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有一句話:你現在偷的每一個懶,都是在給自己的將來挖坑。

Sponsored link

按常理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短短的幾十年,應該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不管是什麼,我們的一生,都是朝著這個目標的方向進發。

但是很可惜,大多數人明明有奮鬥的機會,卻總是毀於自己的懶惰上面。反而那些天生條件不好的人,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打我們的臉,成為我們口中的“勵志榜樣”。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一位天生四肢殘缺的黑人,左手只有兩根手指,雙腳只能透過假肢來輔助行動。然而他從來沒有怨恨過自己這種天生的缺陷,因為喜歡音樂,他愛上彈鋼琴了。

經過不斷的練習,現在他能夠把聽到的旋律轉化為琴鍵,然後用自己殘缺的手指把音符優美的彈出來。他還在youtube發布了一段自己作曲的彈琴視頻,獲得了500萬的點擊量,成為一時熱話。

反觀我們很多手腳健全的人,連吃個外賣都懶得下樓去拿,學個技能都懶得去行動。

這都已經跟我們的切身利益相關聯了,還遑論其他事情?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啊”;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啊”。

人生的很多遺憾,就是這樣留下來。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的確充滿了上進心。

但是空有上進心,並不足以給我們帶來實質的改變,我們還需要克服自身的懶惰,才能夠有所收穫。

Sponsored link

為什麼你會懶惰纏身?

懶惰是人的七宗罪之一,屬於我們人類的天性。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裡面,作者斯科特·派克就提出一個觀點:克服懶惰,需要從生到死去和它鬥爭。

也就是說,想要解決懶惰,我們就不能懶惰。

當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已經出現懶惰的心理,那就說明,你並沒有建立一個清晰的行動模式。

在你看來,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也沒有任何目標;即便有一個目標,但這個目標對你來說可有可無,激不起你的動力,那最後你還是會繼續懶惰下去。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BJFogg教授,是一名研究行為科學的教授。他曾經提出了一個理解人類行為的模型Foggy Behavior Model,簡稱FBM。

這個模型指出,一個人的行為,其產生機制都必須包含三個方面:

1/ 行為動機(Motivation)

2 / 行為能力(Ability)

3 / 觸發機制(Triggers)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根據這個模型,就能解釋我們為什麼會一直呆在懶惰的狀態當中。

Sponsored link

當我們缺乏足夠的行為動機,而對於行動的事情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再加上缺少合理的觸發機制,那麼我們就會一再拖延下去,養成懶惰的思想。

用一個具體的情景來舉例。

現在你是一個口才不好的人,一直羨慕別人的侃侃而談、幽默風趣,心裡也是希望自己能夠變成這樣子。

你也嘗試去改變,可是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當前的口才能力,也能夠滿足生活的所需,反正不說話依然可以活下去,於是你對於鍛煉口才這個念頭,也不是太強烈(Motivation),繼續懶惰的得過且過。

好了,突然有一天,你想去結識心儀的對象,談一場甜蜜的戀愛。

問題是,你卻發現自己壓根不知道怎麼開口表達,跟異性聊天互動。由於你沒有足夠的能力(Ability)去應對這些情況,最後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把談戀愛的念頭交託給緣分。

後來,透過朋友的介紹,你總算認識了一位不錯的女生。

你表現得小心翼翼,生怕一旦說不好話,會讓對方討厭你似的。然而,約會結束之後,你從朋友的口中得知,女生對你的印像還是不好,說你講話讓她感到很難堪。

三番四次都落得如此田地,終於,你痛定思痛,覺得自己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態。

在這位女生的打擊下(triggers),你決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鍛煉好自己的口才。

心裡有股強烈的信念:自己涅磐重生之際,就是人生再度起航之時。

這時的你,想要克服懶惰,增進自己,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Sponsored link

所以,如果你覺得當前的自己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想要做的事情卻沒有去做,那肯定是缺少了FBM模型的任意一個因素。

想要擺脫懶惰,你必須把它們一一找回來。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提高內在的動機

知乎上,有一個講述如何提高行動力的問題。

其中一個作者的回答,我很喜歡。

他說:在你行動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 這個你是不是真的想要?

2 / 到底有多想要?

3 / 遲一點要可以嗎?

對於這三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回答前兩個時會非常輕而易舉,可是當回答第三個時,就會體現出每個人對追求目標的堅定感。

堅定感強,動機也會強,這種人恨不得立刻投入行動當中去獲取這些東西。

Sponsored link

而堅定感弱的人,由於缺乏足夠動機,儘管回答第二個問題,也會表現出自己很想要的思想,然而一旦推遲獲得的時間,很多人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感覺,反正就是還能接受。

這也是他們心裡有目標,卻依然會選擇得過且過的主要原因——目標達成當然很好,假如沒有,現在的情況也都習慣了,繼續過吧。

想一想,現在你設定的這些目標,諸如減肥計劃,諸如鍛煉口才,諸如閱讀學習,有哪一個推遲一點實現就會“要了你的命”的?

沒有。

事實上,這些長期目標,如果我們沒有實現,也很難即時要了我們的命,只會猶如慢性自殺般,一天天的要了我們的命。

直到有一天回首過去,我們才會後悔的感嘆,當初要是好好把握,現在的自己該有多好啊!

想要避免這種後知後覺的遺憾,你必須關注當下,提高你的行事動機。而提高動機,就需要從我們的感覺入手。

一般來說,我們人類的動機,都與我們的情緒相關聯。諸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會對我們的行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你要營造一個具體的感覺情景,讓自己置身其中,感受當中的情緒

例如,我想學鋼琴,希望畢業那天,在心儀的女生面前彈奏一曲。這件事會讓我感到非常興奮,一想到女生對我的傾慕之情,對我微笑,對我讚美,我就開心的不得了。

如果錯失這次機會,沒能在她面前表現我自己,得不到她的注視,我會感到很痛苦。這個機會一輩子都不會重來,做不到,我會痛恨自己一輩子。

這種具體的情景描述,足以激發我們的動機,讓有這種動機學鋼琴的人,抓緊時間去學習。

Sponsored link

但如果單純的想像描述,無法讓你產生任何感覺,你還可以在現實生活當中,把自己放在類似的情景當中,去感受那種氛圍。

你想提高自己的口才,你就去接觸那些口才好的人,是怎麼表現自己。

透過電視節目,透過演講視頻,透過各種渠道,去了解那種自己想要的能力,掌握之後會給自己帶來的各種可視化結果,以此來增強自己內心的感覺。

當年項羽看到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時,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就跟項梁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這就是置身俱體情景,從而激發內心動力的一個好例子。

找到讓人感到熱情的事情,然後賦予它行動的意義吧,你就不會懶惰了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逐層提高所需的能力

我們人的意志力有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和做一些複雜的事情,會分別消耗我們不同程度的意志力。

所以,想要讓自己一下子就能夠脫胎換骨,那以此作為目標去行動,我們也堅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放棄。

培養自己掌握某種能力,我們必須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一步一腳印。

這個行動方式,儘管不能短期內就滿足到我們的全部所需,但是學到的東西,肯定會滿足到我們相應的部分需求。

只要我們一直保持著學習——滿足部分所需——再從滿足部分所需當中獲得更多動力——到進一步學習——進一步滿足更多所需這個模式,我們就能夠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種學習,我們可以用一種“遊戲模式”的方法來提高自己。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和TED演講者jane McGonigal在其著作《遊戲改變人生》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可以將游戲時擁有的心理優勢運用到現實生活的挑戰中。

例如,我那個十歲外甥很喜歡打遊戲。

有次來我家,他跟我說他的同學有一個足球的遊戲,想玩,問我的電腦裡面有沒有,我只好在網上下了一個給他。

剛開始玩,不要說外甥,就連我這麼大的人,第一次玩電腦足球遊戲,怎麼去玩這個遊戲都不得法。為了教會外甥,我看了一下簡單的操作攻略後,設置好鍵盤,進入遊戲就開始打比賽了。

玩的頭幾盤,基本上都是輸,往往被對方進了三個以上的球,因為一些射球傳球的按鍵,我壓根不熟悉,還沒做好操作,對方就已經逼搶上來,球就丟了。

那怎麼辦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把遊戲難度降到最低。

沒想到難度一降下來,對方球員就變成呆子一樣,球也搶的不那麼積極了。在這種情況下,我有充裕的時間去摸索各個按鍵的作用和做出的配合。

嘗試了幾把之後,在這種難度下,我已經變得灌對方三球以上了;玩久了,甚至進對方七八個球都可以。

在這種愉悅感反饋的引導下,我逐漸把難度調回到正常,其對戰結果是互有輸贏。而隨著我的熟練,即便高級難度也能灌對方兩三個球,否則還是贏得多。

那種贏得比賽后的快感,讓我不斷繼續專注在提高操作能力上面。

我在教會外甥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玩這款遊戲。如果一開始我就在高難度的模式去死啃,不僅僅會讓自己灰心喪氣,喪失信心,可能到頭來我什麼都學不會——除非你本身就有迎難而上的心態。當然,這樣你就不會懶惰了。

既然一個從沒玩過這種足球遊戲的我,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去掌握當中的技能(這種技能不需要到達專業級的程度,畢竟這需要天賦的加持,但讓我們能夠應付日常生活,就足夠了),其他事情,為什麼不試著努力這樣做呢?

也就是說,先學一點簡單的東西,然後用這些東西來滿足我們小小的需求;被滿足後,我們肯定會收穫愉悅感,然後就可以以此加大力度,再進一步學習一些相對比較複雜的東西。

完了後我們又用這些東西去滿足我們更深的需求,獲得愉悅感的我們,又能夠繼續學習更加困難的東西。

循環往復,直到完全掌握這個東西為止。

所以,不管是鍛煉口才,或是其他事情,如果你覺得要做的事情很困難,就把大的目標切片,降低難度,然後一點點一些些的完成。

當我們從完成切片的任務當中,收穫到愉悅的獎勵,有了相應的動力,我們又可以繼續投入去做下一個任務。

畢竟你想鍛煉自己的口才能力,從平常的對話中提高獲得的愉悅感,肯定比從與客戶的交談中獲得的,會更多也更容易吧!

越容易上手,你就越能夠克服懶惰了。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建立觸發機制

缺少觸發機制,我們就算有再多的動力,也很難會行動。

根據Fogg教授的研究,觸發機制的產生,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觸發機制要被我們成功的捕捉到;

第二,觸發機制要和我們的目標行為建立聯繫;

第三,我們要同時具有相應的行為動力和能力;

這樣的觸發機制可以是外部的,如設置鬧鐘提醒,到了某個時間鈴聲一響,你就知道應該要幹什麼了;也可以是內部的,一想到自己一事無成,就立刻坐直身子去看書。

這種觸發機制,成功被我們捕捉到,又跟我們目標相關聯,而且我們也有相應的能力去做,那我們就可以行動起來。

同時,建立觸發機制,就是習慣的養成。

比如把自己關在一間沒有任何娛樂設施的房間裡,你會更容易投入到工作之中,那麼這個房間,就是行動的觸發機制。透過這個房間,你就可以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

我寫文章就是這樣子。

有強烈的寫作動機,也有相應的寫作能力,最後在特定的時間坐到電腦前,打開WPS,就可以觸發到我開始寫作。

每個人的觸發機制不一樣,找到並建立屬於自己的觸發機制,你就能夠慢慢養成行動的習慣,擺脫身上的懶惰了。

怎麼解決空有上進心,又懶於行動的荒廢心理?

 

最後

沒有人做什麼可以一蹴而就,想要達到目標,必須經過一段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但空有上進心,卻滿身是什麼都不做的懶惰,到頭來,我們的人生只會得到痛苦而漫長的折磨。

想要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誰都無法替你選擇。

真正讓你變好的,只有你自己。

想清楚自己努力的動機,慢慢培養出可以行動的能力,最後不斷透過觸發機制,養成進步的習慣,你就能夠收穫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甚至是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