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經常聽到身邊一些朋友或者同事這麼說:其他人登台發表演講,總是能做到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自己上台之後,剛說一兩句話,就出現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接著說,結果卡殼了、說不下去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Sponsored link

也偶爾碰到一些學習演講的同學這麼問:老師,為什麼你對某件事情發表看法時,總是能做到觀點新穎、論證嚴謹。既講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滴水不漏;又說出別人未曾談及的另一面。而我呢,講得跟同學們都差不多,觀點毫無新意、內容也毫無亮點,讓聽眾覺得味如爵蠟!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其實,在筆者看來,個中原因非常簡單。說淺了是關於思路的問題;說深了就是關於思維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產物。如果思維不活躍,一方面是思路不清晰,講著講著就模糊了,要么卡殼,要么短路,當然講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是思考不深入,看事情只看表面,不會透過表面去挖掘其本質,當然講不出別人所講的高度、說不到​​別人所說的內涵,當然思想也不深刻了。

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演講水平的高低,實質上決定於思維能力的高低。

嗯?既然思維對演講來說是如此的重要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應該繼續探討關於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思路、在演講中常用的思維模式和寫作思路究竟有那些等等問題了。

介紹完演講稿撰寫的整個思維流程之後(注:請看前面的文章),接下來繼續講解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我們會使用到哪些具體的寫作思維。

根據個人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我們在撰寫演講稿的時候,經常使用到的寫作思維一共有兩大類八種,依次為:抽象思維、歸納思維、概括思維、逆向思維、高位思維、縱深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現一一介紹如下(見圖1-7):

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 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圖1-7

一、總結類思維

總結類思維,就是需要對自己的演講內容進行整理並小結或者概括為觀點時所使用到的思維,它還繼續細分為三種:

1、抽象思維

Sponsored link

一般來講,根據認知對象的直觀性如何和解決問題方式的不同,我們把思維分為三類,依次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動作思維又稱直觀動作思維,它解決問題的方式依賴於實際的動作。例如,自行車壞了、不能騎了,問題出在哪兒呢?騎車者必須通過檢查自行車的相應部件,才能確定:到底是內胎爆了,還是鍊子掉了。再如,學前兒童要做一道10以內的加法計算題,他必須藉助數手指頭這種方式,否則,算不出結果。

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我們很少運用到動作思維。但是,在寫作當中,有人曾經運用到它,並且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這個人就是著名的作家――路遙。路遙在構思《平凡的世界》這部巨著的時候,他與自己的弟弟王天樂一起在延安的一家招待所裡討論了三天三夜。為了確定整部書稿的框架,他在每一張紙上寫上了相應的人物和相關的故事情節,並把這些編上序號的紙張鋪在房間的地板上。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擺弄,終於確定了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形象思維又稱具體形象思維,它是指人們利用頭腦中具體的形象(表象)來解決問題。例如,要到某個知名景點參觀,我們通常是先在頭腦中想出很多條可能到達的路線;接著,對這些路線進行一番分析和比較;最後,挑選出一條既交通方便又路程不長的路線。

形象思維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有著重大的意義,藝術家、作家、導演等,都會經常使用到形象思維,而在演講稿撰寫的過程中,我們更是常常運用到它。另外,形象思維還可以細分為很多種,比如,歸納思維、概括思維等等。

抽象思維又稱抽象邏輯思維,它是指從許多抽象的事物中(請注意,不是具體的事物,如果是具體的事物,就好辦了,就不用去抽它的’象’了),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思維方式。同時,它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總結等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例如,撰寫學術論文、證明數學定理、提煉文章主題等等,都需要依靠抽象思維,否則,我們的工作將無法完成。

雖然說,演講稿寫作跟學術論文撰寫完全不一樣,也不需要證明什麼數學公式。但是,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我們免不了要對演講主題進行提煉(或者說總結)。特別是當演講者的演講題目涉及到抽象概念的時候,像信仰、理想、感恩、愛國情操等等,更是需要抽象思維來幫忙。比如,在演講的開篇或結尾,我們是要對自己的演講主題進行提煉的,或者對其提煉為幾個分論點,或者對其提煉為一句話。

也許上面的表述不太好理解,我們還是列舉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證明抽象思維在演講稿撰寫過程中的重要性吧!

有一次,筆者需要給一些職場新人做一場題目為《用好時間、做好事情》的演講。在演講稿撰寫的時候,筆者碰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時間到底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特點呢?說真的,這個問題非常頭疼,因為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好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是,關於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講。

無奈之下,筆者只好慢慢對關於時間的種種描述進行總結和提煉。

第一步,提煉它的特點

時間到底有什麼特點呢?

Sponsored link

首先,自己一邊慢慢想、一邊慢慢寫。實在寫不下去了,就到百度上去搜索,看看人家是怎麼描述的。因為個人的見解畢竟有限,不夠全面,還需要藉助他人的見解來補充。

之後,將搜索到的資料跟自己所寫的文字進行比較。如果觀點相同或者相似的條項,就合併為一項、並就從中取優;如果觀點完全不同,就將它們排列在一起。於是,關於時間的特點的描述,筆者收集到如下的資料。其中有一部分是摘錄網絡的,一部分是自己原創的。

1 時間是一個公平的常數,對任何人來說、每天都是24個小時。

2 我們可以向別人借錢,但不能向別人借時間。

3 時間不像資金、物品等其他資源那樣可以存儲,一旦浪費了就無法追回。

4 當其他某種資源缺少時,可以用另一種資源去替代它,但時間卻不能,如果沒有了就是沒了。

5 雖然說,我們在佔用時間的數量上是相等的。但是,因人而異,在利用時間的效率上卻是不等的。

6 時間無法像失物一樣失而復得。它一但失去,則會永遠失去。

7 花費了金錢,還可以賺回來,但倘若揮霍了時間,任何人都無力追回來。

8 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

9時間是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

10 沒有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接著,對這些資料進行取捨和排列。

怎樣取捨呢?如果主題是有邊界的,取捨依據是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則。它的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在一個主題下面的各個條項,它們之間必須做到”不重疊、不遺漏、不矛盾、不多餘”。如果主題是無邊界的,取捨依據為ITR法則,也就是要選取重要的(important)、典型的(typical)、有代表性的(representative)條項。

怎樣排列呢?如果主題是有空間位置或者時間界定的,那我們就按照它們之間的數字大小或者方位次序來安排它們之間的先後順序了。如果主題無法用時空來進行描述的,那隻能根據其性質的程度來決定它們之間的先後順序了。

比如,上面關於時間特點的10條描述,經過取捨和重新排列之後,就剩下如下5項了。

1 時間是一個公平的常數,對任何人來說、每天都是24個小時。

2 時間不像資金、物品等其他資源那樣可以存儲,一旦浪費了就無法追回。

3 當其他某種資源缺少時,可以用另一種資源去替代它,但時間卻不能,如果沒有了就是沒了。

4 時間無法像失物一樣失而復得。它一但失去,則會永遠失去。

5 雖然說,我們在佔用時間的數量上是相等的。但是,因人而異,在利用時間的效率上卻是不等的。

注:關於時間的描述,是沒有邊界的,所以,只能按照ITR原則來對上述材料進行選取。

最後,對每段文字提煉出幾個字眼,並放在每段文字的前面。

到底將一段文字提煉為幾個字眼比較合適呢?筆者的意見是3―6個。因為字數太少了,就涵蓋不了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字數太多了,就失去濃縮的意義,也不是抽象思維了。

那應該如何提取呢?

首先要找中心詞。如果有中心詞,就直接從中提取。比如”時間不像資金、物品等其他資源那樣可以存儲,一旦浪費了就無法追回”這段話,它的中心詞就是”不可以存儲”。

如果沒有中心詞,只能描述它的主要意思。比如”時間是一個公平的常數,對任何人來說、每天都是24個小時”這段話,其中心詞為”時間是公平的”?好像不太對!所以,只能仿其意另做描述,將這段文字濃縮為:不變性、永恆性、供給毫無彈性,等等。

Sponsored link

其次,統一詞語的風格。當每一段話都被提煉成幾個字眼之後,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字數是否一樣多?

詞語的結構是否一樣?

它們的順序是否有邏輯關係?

比如,關於時間的5條敘述被濃縮之後的結果如下:

方案一:1)不可改變性;2)不可儲存性;3)不可替代性;4)不可複得性;5)充分利用性。

方案二:1)供給毫無彈性;2)無法儲蓄;3)無法替代;4)無法復得;5)可以充分利用。

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從邏輯性角度分析,其先後順序已經安排妥當,時間是固定供應的,不可存,不可換,不可回,但可以充分利用。

從文字風格分析,兩個文案各有千秋,方案一,字數均為5個字,並且都是以”性”字結尾,可以將其簡稱為”時間的五性特點”。方案二,雖然字數不一樣多,但描述更加準確,可以將其簡稱為”時間的四無一有特點”。

所以,筆者決定選取方案二。關於對時間特點的描述,整篇文字如下:

供給毫無彈性。時間是一個公平的常數,對任何人來說、每天都是24個小時。

無法儲蓄。時間不像資金、物品等其他資源那樣可以存儲,一旦浪費了就無法追回。

無法替代。當其他某種資源缺少時,可以用另一種資源去替代它,但時間卻不能,如果沒有了就是沒了。

無法復得。時間無法像失物一樣失而復得。它一但失去,則會永遠失去。

可以充分利用。雖然說,我們在佔用時間的數量上是相等的。但是,因人而異,在利用時間的效率上卻是不等的。

第二步,提煉它的概念

當時間的五大特點被抽象思維總結出來之後,我們還有一步工作要做,那就是要給時間這個概念下一個通俗易懂的定義。

為什麼要給時間下定義呢?首先,這場演講屬於學術性演講,是一次培訓講座,有些概念是必講不可的。其次,人們為何會採取行動呢?有一個知行模型是這樣解釋的:首先,是什麼;其次,為什麼;最後,怎麼做。也就是說,當你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必須先告訴別人,這究竟是什麼。同樣的道理,當一名講師要告訴學員應該怎樣去管理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他也必須先告訴學員――時間到底是什麼。

既然時間這個概念是必須要講了,那我們應該怎樣去下這個定義呢?

Sponsored link

當然,我們不能直接去照抄漢語詞典,因為漢語詞典裡的定義不是很通俗易懂,漢語詞典里關於時間的定義是這樣的: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

不過,我們可以根據下定義的方法對這個定義進行修改。

下定義的常規方法為:XX是YY的ZZ。其中XX為所要下定義的詞語,YY是一些說明性​​的詞語,ZZ是不能等同於ZZ的另一組詞語。

於是,關於時間這個概念的非官方定義、也就是筆者自己所發明的定義,最終的文字描述是這樣:

時間是串起過去、現在及未來無數事件的連續線。

2、歸納思維

歸納思維是指對認知對象進行歸攏並使之條理化的一種思維方式,也指一種推理方法,即由一系列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繹”相對)。

當然,這這裡,所謂的歸納思維主要是指前面的那種情況。也就是演講者常常會使用歸納思維來整理自己所收集到的一些素材。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在一次培訓課堂上,我對眾多學員說:咱們來玩一個挑戰遊戲吧!屏幕上的這些字母和數字,如果想把它們背下來的話,最快需要多長時間?

m、8、o、4、0

e、7、1、y、2

n、3、5、6

好!既然大家都很感興趣,那我們現在開始計時!

很快,結果出來了,在培訓現場,最快能記住並背下來的那位學員,足足花了57秒的時間。

我接著說:咱們還是把它們的先後順序重新安排一下吧!一共有兩種次序,依次為:

次序一

2、0、1、8

m、o、n、e、y

3、4、5、6、7

次序二

m、o、n、e、y

0、1、2、3、4、5、6、7、8

我繼續說:這一次是不是馬上就能記住了,1秒鐘的時間都不用?

Sponsored link

看到大家不停地點頭稱是。最後,我總結說:這就是歸納的妙用。第一種歸納次序,強調的是2018這四個數字;第二種歸納次序,強調的是012345678這九個數字。不管採用哪一種歸納次序,都能讓我們馬上記住這些數字和字母。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歸納的目的,就是要讓認知對像變得有條理性和邏輯性,以便我們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

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在寫作中,特別是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我們非常需要這種思維方式。完全可以這麼說,如果缺少了歸納思維,那我們的演講稿內容將是一團糟。

既然歸納思維如此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算是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呢?筆者認為,要做好三步工作:

第一步是敘述。也就是盡情地把自己對某事物的見解、看法全部寫出來。當然有時候,也需要參考一下他人的見解和看法,以便讓我們對事物的敘述更加全面、更有說服力。

第二步是分類。也就是給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門別類,把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放在一塊。

第三步是整理。在這裡,整理工作還細分為三個小環節。第一,對材料進行取捨。即合併一些意思相同或相似的條目,刪掉一些說服力不強或者對主題不起作用的條目。第二,給意思相近的材料進行層級劃分。也就是可能由於材料過多,一個層級涵蓋不了,還必須給它們進行父子兩級或者更多層級的劃分。第三,給這些材料進行次序安排。也就是必須找到一個比較妥當的理由,讓它們有邏輯次序地排列在一起。

為了能更直觀地講清楚這兩步工作,筆者決定將過去撰寫演講稿的一段經歷分享如下:

有一次,我要做一場演講,題目為《如何克服上台演講緊張》。在演講稿的構思中,其中有一段話是關於論述”為何平常聊天,我們一點兒也不緊張”。

當時,我一邊想,一邊將一些理由寫了下來,一共有12條:

1)聊天的主題未必連貫。

2)有語法錯誤也是可以的。

3)不必注意自己的語法是否不當。

4)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交流。

5)一般情況下,沒人記錄你的講話。

6)可以沒有條理性,只要大家能聽懂就行。

7)大家可以說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說自己熟知的事。

8)可以沒有邏輯性,過一會兒再聊剛才說過的話題也行。

9)話題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都是隨意的,沒人強求。

10)你處於主動狀態,也就是有話就說,沒話可以不說。

11)在同事或者風俗習慣相同的人之間,可以用一些暗號來代替語言。

12)就算你說了一些聽起來很粗暴的話,只要大家關係不錯,也是可以接受的。

接著,給上面的12條理由進行歸類,並給它們排序。

10)你處於主動狀態,也就是有話就說,沒話可以不說。(此條關於說話的動機)

1)聊天的主題未必連貫。(此條關於說話的主題)

7)大家可以說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說自己熟知的事。(此條關於說話的主題)

9)話題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都是隨意的,沒人強求。(此條關於說話的主題)

6)可以沒有條理性,只要大家能聽懂就行。(此條關於說話的邏輯)

8)可以沒有邏輯性,過一會兒再聊剛才說過的話題也行。(此條關於說話的邏輯)

2)有語法錯誤也是可以的。(此條關於說話的語法)

3)不必注意自己的語法是否不當。(此條關於說話的語法)

4)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交流。(此條關於說話的語言類型)

12)就算你說了一些聽起來很粗暴的話,只要大家關係不錯,也是可以接受的。(此條關於說話的語言類型)

11)在同事或者風俗習慣相同的人之間,可以用一些暗號來代替語言。(此條關於說話的語言類型)

5)一般情況下,沒人記錄你的講話。(此條關於對說話內容的重視程度)

最後,給上面的12條理由進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合併意思相同的條目、剔除一些不需要的條目、對一些條目的內容進行修改。結果如下:

1)你處於主動狀態,有話就說,沒話可以不說。

2)大家一起聊天,沒有主題也無所謂。

3)你我可以聊各自喜歡和熟悉的話題,並且話題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都沒人管。

4)可以沒有條理性,只要大家能聽懂就行。

5)可以沒有邏輯性,過一會再聊剛才說過話題也行。

6)聊天時,偶爾有語法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

7)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交流,不會有人說你沒文化。

8)出現爆粗或者不禮貌的語言,只要大家關係不錯,也是可以接受的。

9)就算用肢體語言或者暗號來表達也可以,如果大家都明白的話。

10)一般情況下,沒人記錄你的說話。

大家看到了吧!歸納思維是不是讓我們的演講稿更有邏輯性、更有說服力?

3、概括思維

概括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方式。即在比較和抽象的基礎上,把事物的共同本質給總結出來。有時候,人們也會把這個共同本質推廣到它同類事物的身上去。所以,演講者在立論,也就是樹立自己演講主題的時候,常常會使用到概括思維。

在這裡,為了避免引起概念之間的混亂,筆者決定給抽象思維、歸納思維和概括思維等三種總結類思維進行比較和辨別,以便我們更好地理解並運用它們(見圖1-8) 。

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 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圖1-8

如果認知對像是有形的、具體的,那就好辦了,我們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比較和歸類,並給它們排序。但如果認知對像是無形的、不直觀的、沒具體的,那我們就無法直接對其進行排序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藉助抽象思維。

說白了,所謂的抽象,就是要給模糊的認知對象抽取出一個具體的圖像。這過程跟設計師摳圖一樣,必須想方設法去把照片中的人物從背景中給摳出來。

那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把無形的認知對像給抽取出來的,當然靠的是概念、推理、判斷、總結等手段了。

也就是當掌握了這些手段之後,就可以從無形的認知對像中抽取出有形的”圖像”,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比較、歸類和排序。所以可以這麼說,有時候,抽像其實就是歸納和概括的前提工作。

至於歸納思維,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它是把認知對象歸攏起來並給它們排序。但概括思維卻有點不一樣,它把認知對象歸攏起來之後,是要對它們提取共性的。

所以,歸納思維和概括思維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將認知對象歸攏起來。不同的地方,歸納思維給認知對象進行整理並排序,讓其有條理性,但沒讓它們的數目減少。概括思維則對認知對象提取共性,而認知對象由多變少了。

同時,概括思維和抽象思維也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抽象思維的認知對像是無形的,而概括思維的認知對像是有形的。共同的地方,思維的結果,認知對像都是由多變少了。

至於概括思維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應該怎麼運用呢?

在資料整理方面,它跟歸納思維差不多,也是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敘述。盡情地把自己對某事物的見解、看法全部寫出來。第二步是分類。給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門別類,把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放在一塊。第三步是整理。合併意思相同的條目、剔除一些不需要的條目。

在觀點提煉方面,它跟抽象思維差不多,也是分為兩步:

第一步,找中心詞。如果有中心詞,就直接從中提取;如果沒有中心詞,就描述它的主要意思。第二步,統一詞語風格。當每一段話都被提煉成幾個字眼之後,它們的字數最好都一樣多、詞語結構最好都採用一種方式,而且它們的先後順序必須符合某種邏輯關係。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概括思維的具體操作,接下來,我們還是列舉一個工作中的案例!

有一次,筆者需要去某公司做一場關於《心態決定一切》的主題演講。我們都知道,關於心態這類的演講主題,我們必須講故事的,如果只是講一些要求啊!那估計就沒人去聽了。

於是,筆者收集到瞭如下三個典型的關於心態的故事:

洞房花燭夜,當新郎懷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去揭開新娘的紅蓋頭時,羞答答的新娘子正低頭看著地上。突然,新娘掩口而笑,用手指著地闆說:”你看!你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呢!”

新郎一聽,心底拔涼拔涼的!心想:怎麼是’你家’?不是咱家嗎?

無奈之下,新郎開始給新娘講情懷、講人生規劃:他要夫唱婦隨、白頭偕老,他要子承父業,繼往開來……講著講著,新郎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新郎還在酣睡,醒過來之後的新娘發現老鼠又在吃大米。這一次,新娘生氣了!她大喝一聲:”這只該死的老鼠,竟敢還來偷吃我家的大米。”說完,”嗖”的一聲,一隻繡花鞋隨著飛了出去。

新郎被驚醒了!他看到目前的情況,不禁莞爾一笑,心想:經過一夜的”折騰”,新娘終於變成老婆、成為自己人了。

某天,一個獵人帶著一隻獵狗去打獵。突然,獵人舉槍打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而受傷後的兔子開始拼命地往前逃跑。

獵人對身旁的獵狗下令:快點追!

可是,追著追著,兔子竟然跑不見了,獵狗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

獵人大罵獵狗:真沒用!我都打中了它的後腿了,你竟然連一隻受重傷的兔子都追不上!

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它回答道:我去追了啊!我也盡力而為了啊!既然追不上!不能怪我,只能說這隻兔子的運氣太好了!

兔子帶傷跑回洞里之後,它的兄弟姐妹全部圍過來了。它們非常驚訝,忙問:那隻獵狗那麼兇,你受了重傷,竟然還能跑贏它、跑回來了?

兔子重重地吐了一口氣說:你們還說這種風涼話!你們知道嗎?追不到我,它最多是挨一頓罵!跑不過它,我就徹底涼涼、徹底死翹翹了。這件事,對它來說,僅是盡力而為,對我來說,必須全力以赴。

一天,廟裡的老和尚決定讓三個小和尚去挖一口水井,因為要經常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太不方便了。

其中一個小和尚對其他兩位說,我們分頭去挖吧!如果三個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挖,沒挖出水來,就白忙了。

沒多久,提建議的那位小和尚首先不干了,他認為在這裡根本挖不出水。

另外的一位,在一個地方挖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沒有水,趕緊換一個地方繼續挖。結果,挖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挖出水來。

只有第三位小和尚,一直堅持在同一個地方不停地挖。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他終於挖到了水。

看著眼前這口很深很深的水井,老和尚問:是什麼原因讓你不停地挖下去呢?

小和尚回答道:師傅!我一直堅信下面有水!如果一時沒出水,只能說明我的努力還不夠。如果努力夠了,肯定會出水!

老和尚意味深長地說:你得道了!

有了這三篇精彩的素材之後,我們必須分別用一句話來把它的本質小結出來,並運用到工作中去。

第一個故事被小結為:身體過門了、你的心過門了嗎?有時候,我們進了一家新企業,是不是心裡還盤算著,另一家企業可能更好?

第二個故事被小結為:你是盡力而為、還是全力以赴?其實,在什麼位置不重要!關鍵看你是不是在”全力以赴”?如果你只是”盡力而為”,那叫混子日,沒啥作為。

第三個故事被小結為:你是乾一行愛一行、還是一干不好就換?其實,任何行業,你如果堅持到底,都能獲得成功!

最後總結為:成功者的心態――靜下心、拼命幹、幹到底!

大家看到了吧!在演講稿的撰寫過程中,概括思維是少不了的。

二、展開類思維

展開類思維,就是要對自己的演講主題進行展開論述或者深入探討時所使用到的思維,它還繼續細分為五種:

1、逆向思維

【相關理論】

根據思維的運行軌跡,可以將思維分為實線思維和虛線思維兩大類。其中,實線思維,還分為單線思維和多線思維兩類。而單線思維,它又繼續細分為橫線思維、縱向思維、深向思維等三種。

至於橫向思維(也叫水平思維)呢,它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為正向思維,一為逆向思維。

什麼是正向思維?它是指沿襲某些常規去分析問題,按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行思考、推測,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證明自己觀點的思維方法。比如,”勤勞致富”這樣的論題。

由於正向思維所產生的演講主題幾乎都是我們熟知的、認同的、毫無爭議的共識,所以,想把這類主題講好,並不容易。除非演講稿中的故事非常感人、語言非常精彩。否則,是很難贏得聽眾的熱烈掌聲的。

但是,與之相反的逆向思維卻不一樣。

什麼是逆向思維?它是指一反傳統看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提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並證明這個觀點的思維方法。比如,”近墨者未必黑”這個論題。

可以這麼說,無論是正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它們都是立論加論證的一種思維模式。不過,在演講稿的撰寫中,逆向思維更顯可貴,這種思維模式更為演講高手所採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逆向思維它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勢,從一般人認為是正常現象、正確觀點中發現不足之處,或從傳統認為是錯誤觀點、異常現像中發現了真理成分,並對這些統觀念進行反思,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一言蔽之,逆向思維的主要特點就是對傳統思維模式進行逆向思考。比如,在傳統思維中,”舊果”是由”舊因”產生的。但是,在逆向思維中,由於時代發展、”新因”出現了,從而否定了”舊果”,並對傳統現象進行了鮮明的批判。於是,一個尚未被人們提前知道的新結論就隨之產生了。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種思維在演講稿撰寫中的運用,筆者列舉如下兩個案例,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典型例子】

狐假虎威,為何不可?

――鄭青松

“成語’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狡猾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唬百獸,比喻為藉別人的威勢欺壓人。”我認為這個成語解釋對狐狸的評價是不公平的。

何為狡猾?狡猾為詭計多端不可信任之意。

這個故事的開端是”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老虎得狐無疑是為了充飢。在這種弱肉強食的情況下,弱者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想方設法,戰勝強者,保存自己,就像故事中的狐狸那樣,說:”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幾句話就把老虎唬住了。繼而,進一步爭取主動:”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能不走乎?”從而擺脫了喪命的險境。

另一條路就是服服帖帖地讓老虎吃掉。如果說前者是狡猾的話,那麼唯有讓老虎吃掉才對嗎?

我認為,狐狸這個弱者,在被老虎這個強者獵取的一瞬間沉著清醒,思維敏捷,想出絕妙的對策,這正是狐狸的大智;繼而,它敢於領著老虎走進森林,臨危不懼,這正是狐狸的大勇,由於狐狸的大智大勇,才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從而戰勝強敵,保存了自己。這怎麼能說是狡猾呢?

何謂欺壓?系欺負壓迫。這個說法用於狐狸也不確切。狐狸領著老虎走進森林,他的目的是藉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嗎?是讓百獸屈服於自己嗎?顯然都不是。狐狸之所以領著老虎走進森林,是”獸見之皆走”,不過是脫身的一種權宜之計,是為了擺脫自己的危險處境罷了。

因此,我對這條成語的解釋是:狐狸能夠運用巧妙的對策,戰勝兇惡的老虎,這正說明了狐狸的聰明、機智和老虎的愚蠢。這叫借虎之威,制勝於虎。

“東施效顰”,何錯之有?

――佚名

成語”東施效顰”出自《莊子·天運》。其故事大意為:春秋時期,大美女西施因為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里間行走,後來被一位醜女人看見了,這位醜女人認為皺著眉頭走路的樣子很美,於是回去之後,她也開始皺著眉頭走路了……

這則成語諷刺了那些不知自醜,不識時務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結果卻適得其反,淪為人們的笑柄。

但我並不以為然,理由如下:

東施固然醜拙,但她為什麼不學南施、北施、中施,單單學習西施?這至少可以說明,她的心目中,對於什麼是美是很清楚的。在這一點上,東施至少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醜,甚至以醜為美、以美為醜的人要好得多。

同時,東施不但知道什麼是美,而且有追求美的勇氣和決心。她不怕嘲笑、不怕挖苦,勇敢的追求美,有什麼錯?有什麼可嘲笑的呢?在這一點上,她不是比那些對西施的美心懷妒忌,乃至進行無聊中傷、惡意誹謗的人也要好得多嗎?

儘管說,在成語中,西施永遠是美的,東施永遠是醜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就不一樣了,西施固然天生麗質,但如果不注重自重,而是以美為資本,追求放縱享樂,”美”即成了”醜”,一旦美色早褪,人未老珠已黃,更是無”美”可言了。反之,東施如果保持自尊、自重、自立、自強,並註意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是可以改變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醜”形象的。

所以,無論是美如西施者,還是醜如東施者,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從這一點而言,東施效顰無可非議。人同此理,事同此理,即以馬拉鬆比賽而言,冠軍與倒數第一相比,水平相差懸殊,但追求成功的權利卻都是一樣的,能說倒數第一名在跑道上的堅持,是拙劣的效顰嗎?

另外,東施醜拙,雖是先天不足,但其追求美的後天努力也還是無可非議。東施效顰記敘的是一次不成功的效仿,但誰又是天生的成功者呢?只要勇於向榜樣學習,就會由模仿走向創新,由不成功抵達成功。

不是嗎?回想”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沒有轎車、彩電的流水生產線,我們也曾買來樣品仿造,買來零件按圖組裝,也有過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屢遭譏諷的”效顰”式的過程,但是現在,我們不是有了”神六”、”神七”嗎?在這一點上,東施的勇於效仿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訓練步驟】

學員首先找來一部成語詞典或者俗語詞典。

之後,從中挑選出一條觀念已經過時或者傳統釋意原本欠缺的成語或俗語,反其原意而立論。

接著,按照”傳統釋意、情節複述、逆向辨析、新意立論、展開論述”等五個環節進行演講稿撰寫。

最後,登台演講。演講結束時,要接受其他學員的批駁並與之進行辯論。

【輔導心得】

多年的培訓實踐證明,逆向思維訓練是最受學員歡迎的訓練方式之一。當導師宣布訓練開始、有學員衝上講台、往講台中間一站時,台下的學員就無比興奮了。特別是碰到觀點獨特、論證周密且慷慨激昂的陳述,隨著台上台下的頻繁互動,培訓現場的氣氛更是熱烈高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訓現場,作為訓練導師,一定要把控住學員的思維軌跡。

首先,要選對短語(成語或俗語),再對其傳統意涵做出否定式的逆向立論。也就是說,最好選取那些觀念落後或者思想即將過時的短語作為訓練材料。

其次,要善於引導學員的思想傾向。也就是在學員上台之前,要反復強調:新的逆向立論必須比原先短語(成語或俗語)的見解更加深刻、對現實更有積極意義。

最後,在進行逆向論證的時候,要堅持”多分論點多角度”的論證方法。也就是要緊緊圍繞著自己的觀點,採用多個分論點對其進行論證。

為什麼要強調如上三點呢?因為只有達到這些要求,我們的訓練才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思維水平。反之,如果僅僅提出一個乾巴巴的觀點再加上幾句不痛不癢的話。那這樣的訓練,往往不僅失之膚淺,而且還很容易將訓練現場變成”抬槓”比賽,就大大降低訓練的價值了。

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曲解。逆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對傳統意涵進行反向立論,它必須建立在原觀念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誤解了所選短語的本意並對其進行逆向立論,那我們進行的就不再是逆向思維訓練了。就算陳述再精彩、表演再聲情並茂,也是不合格的。比如,曾有學員將”開卷有益”理解為:開卷考試不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來說都是有益的。於是,他對”開卷有益”做逆向思維立論時,就以”開卷無益”為觀點,然後從”閉卷考試才能考出學生的真實成績”的角度展開論述。不難看出,這樣的陳述已經失去逆向思維訓練的意義了。

2、狡辯。即對自己的訓練主題不做選擇、也不做深入思考,只要抓住任何一個短語,就開始對其進行”霸王硬上弓”式的逆向思維論證,體現出一種”無所不辯、無所不能”的狡辯精神。比如,有學員看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成語、就對其進行逆向論證,將觀點確立為”善有惡報,惡有善報”。儘管說,他的陳述橫貫古今,看似有理有據,但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看,它還是屬於比較表面化、淺層次的思考方式,這種立論還是不足取的。

3、消極。原短語(成語或俗語)本來對人生具有積極的意義,起到警世的作用。但有學員也對這樣的短語進行逆向立論,結果,積極的短語反倒被改成了消極的短語。比如,有學員將”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改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去進行主題演講。你說,這個能行嗎?

總之,利用逆向思維撰寫演講稿,觀點必須有理有據,論證要求自圓其說。否則,這個陳述就是信口雌黃、嘩然取眾。

2、高位思維

【相關理論】

高位思維,又叫縱向思維,在演講稿寫作中,它也是一種立論加論證的思維模式。但相比起逆向思維,高位思維的特點更加突出,它的思維模式更高一籌。

如果說,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都屬於水平式思考,正向思維是以傳統的觀念來分析問題,而逆向思維卻是一反傳統看法、從相反方向去思考問題。那麼,高位思維卻跳出了這個水平層面,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思考問題了。

比如,就拿談判這件事情來說吧!兩個人一起分一個蛋糕,不管他倆之間怎樣去談判,總存在著一人分到了大塊、一人分到了小塊或者兩人平分的結局,不可能出現倆人都分到了大塊的情況,因為這是零和博弈。但如果他倆不急著去分這個蛋糕,先想方設法去把這個蛋糕做大,然後再考慮怎樣來分蛋糕。那麼,任何一人最後所分到的蛋糕,都會比當初所分到的蛋糕大。因為,這是雙贏合作,既然已將合作範圍變大了,最終的談判結果肯定是雙贏的。

所以,水平式思考,不管是正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會存在有它局限的一面。正如蘇軾當年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高位思考就能克服這種情況,正如王安石當年所說:”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既然高位思維如此高大上,如此重要,那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訓練,才能掌握這項技能呢?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種思維在演講稿撰寫中的運用,筆者先列舉一個案例如下,供大家預習和揣摩。

【典型例子】

送你三盆水

在新幹部赴任歡送會上的講話

――魯祥林

同志們:大家好!

我們團隊中優秀的一員――王力同志,即將離開這個他播下優良種子、灑下辛勤汗水的老單位,帶著黨交給的新任務起程去另一個單位拼搏開拓。在他新官上任、準備燒三把新火之際,作為王力同志的老領導、老同事,我為他送上真誠的祝福,還送給王力同志三盆水。當然,這三盆水,不是要滅掉他那三把火的冷水,而是激勵之水。

第一盆水:用來好好洗洗頭。在當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每個乾部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知人善任,戒驕戒躁。只有頭腦清醒,才能在繽紛的世界中明辨是非,開拓進取奇功。

第二盆水:用來好好洗洗手。手淨才能氣正,為官要廉潔勤政,兩袖清風。常常洗手才能在名利面前不動心,對不義之財不伸手。

第三盆水:用來好好洗洗腳。腳步淨才能腿勤,要多往群眾中跑,多往基層跑。辦法是群眾中來的,功業也是群眾創造的,脫離了群眾則將一事無成。

同志們,今天,讓我們再一次真誠地祝愿,祝愿王力同志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更展風采。

謝謝大家!

【訓練模式】

本訓練可以採用培訓導師選場景(或者現象)或者由學員自己選場景(或者現象)等兩種方式。

之後,學員針對此場景(或者現象)進行高位思維立論並撰寫出一篇演講稿。

接著,學員登台演講,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輔導心得】

雖然說高位思維主要運用在重大決策、人生抉擇等方面,但是,它運用在演講稿撰寫,也同樣無比精彩。

不過,遺憾的是,高位思維並不適合於所有的演講,特別是命題演講者或者是正反觀點只選其一的辯論,它僅僅適用於針對某一現象、某一事件或者某一場景而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評述。

儘管說高位思維在演講稿撰寫中的運用範圍不是很廣泛,但作為如此高大上的思維模式,為了能讓學員的演講更有殺傷力,作為訓練導師,在學員上台之前,還必須將其要領跟學員講解清楚:

首先,關於某一現象(事件或者場景),平常人是如何思考並評述的。因為高位思維是建立在水平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存在著這麼一個共識、也就是大多數人都是這麼思考的,那高位思維的立論也就立不起來了。

其次,關於某一現象(事件或者場景),有沒有必要從很高的角度去對其立論並展開論述?也就是說,這個論述對現實有沒有積極的意義?如果沒有任何意義的話,這個論述就是空談,也就沒必要上台來呈現了。

最後,從這麼高的立論出發,大多數聽眾能否聽得懂?就像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你卻從哲學的角度去對其進行探究,現場的聽眾能否接受?如果現場聽眾都聽得云裡霧裡,就算你的自我感覺再好,這場演講還是失敗的。

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上綱上線。也就是在談論普通話題時,不能這個將話題上升到民族、國家和政治立場層面去。比如,在探討某男企業家在美國出軌女大學生這個事件,就不能將其視為是美國敵對勢力在打壓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一種行為。

2、不知所云。一般來講,高位思維立論的主要目的是讓自己的論述不落窠臼,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就像上面《送你三盆水》這個例子一樣,常規歡送詞的寫作思路是聊感情、送祝福。但魯祥林呢,卻給下屬送三盆水,並且還強調這不是三盤冷水。你說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但是,如果你的立論太過於專業化,讓聽眾很費解,那就失去高位思維的訓練目的了。比如,有學員一上講台,針對”普通人不理解成功人士當年的執著”這種現象、以”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來立論。不難看出,這個演講是很難引起聽眾的共鳴的。

3毫無關聯。即為了能讓自己的立論顯得更加高大上,結果脫離了某個場景或者某種現象,造成自己的立論跟場景(或者現象)毫無關聯。這種例子,在訓練中也會經常碰到,筆者不想在此舉例贅述了。

總之,高位思維不能脫離場景而另建空中樓閣。同時,這個立論也必須為聽眾所理解,最好能超乎聽眾的料想。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採用高位思維所撰寫的演講稿才會贏來聽眾的陣陣掌聲。

3、縱深思維

【相關理論】

縱深思維,也叫深向思維,是對觀點展開論述的最主要的思維模式之一。

縱深思維的思維軌跡為:從現象入手、從定論入手,做深入探討、層層分析,好似剝洋蔥一樣,力求看清事物的真相。

縱深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從一般人認為不值得一談的小事情、或者根本無須做進一步探討的定論中,發現更深一層的被現象掩蓋著的事物本質。

可以這麼說,橫向思維(也叫水平思維,它包括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高位思維與縱深思維在一起,剛好構成了思維是三個維度(見圖1-9)。其中,正向思維為傳統思維模式,它沿襲某些常規去分析問題;逆向思維一反傳統看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高位思維呢,它跳出了傳統思維這個水平面、站在高處思考問題;而縱深思維,它是透過事物的表層,直達本質、去搞清楚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 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圖1-9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縱深思維對我們撰寫演講稿的幫助更大。因為有了它,我們的立論就會更加深刻,論證就會更加嚴謹,而所發表的演講也更是談及別人未能談到到的深度和內涵。

既然縱深思維如此厲害,學習了這種思維模式之後,就可以讓我們養成深入分析問題、透過問題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那我們該如何訓練才能算是真正地掌握了這種思維能力呢?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種思維在演講稿撰寫中的運用,我們還是先來預習兩篇典型的範文。

【典型例子】

“全民經商”的憂思

――從”校園內賣炸臭豆腐乾攤位日多”所想到的

――劉伯奎

校園內近一階段賣宵夜的攤點突然增多,尤其是操作過程簡單的風味小吃”油炸臭豆腐乾”的攤點更是到處都有。

究其原因,無外乎這兩點:一是校食堂分組承包,引進了競爭機制;一是教職工中有人”下海”,家屬或其本人業餘”練攤”。

見此情景,可能大家會問:既然攤點增多了,對廣大師生有沒有好處?當然有:其一,給教師、學生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其二,增加了擺攤者的收入,改善了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

不過,在本人看來,這繁榮景象的背後,並不一定完全是好事!

首先,攤位增多,導致僧多粥少。就以賣臭豆腐乾為例,全校總共有3000名學生,假設有1000人每天吃4塊,每塊盈利五毛錢,總利潤為2000元,若獨家經營,即使將利潤降至1/3,每晚也可獲利數百元。但現在已經多達二十家。理想狀況下平均盈利不過幾十元,實際狀況呢,”油炸豆腐乾”不過是風味小吃,無論誰多麼喜好,也不會每天必吃幾塊的。如此算來,每個攤點每天實際利潤不過幾十元。

其次,教師職工”擺攤”,對教學、工作有乾擾。每晚擺攤,雖有收入,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故此則難免失彼,以一個晚上的學習和休息時間換取區區幾十元,是否得不償失?

再次,”擺攤”對”教書育人”有潛在干擾。有學生在作業中寫道:看見老師在講台上的身影,就難忘記晚間校園內擺攤的身影,課實在聽不下去了。

所以,由於校園的範圍畢竟有限,如果人人都下海,你賺我的,我賺你的,勢必”擠成一團”,最終倒不如不下海。

所以,奉勸各位”練攤”的老師,在人生抉擇上,要么另闢蹊徑,”無限風光在險峰”;要么堅守教學科研陣地,”風物長宜放眼量”。

想快速出名當網紅的代價

《從欒川常某街頭”報復”當年初中老師所想到的》

――佚名

2018年12月16日,一段標題為”畢業後,他用耳光報答當年的老師”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河南欒川33歲男子常某將小車停在路邊,待當年的老師騎電動車經過時將其攔住。接著,他讓同伴在旁邊持手機拍攝,然後一邊狂扇老師耳光、一邊怒罵:”你還記不記得我?以前咋削我的?你還記得不記得?”、”以前你咋當的老師的?” 老師被打後,或許看到對方身強力壯、或許是心存愧疚,一直沒敢還手,只是嘴裡唯唯諾諾地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

視頻被廣泛傳播之後,迫於輿論的壓力。常某在百度貼吧發文陳述原由:打老師時既沒喝酒也沒失去理智,他之所以如此報復當事老師,是因為在十三歲時被這位老師”削”過――”被這個老師踩腳底下對著頭部踹了十幾腳,並且這樣的事情還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一經歷在他的心裡留下巨大陰影,以至於到了已為人父的年齡仍然”過不了這道坎,仍然會為此”做噩夢”。最讓他氣憤的是,這位老師之所以對自己施暴,是因為對”家裡沒錢沒權”的學生”另眼相看”、”任意欺負”。

這一下,整個網絡都炸鍋了!於是,這次”報復”行動讓網友們頓時分裂為兩派。

一派認為:老師活該。《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明文規定:教職員工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但有些老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卻沒有師生平等觀念,更沒有依法治學觀念,反倒強調”師道尊嚴”,為了體現自己的”嚴厲”而經常體罰學生。所以說,常某打人這件事,就是現實版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常某是英雄,常某乾了很多人不敢干的事。

另一派認為:學生過分。雖然說,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事情已經過去20多年了,常某這次的行為無疑是違法的,聚眾毆打老師已經觸犯了法律,還在網上炫耀打人視頻,更是對老師的二次傷害,如果聽之任之,勢必破壞法律的嚴肅性,並讓試圖效尤的人形成錯誤認識,以為毆打老師可以逍遙法外。至於那些聯合簽名支持常某的村民,只能用”法盲”來說他們了,這種支持在事實上也形成了對被毆打老師的再次傷害!

兩派的爭論似乎都有道理。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個”報復說”,似乎經不起推敲,理由有如下三點:

首先,時間點不對。如果想報復的話,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就可以了,幹嘛要等那麼久?

其次,地點也不對。如果想報復的話,沒必要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熱鬧街頭,也沒必要安排朋友幫忙錄像,這豈不是給自己留下打人的證據?

再次,訴求點很奇怪。視頻上,常某並沒有將老師打他的情景描述得很具體,反而在發帖的時候,特別強調:不能欺負少年窮。

所以,筆者認為:常某打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商業利益,報復只不過是順便而已。理由如下:

首先,常某是電商起家,對網絡推廣很在行。

其次,常某錄視頻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世人證明:不能欺負少年窮,他是最勵志的榜樣。他教訓了老師,老師也向他道歉了,說明老師當年真的瞎眼了。

再次,常某把這段視頻發在朋友圈之後,效果不佳。於是,他將最精彩的那部分直接發到網絡上(據說是抖音)。沒想到,這次的真火了。

不過,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紅了,反倒被抓了。

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在這網絡時代,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夜爆紅。比如,”水泥妹”、”一根麵西施”、”殺魚西施”……

於是,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只要能爆紅,會馬上來錢。

於是,有些人開始不擇手段了。

所以,筆者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嚴格治理網絡環境,畢竟出名的成本很低,很多人都會馬上跟進的。如果不加大力度打擊這種行為,後果將不堪想像。

注:上面兩個案例來自網絡,並不代表作者的觀點。

【訓練模式】

本訓練可以採用培訓導師規定題目或者由學員自己選定題目等兩種方式。題目格式為”從某某現像中所想到的”或”關於某某現象的思考”。其中,關於某某現象的具體內容,則由學生自己定奪。當然,最好是選取時下社會熱點事件或者最流行的話題。

接著,按照”現像簡述、現象分析、縱深論述”等三個環節進行演講稿撰寫。其中,現象分析環節非常重要,要深入思考,找出其與往不同的地方。否則,後面的縱深論述環節就不會很精彩了。

最後,學員登台演講,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輔導心得】

不可否認,縱深思維訓練對思維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養成”透過表像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

但是,在這一訓練環節中,作為訓練導師,要正確引導學員的思維軌跡,務必讓其完成”從現象分析到本質探討、縱深論述”的思考過程。特別是現象分析環節,要聯繫社會文化背景、歷史發展規律、積極探究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

另外,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就事論事。即有些學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只是就現象的本身進行了陳述,並且極其詳盡、滔滔不絕,但沒有對錶象之下的、深藏著的本質問題再做深一步探究。要么僅僅用一句話對其本質做個簡單的概括;要么順便來幾句談及其他現象,馬上草草收場。比如,有學員以《從美國大學生工作後到外面租房所想到的》為題,不但談到在美國、這是一種普遍現象,還對中美兩國大學畢業生進行了相互比較:”當美國大學生畢業工作之後、搬到外面租房的時候,我們有些大學生依然住在家裡、甚至還成了啃老族;當美國大學生畢業之後、多數選擇了創業的時候,我們很多大學生卻熱衷於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進行了這些對比之後,該學員馬上得出結論:”要培養我國大學生的獨立性”。於是,演講就這樣結束了。不難看出,這篇演講稿的思維軌跡始終停留在”就事論事”的淺層次上面,並沒有往本質深處繼續探討和深挖。

2、不著邊際。即有些學員,為了體現自己的”縱深思維”能力,當他由現象進入本質分析時,就完全拋開”現象”而不理,開始探討他自己所理解的”本質”,其中還大量堆砌一些不明覺厲的詞語,以顯現他那不同凡響的認知深度。比如,有學員以《由大學生早上上課遲到所想到的》為題,談到大學宿舍裡,有些大學生到了大二以後,早上由於睡懶覺就開始遲到、還找同宿舍的其他同學幫他打考勤。之後,該學員開始對該現象進行分析:1)睡懶覺白白浪費了早晨的大好時光;2)早上不起來參加鍛煉,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3)帶打考勤對準時來上課的同學不公平,真的是混淆黑白、顛倒乾坤了。接著,該學員又詳細的介紹了中國歷來是”教育之邦”、向來提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最後一句定論:中國需要恢復傳統教育。不難看出,該篇演講的後半部已經確實讓人感到不著邊際了。

4、發散思維

【相關理論】

在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四種單線運行的思維,它們是:正向思維、逆向思維、高位思維和縱深思維。接下來,我們重點介紹一種多線運行的思維,它叫發散思維。

說到多線思維,它指的是有多條思維同時在運行的思維模式,它還繼續細分為兩種,一種為發散思維,一種為收斂思維,這兩種思維的運行軌跡剛好相反,並且它們被經常應用於管理決策之中。

什麼叫做發散思維呢?發散思維也稱輻射思維、求異思維,它是指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進行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活動。

如果光從上面這個概念去理解,我們或許對發散思維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刻。筆者決定把發散思維的代表――頭腦風暴法(見圖1-10)搬過來,我相信大家會馬上豁然開朗。

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 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圖1-10

可以這麼說,頭腦風暴法是發散思維運用到工作中的最好管理工具之一,它由美國BBDO廣告公司創始人――亞歷克斯·奧斯本提出。

頭腦風暴法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新的或者異想天開的方法來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頭腦風暴法的操作程序一共有如下三步:

第一步,導入階段。會議主持人首先告訴到會成員,我們今天開會的任務是什麼?要達成什麼目標?接著告訴各位,會議的規則是:”一​​發言”,每一個人都必鬚髮言。”二追求”,追求數量、追求創意。即發言的次數越多越好、思想越激進越開放越好。”三不許”,不允許質疑別人,不允許批評別人,不允許打斷別人。最後,主持人要把發言的時長告訴大家,也就是每個人最長能說多少分鐘。

第二步,發散階段。每個到會成員開始暢所欲言,發言者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發表建議,可以在其他發言者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但不允許否定他人,也不允許跟他人雷同。

第三步,整理階段。會議記錄者要全部記下參會者的所有建議。之後,與會議主持人、相關領導一起,合併相同或相近的建議,並在現有建議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創新,整理出可供決策的方案。

筆者覺得頭腦風暴法非常好用,筆者曾經因為忘記使用了這種方法而吃過虧。那是在一次決策會議上,我只是隨便問了幾個下屬就做了一個大決定,結果失敗了。後來,有個女下屬跟我說:當時,你又不問我,問我就好了!於是,自從這次失敗之後,我每逢什麼決策,都開頭腦風暴會議,都逼著每個下屬發言。

不得不說,頭腦風暴法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發散式思維模式,它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收集到非常全面的信息供決策者參考。

什麼叫做收斂思維呢?收斂思維又叫輻合思維、求同思維,它是指綜合已有信息,朝著同一方向,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方式。

看著這麼枯燥的概念,我們對這種思維模式可能還是似懂非懂。筆者決定把收斂思維的代表――決策樹方法(見圖1-11)也搬過來,以便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收斂思維的內涵。

思路不清晰、說話沒條理怎麼辦? 這八種思維訓練方法快速提高口才

圖1-11

決策樹方法的目的是根據不同情況下的收益、計算出每一種方案的期望值,從而做出最佳決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