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你在努力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以下這些問題:

Sponsored link

很想讓自己變好,但總是無法做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想去做點什麼,卻好像有什麼東西牽扯著自己行動似的;

覺得自己自卑,口才笨拙,怎麼努力也沒有獲得改變;

為什麼會這樣呢?

歸根到底,就是你固有的性格特質限制了你。當你無法擺脫固有性格對你造成的影響,你就無法邁進一步,讓自己變得更好。

也就是說,你現有的角色,就是製約你前行的羈絆。想解決內在特質這個問題,就需要用到特定的方法。

而這個方法,就是調整你的自我角色。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什麼是自我角色效應?

由於趕時間的關係,我試過兩次打滴滴前往工作的目的地。

第一次趕時間坐車,我發現司機開車開得很慢,我就提醒一下他,說可不可以開快一點,兩點之前到不了我就會遲到。

這位年輕小哥,輕輕地回應我一句“你趕時間嗎?那我現在開快一點。我平時開得很快,但怕客人投訴,所以有人的時候都開得比較小心”。說完,然後他就踩油門狂飆。說實話,車技還挺不錯的。

Sponsored link

而第二次趕時間坐車,同樣的,司機開得很慢,我又提醒了一下他。這次,這位司機小哥的回應就特別很多了,他說:“你趕時間?早說嘛!我就是開快車的人啊,人稱藤原託山,聽名字就知道我多厲害了。坐好啦,免得我的漂移把你給嚇著!”說完後,他就深踩油門,狂奔目的地。

這兩件事給我什麼啟發呢?

兩個司機,對於我同樣的言語,給出了不同的回應。而他們對於我這個要求所做出的回應,卻帶有兩種不同角色的影子:一個是文靜內斂,一個是熱情幽默。

他們用自身角色應該有的方式,說出了他們這個角色應該有的話語。正如你如果是一個將軍,你肯定會用將軍的口吻跟士兵發號司令;你是一個皇帝,你也肯定以的皇帝姿態跟群臣傳達旨意。否則,用了一個太監的姿態去說話,成何體統呢?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角色效應。一個人的自我角色,會賦予這個人的言行舉止產生相應的變化。

很多雙胞胎,外表和歲數完全一樣,可是其中一個做了哥哥姐姐的角色,另一個卻做了弟弟妹妹的角色,於是彼此的言行舉止,就以那個角色的定位展現出來。

可以說,一個人對於自我角色是如何定位,那這個定位就會以相應的角色影響他們做出相應的言行舉止

問題是,這個角色,到底是怎麼來的?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自我角色對你的限制

如果你對現在的自我並不是太滿意,或自卑,或內向,或膽小,也許正是你的自我角色對你造成了限制,讓你表現出相應的行為舉止。

那自我角色是怎麼建立的呢?

人與社會活動的互動過程當中,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反饋,這些反饋被我們的大腦接收,整理,解讀,輸出,從而變成我們思想的一部分。

Sponsored link

一般來說,三種社會互動方式能夠讓我們建立起自我角色。

1,透過外部條件增加,而立刻獲得改變的自我定位

你原本是單身的人,然後談了一個女朋友,你就成為了別人的伴侶,在別人眼中,你就是一個有對象的人。

這種角色的變換,會隨著外部條件的增加而立刻更改。

例如一個窮人,突然中了五百萬,那麼他對自我角色的定位,就從窮人變成了有錢人。

然後他就以這個“有錢人”的角色,表現出相應的言行舉止。說話豪言壯語,又買豪車,買別墅,出手闊綽。

但這個角色只是短時間的改變,屬於外在自我的改變,而內在的自我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思想水平。說不定自身水平不夠好,他的有些行為舉止就會表現出低素質、沒教養的樣子,好比在機場大呼小叫,對於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會頤指氣使等。

某種程度上,暴發戶就是這樣自我角色轉換而產生錯位行為的稱呼。

2,通過自我長期積累,根據社會評價而獲得的自我定位

例如馬雲,透過自己一系列的躍升,從一個普通人變成現在的富人,這個自我定位就是從社會活動的互動當中,長期積累下來的。基本上知道馬雲是誰的人,對於他是富人這個角色,並沒有太大的異議。

這種角色的改變,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夠做到,需要時間作為成本,也需要你手中掌握某些資源,才會提高這種社會評價。所以這種角色的定位,一般會比較牢固。

3,在成長過程當中,與人互動時獲得的自我標籤化定位

Sponsored link

在你的成長過程當中,因為環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不同的社會互動方式,對你產生了某種影響,於是你可能會因此而慢慢變成一個自信勇敢的人,或者變成一個自卑內向的人。

這種自我角色定位,就是從這種互動過程當中,被潛移默化影響而獲得的。

對於這個角色,認識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多多少少都會聽過別人對我們的角色評價:他這人好勇敢啊;原來是那個說話沒自信的男生;他做什麼都是笨。

這類型的自我角色定位,並不一定是真實的,純粹是外界對於我們整體歸類“貼標籤”做法。即便是父母,也很難完完全全了解到我們的潛在能力。

馬雲也經常被人說他的長相很像外星人,不會成大事,他有因此而止步不前嗎?一個是在家庭關係中是做弟弟角色的人,他就永遠無法成為別人的領導嗎?

想一想就知道答案。

然而,很多人的行為舉止,說不定就會囿於這個角色的限制,而表現出相應的樣子。既然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反正做什麼都沒有價值,那麼索性就自暴自棄,繼續盡心盡責地扮演這個角色。

想一想,目前你的自我角色,是不是表現出相應的言行舉止呢?

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是不是說明這個自我角色對你造成了很多限制呢?

你明明希望自己能夠自信的站在人前侃侃而談,可是你的自我角色卻讓你一直表現得內斂膽小,連開口的勇氣都沒有;你明明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歡迎,可是你的自我角色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讓身邊的人越來越討厭。

當你無法意識到這一點,你固有的自我角色,就會一直對你造成限制,導致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自己,獲得進步。

想要改變這一點,你就要利用第三種社會活動方式,來獲取新的自我角色,重新給自己做一個恰當的定位。

Sponsored link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主動調整和獲取的新的自我角色

人的個性千千萬萬,但個性並沒有好壞之分,只看你的個性是否能夠應付到各種社會活動的要求而已。

當你的個性所塑造出來的角色,沒有符合到社會活動的要求,那麼你就很容易被排斥,或者無法完成應該要完成的事情。

好比追求女生,需要你有一個幽默開朗、積極熱情的自我角色,可是你卻一直用著那個內向害羞、膽小木訥的自我角色,那這樣就無法應付到這種社會活動了。但這個角色,在你需要認真學習、安靜做研究時,則是一個很好的角色。

又如你在公司是一個很厲害的主管角色,然而回到家,你需要做一個父親,丈夫這樣的角色,才能好構建和諧的家庭。如果你這些角色做不來,不知道怎麼做,或者你用了主管的角色回到家去跟妻子兒女相處,那麼肯定會出問題。

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你就需要建立一個新的自我角色。

建立新的自我角色,並不是讓你用人格分裂的方式,獲得一個全新的自我。而是說,在你已有的角色前提下,添加一些其他角色的特質,做出相應的行為舉止去表現出來。

這個做法跟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步驟的運用會更深入一些。

這個步驟,可以分為四步。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第一,找出適合的自我角色定位

你本來是一個斯文內斂的人,一下子讓你變得出狂野,不是不行,而是實在太困難了,也沒什麼必要。

但如果你本來是一個斯文的人,經過自我角色調整之後,變成一個斯文的幽默者,這樣就容易多了。

Sponsored link

也就是說,你平時斯文得不敢開玩笑。而轉變後,你依然是一個斯文人,只是添加一些大方、輕鬆、自然這種特質,讓你用斯文的方式開玩笑,那麼這種新的自我角色,就比較適合你了。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想要變成一個什麼樣子的人,也各有各的追求。適合別人的角色,不一定適合你。如果現在的你,不滿意當前的自我角色,你就要想一想,什麼樣的新角色,才是你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連自己想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都毫無頭緒,那麼無論你怎麼努力奮鬥,你也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行動方案,讓自己獲得進步。

所以,在改變之前,你首先思考一下,現在的你,擁有的是一個怎樣的自我角色。而在接下來,你又想擁有什麼樣的新的自我角色

注意,這個新的自我角色,你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是什麼樣子的,不能模模糊糊,一點都不清晰,最好現實當中存在固定的參考對象。

只有你清楚知道新的角色是什麼樣子,才有可能朝著那個方向改變。

 

第二部,把舊角色和新角色的言行舉止區分開來

如果你的舊角色說話是沒有自信的樣子,那麼新的角色,就是要有自信的樣子。這些新舊的區別,你一定要了解清楚。

例如你舊有的自我角色,跟大家自我介紹的時候,是聲音細小,畏畏縮縮的說:“呃……大家好!我是……我是陳小明,很高興來到這裡……呃,跟大家見面,我覺得我的經驗可以幫到大家的,應該可以,所以……謝謝!”

那麼新的角色,你應該知道怎麼說才算好,就是要做到大方自信,聲音洪亮。如:

各位電視機前以及現場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陳小明,很高興來到這裡跟大家見面。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奮鬥的歷程,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到給予大家啟發,謝謝!”

只有清楚新舊角色的區別,你才能夠用新的好的行為舉止,取代那些舊的不好的行為舉止。如果你連自信的姿態都不知道,那你就很難改掉自己那種不自信的樣子。

所以,當你做好新的自我角色定位之後,第二步,就要區分好新舊角色的不同之處。舊有的角色是這樣做,你知道這種做法不好,那麼相應的,新的角色你也一定要知道,怎麼做就是好的。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你才可以進行第三步。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第三步,私底下用新的自我角色開始行動

儘管心理學對於到底是言行影響心理,還是心理影響言行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但至少目前可以證明的理論,就是兩者對於彼此都能產生相互影響的作用。

換言之,你想要自己獲得一個全新的自我,你就用新的自我角色那種姿態去行動,用行動來影響你的心理,從而改變你整個人的狀態。

好比你跟別人說話的時候,通常都是表現出底氣不足、沒有自信的樣子,那麼現在,你就要在私底下練習,用一種自信滿滿、中氣十足的姿態去發出你的言論;你以前走路是垂頭喪氣,那現在你就抬頭挺胸,目光銳利的走路,慢慢習慣這種不一樣的新感覺。

如果你有了第二步的分析,你就會知道自信滿滿、中氣十足、抬頭挺胸的姿態,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就算從那些學習的參考對像那裡,也能夠獲得了解。

正如我文章開頭說的那兩個滴滴司機,對於我的要求,第一個是內斂的回應方式,第二個則就是活潑的回應方式。當你用新的角色開始行動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用新的行為舉止,去表現出相對應的角色樣子。

有一句話,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以那種人的方式去行動。這就說明,你不能繼續用舊有的行事方式去回應外界,否則就很難改變自己。

例如別人跟你開玩笑說“你這個人,也沒什麼特別嘛”,你舊有自我角色做出的回應,也許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想反駁又不敢反駁。

現在,你的新角色可不是這麼回應的,你就要用新的回應方式去應對這句話,說:“近墨者黑嘛,跟你這樣一般的人呆久了,再聰明也會變蠢。”

再如,平時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聽歌都只是靜靜聽著,一言不發。現在透過新的角色,聽歌的時候就熱情地唱起來,嗨起來。不要壓抑自己。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用新的角色去行動,先從私底下習慣這種不同的行為舉止。

也許你目前“扮演”的角色,正是限制你獲得進步的主因

第四步,大量的練習鞏固新的角色

很多人做一些事情,發現自己這麼努力做了幾十遍,都盡力了卻依然沒有任何收穫,於是就選擇放棄,繼續感慨自己沒有那些拿第一的人這麼厲害。

其實這些所謂的“盡力”,“做了幾十遍”,在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眼中,幾乎微不足道。你以為你做幾十遍已經了不起了?

但你知不知道,這個“幾十遍”,只不過是占到那些厲害的人所行動次數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而已。他們可是做了幾百遍,甚至幾千遍都有。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想放棄的時候,想一想,你才重複了多少遍?沒有這樣大量而持續的投入,你想一下子就獲得躍升,基本上很難很難。

如果你真的覺得舊有的自我角色限制你很多,而你又想改變,讓自己更好的話,從現在開始,就建立一個新的自我角色,然後投入大量的練習去鞏固這個角色吧!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只要你每天都有用新的角色去行動,不用多久,你肯定會感受到自己內在特質的變化,而且還會變得越來越好。

當然,任何方法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去運用,千萬不要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