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都懂得這一個字,你還蒙在鼓裡嗎?

现在,很多人创业,都说自己没人、没钱、没资源,但如果什么都有了,还要你来创业干嘛?很多资源不一定要自己有,懂得“借力打力”,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这样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Sponsored link

马云、马化腾、李嘉诚…所有这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其实都懂得这一个字:

借人情

要想创业,最先利用的肯定是身边亲朋好友的资源,毕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费。

1、马云:创业初期向妹妹、妹夫、父母借了一万多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不多,我就借1万!

当时,31岁的马云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准备开拓互联网市场,但自己的积蓄只有几千块,那怎么办?

无奈之下,他只好找妹妹、妹夫、父母等人借了一万多块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凑够了2万元,这就是“中国黄页”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之后,马云日夜推销自己的“中国黄页”,在为浙江外宣部做了一个网站之后,很快就红火起来,这也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2、李嘉诚:向叔父、堂弟借钱起家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Sponsored link

李嘉诚估计没谁不知道的,他基本就是“华人首富”的代名词,而他的事业,完全也是“借”出来的。

在创业之前,李嘉诚做过钟表工、做过推销员,李嘉诚积累了一定经验,看着塑胶花非常流行,他也想着开一个厂子生产塑胶花。

然而,李嘉诚当时的积蓄只有7000港元,因此,他就问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万多元,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5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这就是后来的“长江塑胶厂”。

长江塑料厂

除此之外,借钱起家的商界大佬可谓不计其数:

“经营之神”王永庆向父亲借款200元创业;“世界船王”包玉刚向朋友借钱买了条破船,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郭广昌毕业之后,向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了3.8万元,创立了一家调查公司,结果仅仅3年,这3.8万就变成了1个亿!

借团队

创业初期,钱不够可以借,但如果公司运营出问题了,那就怎么都弥补不了了。

哪怕你再牛逼,一个人也不可能通晓所有领域,要想不把自己累死,就得学会经营人,让人才为自己所用。

有句话说得好:

“失败的领导以其一己之力解决众人问题,而成功的领导则懂得集众人之力解决企业问题。”

1、马云:手下个个都是精英!

有人说,马云就像刘备,看起来只会吹牛,一点实事干不了,却有一大批猛人甘愿拜倒在他门下,为他冲锋陷阵,打下一片江山。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蔡崇信,当时是瑞典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管,当时年薪70万美元,却甘愿辞去工作投奔马云,领着每月500元人民币的工资,帮马云开始组建公司。

Sponsored link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作为阿里唯一一个具有国际法背景的人,蔡崇信为阿里员工普及了什么是“股份”、“股东权益”,又为18罗汉拟定了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合同。

 

这样子,阿里这家“公司”才有了最初的雏形。

后来阿里拿到高盛500万美元和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融资,都离不开蔡崇信尽心尽力的帮忙。而且,又是蔡崇信融资了8200美元,阿里才有资源合并雅虎中国,构建淘宝网。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2014年马云和蔡崇信

还有孙彤宇,马云的工号是“1”,他的工号是“2”,此人业务能力极强,善于实际操作,阿里最早的盈利就是由孙彤宇的销售团队实现的。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2004年,孙彤宇一手创办了淘宝业务,为击退eBay立下了汗马功劳,仅仅3年时间就将淘宝网打造成中国第一大C2C网站。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还有关明生,此人之前一直是通用电气的高管,加入阿里时已经51岁,他为阿里做了什么贡献?“杀人放火、力挽狂澜”

Sponsored link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当时,马云对企业管理并不在行,拿到融资就到处砸钱,结果一到互联网寒冬,公司几乎要开不下去了。

这时候,关明生临危受命担任阿里COO,对阿里动了一番大手术,海外的办事处和员工通通裁撤掉,国内的员工也裁减了一大半,上海总部搬回杭州。

这样子,阿里巴巴每月的支出从200万美元降到了50万美元,阿里巴巴才得以在互联网寒冬中存活下来。

之后,关明生又主导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塑造,后来脍炙人口的“独孤九剑”、“六脉神剑”都是由关明生一手打造的。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关明生和马云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熟知的“18罗汉”,都是当时中国互联网界一等一的人才。靠着这些精英们的合作,才能有现在的阿里巴巴。

2、马化腾:五个创始人,各有各的专长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从左往右:陈一丹、许晨晔、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

1999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合资成立了腾讯,后来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

Sponsored link

为了避免彼此争夺权力,在创立之初大家就商议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

马化腾出资最多,而且非常注重用户体验,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因此担任CEO(首席执行官);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张志东脑袋非常活跃,对技术很沉迷,能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因此担任CTO(首席技术官);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许晨晔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为人随和,但有自己的观点,因此担任CIO(首席信息官);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他十分严谨,却又非常张扬,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因此担任CAO(首席行政官);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而曾李青,性格豪爽,好交朋友,而且因为在电信系统工作多年,在电信圈有着各类资源,因此担任COO(首席运营官),负责市场的开发和运营。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在这样稳定的架构之下,腾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而且直到2005年,这5人的创始团队还保持着这样的合作阵线。

Sponsored link

现在腾讯能做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和当年创始人们的分工合作不无关系。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腾讯在香港上市,五位创始人合影留念

借资本

创业公司发展到一定时期,借点小钱已经没啥用处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雄厚的资本,让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1、阿里巴巴靠借钱熬过难关、打败eBay

1999年,阿里巴巴拿到了高盛的500万美元融资;2000年,拿到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融资。

结果2000年互联网寒冬来临,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下子就垮了,幸亏阿里这边还有软银投资的1000万美元,靠着这1000万美元,阿里足足撑了一年多,终于迎来了2002年正式盈利的那一天。

可以说,要不是这段时期软银的鼎力相助,阿里巴巴绝对成不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2004年,阿里第三次融资,从软银等风险投资商手中募集到8200万美元,其中软银投资了6000万美元。

有了这笔钱,阿里得以合并雅虎中国,靠着雅虎中国的资源,建立了淘宝,并很快就打败了eBay。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马云:借人情、借团队、借资本,我样样都在行!

2、马化腾:借力资本才有今天的辉煌!

2001年资本寒冬,马化腾的腾讯差点就熬不下去了。

当时的QQ是全中国最火的社交软件,但不断增长的用户带来的只有无尽的麻烦,因为这东西根本不赚钱,还要承担巨额的服务器托管费用。

那时候,马化腾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为钱操心。一位腾讯的老员工回忆,有一次早上去找马化腾签字,发现他蓬头垢面,憔悴万分,原来为了筹钱,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夜。

好不容易,马化腾终于找到了投资人IDG和香港盈科,他们各出110万美金投了腾讯20%股份。

可以说,要没有IGD和盈科的投资,腾讯早已命丧于当时。

2003年,腾讯借力高盛刘炽平,在香港挂牌上市,通过上市腾讯筹资14.38亿元,一时间造就5个亿万富翁和7个千万富翁。

2017年,腾讯的股票一路走高,市值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而马化腾也因此成为了亚洲首富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借政策

借力者强,借势者智。国家的重大战略或者科技发展的风口,对企业家而言都是一次大的机遇。

如果你有犀利的眼光、紧跟时代步伐的勇气,那你就能借环境之力,让企业一举成功。

1、鲁冠球:紧跟国家政策,成为汽车界首富

鲁冠球,中国汽车界的首富,身家高达515亿元。创业之时他才24岁,而且还是个打铁匠,但就是凭借着对国家政策的精准解读,才有了现在的辉煌。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1969年,中央出台文件,允许每个人民公社搞一个农机修配厂。当周围的人还在观望时,鲁冠球就和其他6位村民凑了4000块钱,办起了公社的农机修配厂。

虽然当时只能做最初级的镰刀、锄头、斧头、柴刀等,但鲁冠球的事业总算是开始了。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当年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到了1979年,鲁冠球的工厂已经做了10年,这段时间他什么都做,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但企业到底要专注于哪一点,连他自己都没底。

直到1979年,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判断出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汽车业,于是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并把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万向节,就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鲁冠球的判断果然没有错,此后中国汽车业不断发展,万向节供不应求。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万向节

此后,从万向节开始,鲁冠球专注于打磨汽车零件,企业也乘着国家战略的春风,越做越大,产品还走向了全球各地,现在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件。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吴仁宝后来还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一个登上《新闻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2、华西村吴仁宝:看《新闻联播》赚了1个亿!

当年,吴仁宝带着华西村民一路走来,把村子做成了有名的“天下第一村”,秘诀就是——看《新闻联播》。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都懂得这一个字,你还蒙在鼓里吗?

吴仁宝有个习惯,每天雷打不动看《新闻联播》,1992年2月,他看到新闻里不断在播邓小平南巡讲话,他觉得有大事发生,一直反复揣摩。

直到当年凌晨2点,他恍然大悟,并在3点召开经济会议,并喊出石破天惊的四个字:“借——钱——吃——足!”

原来,吴仁宝分析,小平南巡势必会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一起,原材料必涨,于是,吴仁宝决定拼命借钱,猛吃原材料,狠“赌”一把。

当天开始,华西村狂借2400多万,疯买上万吨钢坯、上千吨铝锭,把仓库全堆满。当大多数人还不明所以时,全国迅速掀起建设热潮,一切不出吴仁宝所料,原材料很快狂涨数倍。

就这样,华西村的经济从此跃上了一个新高度,成为了亿元村,之后又向十亿村、百亿村的目标一往无前。

后来有人打趣:“吴仁宝看了一次《新闻联播》,就赚了1个亿啊!”

不是没资源,关键看你怎么整合

说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明白了,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借。

很多亿万富翁白手起家时,都是靠借人情、借团队、借资本、借政策,登顶事业的珠峰!

借人情:向亲朋好友借钱、借资源,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借团队:利用好团队里不同人的特长,集众人之力解决企业问题;借资本:有了资本的助力,企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甩开对手上升到新的层次;借政策:依托国家利好政策,借趋势之力实现腾飞。

犹太人常说:“借别人的母鸡来下蛋”,毕竟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大佬们的诀窍,其实还是在于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

只有突破自身条件,整合资源,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才能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就像首富比尔·盖茨说的那样:“任何一个聪明的企业家都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这样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你,学会这一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