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從古至今,“勤奮”都是我們歌頌的良好品質,可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非常勤奮,結果成績還是不理想呢?”

Sponsored link

也許他們只是“假勤奮”,感動了自己卻沒有做到真正有效的努力。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具有以下三種表現,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假勤奮。

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自我感動

許多人可以做到從早晨學習到深夜,可以手抄幾本厚厚的筆記。表面上看,他們學習的時間很長,其實效率很低。首先,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張弛有度的時間安排會讓我們效率更高,我們要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停下來休息,什麼時候應該改進學習方法,先思考再行動,而不是盲目的用“假勤奮”來感動自己,欺騙他人。

“假勤奮”不能讓自己得到更多有效的進步,它不是目的卻成為了我們填補內心焦慮感的方法。他們只是假裝很努力,努力到感動了自己。

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眼高手低

有一類人自命不凡,心比天高。他們往往是非常具有上進心和正能量的,一提到努力、成功、優秀這些詞彙,他們便能滔滔不絕說上很久。不了解他們的人會有一種“他一定很厲害”的錯覺。

可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往往說的就是他們。他們熱衷於製定計劃,思想豐富,他們的大腦很“勤奮”但是他們卻遲遲邁不開手腳。這種感覺很努力卻沒有行動的人也屬於“假勤奮。”

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Sponsored link

重複性勞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可是,有一類人他們寧願花很多時間去做一些意義不大的努力,看起來,他們似乎很有毅力和恆心。能夠一直堅持做一件事的確是不容易,可是,他們缺乏思考,不願意去反思和改變自己。

他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內,害怕未知的變化,害怕失敗和挫折,其實,很多時候,重複性的勞動只是一種懶惰的堅持罷了。

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如何成為高質量的“真勤奮”?

那麼,如何成為高質量的“真勤奮”呢?首先,不斷的學習,再將自己學會的知識進行“輸出。”就像很多人寧願天天看書,也不願意花一小時來做個讀書筆記一樣。

只有當你做到知識和行為結合,你的努力才算是真的做出了效果,也就是王陽明提到過的“知行合一”。當你做出很多行動以後,這些實踐又會反過來影響你的思維,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更是幫助你進步的巨大優勢。

心理學家:假勤奮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有人熬夜刷題卻比不上十點按時睡覺的學霸;有人天天跑步卻瘦不過健康飲食的女神;有人一年讀一百本書卻比不到將十本書的精華融會貫通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