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遇是所有有利因素和條件的集合,可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慧眼,從戰略層面和戰術層面尋找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各種機遇。
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家樹立以下十大思維:
1、創造最大價值的思維
是否盈利,是衡量企業家成功與否的標誌。可以說,追求利潤是企業家的天職,代表著企業家為股東創造的價值。與此同時,企業家還承擔著為國家、員工、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的責任。
員工是支持企業運轉的勞動者群體,能從企業獲得與其貢獻相符的勞動報酬,並對企業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企業家為員工創造價值的主要體現。
客戶是支持企業運轉的消費者群體,能從企業獲得與其支付相符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是企業家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主要體現。
企業家的使命和責任是要做到為上述各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的有機統一,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資本運營保值增值的思維
企業經營,本質上是資本運營。
資本運營就是使資本在運動中實現保值增值。
企業資本運營要圍繞企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根據流動性、增值性、安全性原則來決定投資和融資策略,來選擇從事何種資本運動的方式,如產業資本運動、商業資本運動、信用資本運動。
資本運營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企業內部的資本運營、企業之間的資本運營、資本市場上的資本運營。
企業家要重點關注企業資產結構的優化,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費用。
在資本運營的過程中,企業家要特別注意企業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防止發生企業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3、創新思維
一位企業家說:“我們始終生活和工作在憂患和危機之中,任何發明和創造以及在競爭中的勝利,至多只能讓我高興5分鐘!”受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規律的支配,企業創新則生,不創新則死。
市場需求是企業創新的源泉,創新商品和服務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
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為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物美價廉的商品和質優價廉的服務,讓消費者滿意,才能發展壯大。
要始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新”,源源不斷地通過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新市場開拓,確保企業處於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才能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
那麼,企業如何做到更好的創新呢?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 建立員工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勇於創新,敢於創新。
• 加大產品研發的資金投入。
• 要創造寬鬆的創新環境,要敢於嘗試,不怕失敗。
4、捕捉機遇的思維
在戰略層面上,要把握市場發展趨勢,要用全球視野看市場、找資源,要擁有預見趨勢的眼光。市場競爭的勝者不是追隨,而是引領未來,是不斷滿足現有需求,創造新的需求,引導消費潮流。
在戰術層面上,要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尋找有利機遇,要敢於迎接挑戰,在戰勝挑戰中把握機遇。
具體來講,企業家要從三個方面尋覓捕捉機遇。
一是研究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了解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從政策中覓商機。
二是研究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大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產業變革,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企業家要善於跟踪最新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變化,研發新技術,創造新產品,從技術創新中覓商機。
三是研究競爭對手的走向,對標和學習行業領先的競爭對手,細分市場,從差異化競爭中覓商機。
企業必須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戰略研究,通過分析形勢,研究市場需求、國家產業政策、新技術發展趨勢和競爭對手等情況,想他人所未想,發現他人所未發現,做他人所未做,確立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前瞻思維,預見未來,超前謀劃,提前佈局,不斷贏得競爭優勢,佔據市場主動地位。
5、追求生產要素產出最大化的效率思維
效益來自效率。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之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確保企業獲得較高利潤,贏得競爭優勢。
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不僅要與競爭對手對標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還要與競爭對手對標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成本與價格。
在競爭激烈、行業微利時代,必須以內涵式發展代替外延式發展,以精細化管理代替粗放式管理。
企業家要從一切生產要素產出最大化的原則出發,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要積極完善企業體制和機制,激發企業的活力;積極實施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市場創新,滿足市場需求;
積極培養選拔人才,提高員工素質;
積極推行企業人、財、物和供、產、銷等組織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積極創新商業模式等。要特別注重加強財務核算,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利潤最大化。
具體而言,要著重考核收入利潤率、勞動生產率、資產周轉率、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和經濟增加值等指標。
6、靠機制塑造人才的思維
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家在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用好人才、激勵人才上要下大功夫。
企業要想留住人才,首先要構建企業文化,闡明企業的價值主張,通過企業文化所產生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將認同或具有共同價值觀念的人才凝聚在一起,從而產生巨大的戰鬥力。
因此,企業家要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制定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搭建員工成長成才的平台。
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通過建立競聘上崗、競爭擇優的人事制度,把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引入企業人才選拔和員工錄用上,激發企業的動力和活力。
通過競爭擇優的機制,使想幹事、能幹事、能干成事的人才脫穎而出。
在人才工作中,對那些才幹突出、業績顯著者,要大膽提拔使用。
同時,要建立相應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對貢獻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形成“ 想幹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獎勵 ”的干事創業氛圍,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塑造企業形象的品牌思維
品牌是企業的旗幟,代表著企業的形象,是識別企業和企業產品的標誌。品牌是企業及其生產的產品長期以來在消費者中形成的口碑。
對於企業而言,要想塑造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就必須依靠企業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使企業獲得客戶認可,形成口碑相傳。
品牌企業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企業。企業家要善於通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較強的信任感,形成消費者認牌購買的心理定勢,贏得真正持久的商品競爭優勢和人才、資金集聚優勢。
為了塑造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企業家要做到:
• 確保產品和服務質量,重視消費者體驗,讓消費者放心、稱心、滿意、信賴;
• 做好市場營銷和企業品牌傳播,提升美譽度和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8、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思維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外部要與政府管理部門、投資者、渠道商、供應商、消費者、媒體界等打交道,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相關者;
內部要處理好與乾部員工的關係。對各方面的關係處理得好,就會有利於企業發展,處理不好就會影響企業發展,損害企業形象。
企業家必須要協調好內外部關係,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為企業發展助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發展環境。
在協調各種關係、處理各種矛盾的過程中,企業家要堅持依法治企理念,依法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員工的利益和消費者及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及時化解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各種風險,積極妥善處理好負面輿情,維護好企業的品牌形象。
9、防患於未然的風險思維
企業家應將風險納入戰略規劃中,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要善於分析和識別風險。時刻關注市場環境、技術環境、法律環境、政治文化環境等可能孕育外部風險的各類因素,重點審視企業的戰略選擇、運營控制和財務狀況等內部風險的主要來源,對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保持高度警覺,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要善於防範和規避風險。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策略,企業家可以降低風險衝擊的概率,提高經營的穩定性,如重大風險預警管理、安全保衛管理、內控責任制度、法律顧問制度等都可以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規避風險,將風險扼殺在萌芽中。
第三,要善於應對和解決風險。
風險一旦成為現實並衝擊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家應臨陣不亂,選擇諸如風險轉移、風險對沖、風險補償等最有利的風險管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損失。
10、法治思維
企業必須要做到遵紀守法、依法經營管理。
作為企業家,一要營造氛圍,通過全員普法教育,使企業幹部職工樹立依法辦事的意識;
二要完善機制,通過打造優秀的企業法律事務團隊,使他們主動參與經營管理活動,妥善處理法律事務,防範各種法律風險,有效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