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需要智慧:沒有1%,99%都是白費

學習需要智慧:沒有1%,99%都是白費

Sponsored link

從前有個國王,一隻眼睛是瞎的,一條腿是瘸的。有一天,他召來三個畫家,要他們給自己畫像。規則是:“畫得好,有重賞;畫不好,要殺頭!”

第一個畫家勤懇而誠實,如實地再現了國王的原貌:畫中的國王依然是瞎一眼,瘸一腿。國王一看,氣得哇哇直叫,把這個畫家給殺了。第二個畫家很聰明,一看勢頭不對,馬上就動起了腦筋,於是畫中的國王好手好腳,很美,著實是絕版美男子一個。但國王一看,氣得更厲害了!為啥呢?因為他感覺這個畫家有意在嘲諷他,於是第二個畫家也被殺了。第三個畫家見前面兩個同行都被殺了,急得直冒汗。但他是個有智慧的人啊,於是……結果他的畫讓國王非常滿意,不但沒有殺他,還重賞了他。

這第三個畫家到底是如何畫的呢?原來,他把國王畫成在山上打獵的姿勢:瞎眼閉著,那隻好眼在瞄準,此外整個人呈跪射姿勢,瘸腿跪在地上,好腿踏在前面。這種畫法揚長避短,既符合實際,又把國王的缺點巧妙地掩蓋了起來,國王不開心也不行。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前兩個畫家都沒有找准國王的心態,沒有選一個好的角度,所以吃了虧。而第三個畫家卻在前面兩個可憐蟲的基礎上,聰明地轉換了一個角度,結果獲得了成功。所以,第三個畫家的成功首先不是畫技,而在於他的智慧,在於他的靈感。

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成功公式。我們很重視汗水,因為它佔了99%,但如果沒有1%,那99%就會是白費。

同學們在解決疑難問題時,也要善於轉換角度。在我們思維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從正面突破時,是否考慮過側面迂迴或背後包抄呢?所以,如果別人夸你“勤奮”,不見得就是褒義,要想擁抱勝利女神僅靠吃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智慧和靈感。

學習需要智慧:沒有1%,99%都是白費

什麼是“有智慧”

聰明不等於智慧

我喜歡舉這樣一個例子,來區分聰明與智慧兩者之間的差別。

現在的醫療費用很高,假設有錢人可以住一等病房,經濟一般的住二等病房,錢很少的住三等病房。請問,你將來打算住幾等病房。不少人都會回答說:“我將來要努力賺錢,爭取住一等病房。”可另一種回答是:“我為什麼要住病房呢?我要鍛煉身體,爭取將來不住病房!”前者也許是聰明的,但只有後者才可以稱之為“有智慧”的人。

Sponsored link

有學問不等於有智慧

東漢有個叫胡廣的官員,他的記憶力極強,知識淵博,熟悉所有的典章,也很會辦事。當時有“萬事不理問伯始”之說,也就是說只要有不懂的問題,他保證馬上會給出答案來,真可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精,無一不通。但是他缺乏創造性,不能解決新問題,終其一生沒有貢獻。在英國,有個叫亞克敦的人,知道的歷史知識十分豐富,以至於許多歷史學家所寫的著作中有絲毫不符合史實的地方,他都能指出來,但人們並不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思想。

智慧,在於能解決實際問題

有三個大學生到公司應聘,公司只有一個錄取名額。主考官對他們說:“現在我給大家一個星期的時間,大家到廟裡賣梳子,把梳子賣給和尚,誰賣得多,就錄取誰。”眾所周知,和尚是不用梳子的,賣梳子給和尚,那不是在笑話他們嗎?這可是個大難題。但為了求得一份工作,這三個人還得硬著頭皮去做。

一個星期過去了,第一個人賣了1把梳子。他對和尚說:“雖然你沒有頭髮,但每天梳頭可以增加頭皮的血液循環,有益大腦。”去了好幾次,和尚見他很真誠,只得買了一把。

第二個人賣了10把。他對和尚說:“我看到山上的風很大,到寺院來拜佛的人頭髮常會被吹亂,這是對菩薩的不敬。所以,你可以備上10把梳子,讓前來拜佛的人先梳梳頭,再敬香拜佛,這樣才更顯得對佛祖的虔誠。”和尚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買了10把。

第三個人居然賣了1000把!他有何“法術”呢?且看,他到了寺院,對方丈說:“您的書法很好,我給您提供一些梳子,您題上’積善梳’三個字,賣給來燒香拜佛的人,一是有紀念意義,二是可以給寺院增加收入,三是您的書法可以讓更多的人欣賞。”方丈朗聲念佛,於是非常爽快地一下子就買了1000把。——這就是智慧!

關於智慧,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兩個男孩走在森林裡,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第一個男孩,他的老師和父母都認為他很聰明,他也自認為聰明,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還獲得了許多獎勵證書。完全相反的是,很少有人認為第二個男孩聰明,他的學習成績也不突出。

當這兩個男孩行進在森林中時,他們遇到了凶險:一頭巨大的、兇猛無比且看上去很飢餓的灰熊,從樹林中向他們撲來。第一個男孩子精確地計算出17.3秒後灰熊將追上他,於是大驚失色,回頭去看第二個男孩,第二個男孩正鎮定自若地脫去旅行鞋換上跑鞋。

第一個男孩衝第二個男孩喊:“難道你瘋了?我們怎麼跑得過灰熊呢?”第二個男孩回答道:“沒錯,但我跑得過你!”

第一個男孩很聰明,他迅速地分析了問題,計算速度很快,不過他的能力到此為止。而第二個男孩不僅確定了問題所在,而且得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法。固然第二個男孩的品質值得懷疑,但從這個虛構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關鍵:有智慧在於能解決實際問題。

對一個學生而言,怎樣才能學好呢?也許沒有比這更實際的問題了,而這就需要你有智慧。

Sponsored link

學習需要智慧:沒有1%,99%都是白費

學習其實很簡單

學習其實很簡單——只要方法正確。比如,一個重物,一個人用肩扛很吃力,但只要用一個推車就會變得很輕鬆。扛,是低效的方法;推,才是省力高效的方法。

有人說,學習就如登山一樣,登山必須從山腳起步,從山腳到山腰,從山腰再到山巔,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但是當我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往下一看:哇!原來還有近得多的路,有很多捷徑,原先我們並不知道,否則我們早就可以達到目標了,至少也可以不必那麼費力。

過去,我們被灌輸的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磨杵成針,學習無捷徑。以現在的科學眼光來審視,其實學習還是有規律可循、有捷徑可走的。這捷徑就是——學習的三大法寶:正確的觀念、適當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

1.正確的觀念

所謂觀念,就是你對學習的看法。這裡有兩個問題必須考慮。首先是想不想學,其次是如何學。自己不想學,學習的發動機處於關閉狀態,即使老師在前面拉,父母在後面推,也毫無作用。要自己啟動學習的發動機,必須以正面的思考,樂觀、遠見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才行。你的學習成績不好,並不真正意味著你笨,而是自己覺得自己笨,把自己學習的發動機熄火了。觀念調整就是打開自己學習的發動機,自己想學了,才有可能學得好。其次才是如何學,即學習方法的問題。

2.適當的方法

願意放棄以前的錯誤認識,學習的心態對了,這只是第一步。如果接下來選錯了方法,或是不願意用對的方法,也是徒勞無益的。現在很多人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雖然很努力、很拼命,結果卻是代價很高,回報很小。就好像從南京到北京去,可以有多種去的方法,如果你堅持走著去,那自然是效率最低的,我們學習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採用“走著去北京”的方法,而不是坐火車或飛機的方法,雖然自己花費了很多的工夫,但效果卻差強人意。不是嗎?通常情況下,領跑的學優生往往不是公認的最認真、刻苦加勤奮的同學,恰恰是那些學得很輕鬆自在的同學,那是因為他的方法好,他“坐在飛機上”,看著你在那裡“辛苦地走著”呢。

走著去北京肯定比坐飛機的毅力令人敬佩多了,但誰認為他的這種“勤奮”值得表揚,值得效仿借鑒呢?當然這只是個比方,學習的過程遠沒有“坐飛機”那麼簡單、輕鬆。

3.有效的管理

學習的心態好了,方法也對了,只是學會了學習的正確動作。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計劃和時間管理等,也就沒辦法重複訓練這些正確的動作。這正如你選擇的魚塘很好,釣魚的方法也是正確的,但沒有對自己的管理,沒有毅力,小貓釣魚似的,那也是不行的。

Sponsored link

這樣,觀念、方法、管理三者就構成了提高學習成績的三大基石(三角形是最穩定的,這個三角形構成了良好學習的基礎),這就是學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