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說:“世界上多數人並非敗在了能力上,而是敗給了不自信。”不自信者的內心是怯懦的。有些人羞於表現自己,即便能力得到了肯定,也不願意冒險去打破“常規”,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
事實上,恐懼和害怕並不是不可戰勝的,自信心也並不是無法建立的。人生多數失敗,並非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輸給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人很多時候的失敗,並非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人在害怕的一瞬間,其心理已經處於弱勢地位,此時就算他擁有再高的技藝,也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有這樣一個的故事:
一個教授做心理學試驗時,挑選了十個心理素質特強的學生,讓他們跟自己走過一個充滿危險的黑屋。教授要求學生們一定要小心翼翼地跟牢他。十個學生跟著他,雖然伸手不見五指,但腳底下挺平坦的,感覺沒什麼,都順利地走到頭了。
這時候,教授打開牆上的一盞燈。大家回頭一看,嚇得面無人色:原來,他們剛剛走過的是一個窄窄的獨木橋,獨木橋下是一個巨大的鱷魚池,十幾條張著大嘴的鱷魚游來游去…… 教授又說:“燈已經開了,你們再回去吧?誰有這個膽嗎?”沒有學生願意回去。
最後經過勸說,好歹有三個學生哆嗦著回去了,剩下那七個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肯回去。教授又開了幾盞燈。燈火通明之下,大家一看,發現在獨木橋和鱷魚之間還有一層密密的淺顏色防護網。這樣又有五個人過去了。還有兩個學生說:“打死也不回去。”
在上述試驗中,獨木橋下面的設置一直沒變,學生在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能坦然過橋,而在知道真相後卻嚇得面無人色,再也不敢從橋上走過。這告訴我們,我們內心所真正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而與外在的境遇毫不相干。
生活中,別人笑話我們失敗,那是無知的表現,若自己對自己的失敗感到恥辱,那就是懦弱的表現。人最可怕的是因為別人的無知而放棄自我,是給自己貼上“懦弱”的標籤。在奮鬥過程中,很多人心中都潛藏著“消極暗示”。一般悲觀的人總是會自怨自艾而一敗塗地,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死亡。
與之相反的就是積極心理暗示。所謂積極心理暗示,就是堅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夠辦好自己想做的事,一定會順利地完成任務,一定能夠實現人生的目標,對自己充滿無限的自信。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信念,就能跨越一切障礙、險境和困難,最終走向成功。所以,要想成功,我們就一定要努力超越心中的“冰點”,塑造積極的心理暗示。
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因為,一個人越是肯定自己,他就會變得越強大,越是否定自己,他就會變得越消極膽小,他的能力就會漸漸消失。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美國青年奮鬥的故事。據測試,阿甘的智商僅有75,進小學都是困難的事。但是,他幾乎做什麼都能成功: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最後,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戰友卻活得併不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講,阿甘的成功全拜賜於他不懂得計算最終的輸贏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簡單地堅持,認真地做、傻傻地執行,從不計較結果會是什麼樣。珍妮讓他“跑”,他就傻傻地不停地跑,最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他的長跑潛能;看到別人打乒乓球,他也是只管打,不計結果的輸與贏,最終成為“乒乓外交”的代表者……
阿甘並不是真的愚者,真正的愚者是那些看起來很聰明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計成本、不考慮結果地努力。生活中,多數人的失敗就是因為太在乎結果,讓“思維”鎖住了自己的手腳。
其實,人生是自己的,無論你做得對也好,錯也罷,都是自己的一種領悟和感受,又何必讓別人的意見或觀點去左右我們的人生呢?誰的人生也不能被保證,同時誰也無權去否定別人的人生。所以,在生活中,當我們被嘲笑、譏諷或否定時,千萬要堅持自我原則,走自己的路,別輕易放棄。
人最重要的是自信,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