視角或方向,然後根據這個“軸”對事物進行抽象化和分類。比如一開始的便利店問題,從價格和尺寸上進行思考,“價格”、“尺寸”都可以成為軸。

軸一般可以分為這三種,一是能夠定量的軸,比如時間、價格、尺寸這一類可以直接用數字表示的軸;二是定性的軸,在這裡根據歸納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立軸和框架型軸。

能定量的軸,往兩邊延伸分別對應無限大和無限小。對立軸也是一樣的模式,但是往兩邊延伸對應的是作為對立的概念,比如左和右,上和下,保守和創新等等抽象性的詞語。框架性軸,框架即通過經驗法以歸納式提取的軸,比如“4C營銷理論”就是一種框架。

“4C營銷理論”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設定市場營銷組合的四要素:消費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它強調顧客滿意是第一位,其次是顧客的購買成本,然後是顧客購買過程的便利性,而非從企業的角度來決定銷售渠道策略,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

3、Why型思維

不斷地追問為什麼, 有利於撥開繁雜的現象發現事物問題的本質,同樣可以從低維度問到高維度。

Sponsored link

比如你是主管機器的,某天有台機器突然停止轉動,你第一反應的問題是:“為什麼機器不轉了?”有人告訴你:“工作負荷太大,保險絲燒斷了。”進一步發問:“是什麼原因導致負荷過大?”一檢查發現,原來是軸承部分不夠潤滑。繼續問“為什麼軸承不潤滑?”因為軸承的油泵吸不了油。再追問“為什麼油泵無法吸油?”因為它被磨損過度,功能受損害了。

問到這裡,才是機器不轉的真正原因,假如你沒有追問,那麼你很可能只是換了保險絲,而結果就是機器會不斷燒斷保險絲停轉,直到徹底壞掉,到這時你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更換一整台的大型機器。

由此可見,不斷追問“為什麼”,才能透過現象直達本質,才能站在更高的思維維度上思考。

在《高緯度思考法》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認知的3個層次,利用“螞蟻和蟈蟈”的故事做類比,詳細講解了螞蟻思維和蟈蟈思維的區別和運用,並給出了3個可以提高思維緯度的訓練方法,幫助我們全面提升拓展思維,更好地去適應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

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難,因為解決問題是技術性的,而提出問題則是革命性的創新。學會跨過思維的牆壁,做那個主動提出問題、定義問題的人,才是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