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 奋斗成功史充满传奇郭鹤年精神值得学习

與李嘉誠、李兆基等耳熟能詳的頂級富豪相比,郭鶴年顯得異常低調,他的產業,如北京國貿、香格里拉、金龍魚、南華早報,都是世人皆知的品牌,但他個人的聲名和財富,卻並不家喻戶曉。低調的他還差點成為鄧麗君的公公。這些都讓郭鶴年和他的商業帝國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Sponsored link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左)少年郭鶴年英姿煥發。

(右)貴為全球百大富豪的大馬首富,郭鶴年集“亞洲糖王”“酒店大王”“傳媒大亨”眾多名銜於一身,卻是世界華人商界最低調的企業家之一。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福州。他的父親郭欽鑑於1909年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從店員做起,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經過數年努力,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1920年,郭欽鑑與來自同鄉的鄭格如結婚,兩人育有3名孩子,其中長子為郭鶴舉,次子為郭鶴麟,而1923年10月6日出生的幼子,即是本章的主人公——郭鶴年。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左)郭鶴年於1月份推出《郭鶴年自傳》,首次親身述說童年成長回憶及商業帝國的發展史。

(右)郭媽媽(坐著),後排左起為二哥鶴齡、大哥鶴舉和鶴年,早年珍貴的合照。

24歲創業從“大馬糖王”躍升至“亞洲糖王”

郭鶴年從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學成畢業後,便給經營白糖及米糧買賣生意的父親做幫手。1947年,郭鶴年正值24歲,他隻身赴往新加坡,並以10萬令吉為資本,創辦首間公司——Leo公司,經營商務、雜貨、船務經紀等業務,這是郭鶴年的創業之始。

Sponsored link

翌年,郭父逝世後,郭鶴年返回新山。在母親的建議下,郭家成員在1949年,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入股者包括鄭格如、郭鶴舉、郭鶴年及其他家族成員。

該公司聯合郭家兄弟資產,繼承東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食品。由於郭鶴年才識出眾,加上擁有創業經驗,因而被推舉為公司董事主席。就這樣,年紀輕輕的郭鶴年接過重擔,正式成為家族“掌門人”。

1954年,郭鶴年遠赴英倫進行學習和考察,他學到了英國先進的管理方法,並對期貨產生了興趣,有很長的一個時期,他天天流連於倫敦的商品交易所中。在倫敦商品交易所的這段日子使他學會了高超的交易技巧,這段經歷也使他和商品期貨結下了終生的不解之緣。

1957年大馬獨立,郭鶴年看準時機,英國傳統經濟勢力消退後,大馬的消費品市場,將會出現真空,而且當時大馬並沒煉糖廠,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經過家族成員同意後,郭鶴年決定孤注一擲。

1959年,郭鶴年與聯邦土地發展局合資,在檳城創辦大馬首間煉糖廠,他從泰國購入粗糖,在自家糖廠加工後,運銷至各地,並在大馬迅速建立銷售網,形成“一體化經營”體制。

此外,郭鶴年也從古巴進口蔗糖,並轉賣予東南亞國家。並通過香港商品經紀公司,將糖銷往中國。經過數年後,郭鶴年已控制大馬蔗糖業,並獲得豐收利潤,自此人們尊稱他為“大馬糖王”。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在李光耀年代,新加坡經濟高速起飛,郭鶴年是當時的經濟顧問。

1970年,郭鶴年預見世界糖價呈上升趨勢,因而在糖價上漲前,收購大批原糖,並投資巨額於白糖期貨貿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他一舉購進60萬令吉,震驚國際糖交易市場。

其公司不但掌控大馬糖業市場60%份額,並通過多邊貿易,每年控制150萬噸食糖,佔據當時國際糖業市場20%份額,而郭鶴年則從“大馬糖王”,登上“亞洲糖王”之寶座,成為國際糖業的風雲人物。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Sponsored link

打造香格里拉品牌成為“酒店大王”

70年代初,亞洲政局大致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郭鶴年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在生意場上四面出擊。借助於世界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良機,靠著與政府、工商業界融洽相處的良好氛圍,郭鶴年全面擴展著他的經營領域,將事業引向多元。

與此同時,旅遊業的逐漸發展,更讓郭鶴年看到無限潛力,他率先將觸角伸向酒店業。1971年,他投下1億馬幣,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資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華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在其心目中,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就像世外桃源,他希望香格里拉酒店能夠成為顧客的世外桃源,不受干擾卸下負擔,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香格里拉”的英文釋義是“世外桃源”,源於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93年所撰寫的《消失的地平線》一書。郭鶴年非常喜歡這本書,也對書中所描繪的如畫卷一般美好的香格里拉非常嚮往,因此,他當年聽從朋友的建議將酒店定名為“香格里拉”,就是希望能夠為顧客營造最為舒適、理想的居住體驗。

以香格里拉首次亮相酒店業的郭鶴年也由此一鳴驚人,之後,他又在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中國內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興建香格里拉酒店,特別是在香港投資1.63億港元建設的面向維多利亞港建立的五星級豪華酒店——九龍香格里拉,開業不久即被評為亞太區最佳酒店第三名,即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仍舊保持了80%以上的入住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的投資,郭鶴年都是在經濟蕭條,酒店陷入虧損的狀況下完成的。當時郭鶴年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通過抵押香港的產業,從銀行取得貸款;二是出售自己在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的股票,兌換大量現金;三是將泰國香格里拉運作上市,募集資金。如此迅速且有效的資金運作方式,難怪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郭鶴年似乎有用不完的錢!”

這就是郭鶴年的風格,不僅能順勢而行,更能逆流而上。“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須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他說。

如今,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糖王”郭鶴年,也再次被冠以“酒店大王”的美譽。

多元經營締造商業傳奇

Sponsored link

郭氏集團經營的業務極為多樣化,涵蓋糖業、糧食、工業、種植、航運、礦產、房地產、國際貿易、酒店、保險、證券、建築等行業,幾乎無所不包。上世紀90年代,郭鶴年將觸角伸向傳媒及影視業。他以巨資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香港無線電視等香港重要媒體,從而使他多了個“傳媒大亨”的美譽。

20世紀80年代,郭鶴年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

1984年,郭鶴年斥資5億美元,在北京長安街興建了國家貿易中心,這是當時外資在中國的最大筆投資。該項目一經建成,便成為了北京的地標式建築。郭鶴年回憶說:“當時我的伙伴林凱來找我,他講建國門外有一大塊地項目,一共大概40萬平方米,當時有美國和日本集團競爭,我想今天中國還要依靠這些國家幫助?我們要爭志氣,不要給外面人看不起我們華人。剛好我有一億多美元現金在香港盤古銀行,我就決定來用這個投資。”也是在這個時期,郭鶴年為北京亞運會捐出200萬美元。如今,由郭鶴年投資的北京國際貿易中心三期落成後,不但是北京最高的建築,而且樹起北京中央商務區的嶄新形象。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投資環境還不甚良好,如果郭鶴年當時將這筆錢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投資,回報可能遠遠不止現在這些。但談及這本賬,郭鶴年卻並不後悔,他說自己不是個有本事的商人,“我不會算”。

因為這樣的“不會算”,5億美元且有著很長回報週期的項目在很短時間內便做出了決定;因為這樣的“不會算”,在其他外資紛紛撤出北京時,郭鶴年卻仍舊增資數千萬美元。這樣的“不會算”後面,是郭鶴年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鄧小平所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強烈支持與回應,也是郭鶴年的長遠眼光和長遠經營意識。鄧小平曾在接見郭鶴年時,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的角色。在郭鶴年等海外標杆華商的帶領下,眾多海外華商到中國投資,成為支持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第一波居功至偉的力量。“我一個人的力量來幫助祖國中國,只是大海洋的一滴水,但是我做一種榜樣,同時很多商人也要和你競爭來做,這都是好事。”郭鶴年說。

進入90年代之後,郭鶴年在內地的投資更為增多,而這些投資在後來都為他贏得了超常的回報。1995年,針對CBD地區高檔寫字樓稀缺的狀況,郭氏旗下的嘉里集團聯合北京北奧公司興建了高級寫字樓嘉里中心,其中包括嘉里飯店。而從1996年到1999年的短短4年時間裡,郭鶴年就在中國開設了9家飯店。這樣的長線投資開始自然無法帶來多大利潤,但需要養活一大幫人的郭鶴年卻並不著急,他有著自己的考慮與打算:“在中國內地投資,今天簽了合同,等於種一棵榴蓮樹,你要等6、7年,才第一次看到結果,這中間的6、7年,飯從哪裡來?我們在香港的企業、生意,東南亞的飯店、砂糖工業和麵粉廠,這些的利潤,不止養我一家,還有我們公司下面的好幾百人、好幾千人,大家都可以過日子。”

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銀行、傳媒到糧油,郭鶴年不但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王國,更讓這個商業王國持續向上。2018年3月6日,《福布斯》發布最新“全球億萬富豪榜”,郭鶴年以148億美元(約577億令吉),連續13年蟬聯大馬首富,而全球排名則名列第96。他所積累的財富,與李嘉誠不相上下。他也和李嘉誠、霍英東這些人一起,成為了亞洲商界“教父級”的人物。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隱者多思

Sponsored link

除巨大的財富外,郭鶴年還擁有超凡的個人魅力。他有令對手心悅誠服的本領,而且非常和藹可親。郭鶴年身邊的人都說:“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他不追求虛名,非常務實,講話言簡意賅,做事踏踏實實。雖然他與馬、新兩國許多要人有著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等職外,極少出入政界,維持著一種低調的作風。

郭鶴年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馬華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馬華控股”是馬來西亞華僑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創辦的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其股東、合作社社員、存款者達30萬人之多。由於管理不當,1985年時出現嚴重虧損,舉國關注。生死存亡之際,郭鶴年為了華僑廣大股東的切身利益,出任馬華控股董事會主席。他走馬上任後,籌資償還了全部債務,並勵精圖治,使“馬華控股”很快出現生機,渡過了難關。

郭鶴年從小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吸收了儒家傳統道德觀念。他一生以誠心對待合夥人和下屬員工,“要照顧別人的利益”是他的口頭禪。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爆發,當時港島香格里拉酒店的入住率曾經只有百分之二。媒體充斥各家企業緊縮業務裁員的消息,但他拒絕考慮,因為那無異於將員工遺棄在沙漠裡。他每年年底都給員工相當好的花紅,對錶現好的員工更給予特別的獎勵。他的管理哲學是使員工成為公司的伙伴之一,通過把公司的股份賣給員工,使他們成為公司的一部分,產生認同感和積極性。很多人認為,這正是他成功的秘訣。

事實上,郭鶴年極少談起他的所謂成功秘訣。多思,寡言,是郭鶴年最能區別於其他富豪的特徵。但在“201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這位年近九旬的老者,用他一生的經歷和經驗,給年輕人提了四個建議:

“一個,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業,要抓住機會,不要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第二,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難,但會很容易的克服掉,我記得鄧小平先生叫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來,打倒了又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第三,成功以後,賺多錢以後要特別小心。幾十年前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經驗,成功也是失敗之母,請你們大家要注意這點;最後,賺到的錢也最好回歸給社會一部分,越多越好。”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2012年,郭鶴年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與李嘉誠、李兆基等耳熟能詳的頂級富豪相比,郭鶴年則​​顯得異常低調,他不喜拋頭露面,也不愛宣傳招搖,即便是控股《南華早報》後,他仍然不改其一貫作風對任何訪問都一概拒絕,想多了解一點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絕非易事。

如此低調的作風自然使他不為人們所熟知。知道他名字的人卻僅限於商界,一般老百姓都知道香格里拉酒店,卻不知道它的老闆是誰。

坦言母親是對自己一生影響最深遠的人

Sponsored link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是一位出身福州的閨秀,年輕時被父母從大學里中斷學業,盲目到南洋嫁給一個陌生人,才發現丈夫又吸鴉片又好賭,性格也不合,後來又有外遇。

郭鶴年在自傳中坦言,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深遠的人。直到他中年以後,一旦有生活和業務上的疑惑,都會去請教母親,而母親總能在言語和思考中,以及從佛理上,為他找到解答的路徑。母親的教育讓他在商業和公司管理上建立嚴謹的道德原則,也讓他從小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產生親切感。

母親晚年篤信佛教,常根據中文報章報導的社會悲慘和苦難者新聞,拿著剪報要公司助理去捐錢,並且要求匿名。郭鶴年這段敘述猛然令人想起新加坡報社早年經常收到一位“無名氏”的捐款。從來沒有人知道那是誰。

郭鶴年雖然是在馬來亞出生,卻有很深的中國情懷。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大陸嚴重缺糖,派人秘密與他接觸,希望透過國際商品市場進口,基於對中國的感情,郭鶴年開始一連串的部署,避免引起國際市場注意,私底下在全球食糖市場調兵遣將,不但解決了問題,還為中國賺取了一筆外匯。

婚外情深深自責

在眾人印像中,郭鶴年是企業強人,精明能幹辦事果斷,然而在對待夫妻與家人的感情領域,卻似乎有所虧欠。在其自傳中,郭鶴年披露其鮮為人知的家庭與感情世界,包括他與兩任妻子──亡妻謝碧蓉(Joyce),以及第二任妻子何寶蓮(Pauline)的三角關係。

他坦言,由於早年忙碌於事業,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家人,不但錯過五名孩子成長時光,而且長期與妻子謝碧蓉的分隔,也間接促使兩人婚姻出現婚外情。當時,其家人住在新加坡,為了經營業務,郭鶴年經常往外跑,有時甚至只在新加坡,逗留一到兩個小時,尤以1963年後,他經常都在倫敦的酒店房間內,處理大馬與新加坡的業務,並且只能在清晨7時,通過電話聯繫家人。”1970年代初期,郭鶴年剛於香港創立公司,專注於事業,並對一名年輕女士——何寶蓮,產生強烈的好感,如今對方已成為其第二任妻子。

對於他的婚外情,郭鶴年似乎略顯愧疚,並曾為此而承受精神風暴:“我的大哥感到震驚……母親也無法理解我,我彷彿成了一個罪人。我深深感受到這一切,並承受精神風暴。”無論如何,郭鶴年曾讚揚謝碧蓉,是一名賢妻良母,並如此形容說:“就像我的母親那樣,她是一位賢慧的女人,而且不會批評別人。”

郭鶴年與何寶蓮成立家庭時,謝碧蓉曾對他說:“我不會跟你離婚,我們只是分開各自生活。”而郭鶴年也尊重其決定。較後,謝碧蓉曾患上乳癌,經過5年抗癌後,她在1983年去世,而郭鶴年一直照顧她,直至她逝世。

孔丞麗君戀祖母棒打鴛鴦

很多人知道郭鶴年,最初還是因為他的大公子郭孔丞和台灣歌星鄧麗君“拍拖”的事情。

郭孔丞是郭鶴年的長子,他最初在香港見諸報端乃至聲名大噪,並非因為郭氏家族的輝煌業績,而是因為他與一代天后鄧麗君的一段未了情。

1978年8月,香港余仁生的一位少東請郭孔丞到一家夜總會吃飯,這位少東的太太是鄧麗君的好友,剛巧鄧也碰巧來這裡吃飯,由此和郭孔丞相識。

這之後,一向不看娛樂新聞的郭孔丞也開始留意起娛樂版,而他的房間裡也經常迴盪著鄧麗君的歌聲。有一次,鄧麗君來港開個人演唱會,反應極度熱烈,創下當時香港個人演唱會場數最多的紀錄。這自然成為傳媒報導的焦點,然而傳媒最感興趣的還不是這個,因為無孔不入的記者發現鄧麗君身旁有一位男伴。

這位神秘人物的身份很快被查清:郭孔丞,27 歲,香港香格里拉集團董事,其父為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一時間,郭孔丞成為傳媒爭先報導的新聞人物,香港人通過這件事才知道本地還有個叫郭鶴年的超級巨富存在。

 

一時間二人的傳聞成為香港各大媒體的頭條,而雙方一改昔日的低調,對這段戀情坦然承認,鄧麗君親自為郭下廚做飯,而郭則非常樂觀地對新聞界透露二人將在1982年春天結婚。

公眾都熱烈地關注著這段羅曼史的進一步發展。然而這段羅曼史的發展卻恰似一部沒有結尾的電視劇,正在高潮的時候突然沒了下文。圈內人士透露,當時郭鄧的婚期已然確定在3月17日,許多好友已經收到他們的結婚請柬,然而這些請柬卻在婚期前5天內被收回。冷水淋頭的震撼意外,使得外界頓時感到迷霧重重。而遭受沉重感情打擊的鄧麗君,隨後前往新加坡而緩解精神狀態,同時躲避眾多媒體的圍追堵截!當時鄧麗君的歌壇巨星形象,在亞太地區的震撼影響力已經巨大,所以這件終止的婚事也越發顯得撲朔迷離,引發新聞媒體們紛紛調查報導。

其實,當初郭孔丞與鄧麗君從相愛到訂婚,郭氏家族是非常支持的。首先郭氏家族正處於拓展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內地的業務發展之際,而鄧麗君在華語歌壇的巨星形象,已經震撼地輻射影響到亞太地區,通過這門婚事可以深化郭氏家族的商界形象及事業發展!另外當時郭孔丞的母親身患重病,很想看到兒子能夠早日成婚及生育孩子。所以郭孔丞在父母的支持下,同鄧麗君的感情發展一路順利。然而豪門就是豪門,家族老輩的影響力非同小可,這段戀情最終沒有開花結果的原因,則是鄧麗君闖不過郭老太太這一關。

郭老太太,就是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郭鶴年對兒女的婚事比較民主,但家里人的事一向還須郭老太太作主,當長子為這樁婚事徵求他的意見時,他便順水推舟地告訴孔丞,他的婚事要先過祖母這一關。

鄭格如一向非常鍾愛自己的長孫,視為掌上明珠。對孔丞和鄧麗君的戀情,郭老太太早有耳聞,也早有些不快。倒不是認為鄧麗君不好,只是她不想有個拋頭露面的歌星作孫媳婦。

據說,鄧麗君第一次去郭家,郭家的佣人司機蜂擁而上索要簽名留影,鄭格如很不高興,於是向鄧麗君提出三個苛刻的條件:交代過去的歷史;婚後洗盡鉛華,不做歌手;從此不得在任何場合拋頭露面唱歌,和演藝界斷絕來往,和所有男性友人劃清界線。

當時在歌壇如日中天的鄧麗君表示為了愛情可以捨棄自己歌唱事業,但要她斷絕和娛樂圈的一切聯繫,這委實太難,因為如果不再唱歌,她想以後學作曲。郭老太太堅持郭家媳婦婚後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再和娛樂圈有任何瓜葛。結果,雙方各持己見,意見達不到統一。

郭孔丞也不敢違命,全因郭老太太在郭鶴年心目中的巨大影響力。郭鶴年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母親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郭老太太鄭格如,無​​疑是惟一能夠左右郭鶴年重大決策(比如接班人的確定)的幕後關鍵人物。

最終鄧麗君遠走法國,郭孔丞娶進日本姑娘裕見子,這段感情無疾而終。有趣的是,這位日本女子非常喜歡鄧麗君的歌曲,鄧麗君在得知他們的婚訊後也寬容地說:“我祝福他們。”

而據熟識郭孔丞夫婦的人透露,裕見子臉形的側面,像足了上世紀70年代剛剛出道時的鄧麗君。

【財智銳話】

晚年的郭鶴年曾透露,他自己對於長子郭孔丞心懷愧疚……我們或無從斷言,這是一種怎樣的愧疚?這中間會不會存在一種可能——當年他為遵從母願,最終使郭孔丞與鄧麗君的計劃婚約“戛然而止”,從而給兒子帶來了深深地情感傷害?……或許,郭老還有很多人情苦話會永遠埋藏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