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Sponsored link

 

“我不會炒股,請您教我怎麼炒股?”

“我也不會炒股!”巴菲特心想,“我靠!”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封神榜》裡有位神,姓趙名公明。

據傳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玄壇真君之神”。

玄壇面似鍋底,手持鋼鞭,身騎黑虎,

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好不威武。

Sponsored link

於是,後人便奉趙公明為大財神,逢正月初五必是要拜拜的。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趙老先生莫名其妙被神設了天下人發財的客戶經理,真可謂累並無奈者。

所以,當美國的大財神巴菲特聽到又有人問他發財秘訣時,想必也通感了趙老的苦楚。

唉!其實論及發財,在夢裡,世人都想做韋小寶,可現實中,很多人卻活成了風際中。

韋小寶抄了鰲拜的家,錢夠花三輩子了。但他不在乎錢,四處散,八方造,結果到了最後反而錢越來越多。

而風際中卻恰恰相反,他背叛了天地會,想升官發財,清廷用芝麻大的官就把他收買了,他到死還是一個窮人。

故而,巴菲特謂之“我也不會炒股”,意思白了說,只是個機緣而已,即便有“訣”,也沒有“秘”。

中國人善烹飪佳餚,猶太人通經營之道,原因諸多,但有一條十分重要,就是祖上的傳承。

巴菲特的爺爺早年在奧馬哈開了一家雜貨舖,乾了一輩子。

他爹更上一層樓,不僅證券經紀人幹得風生水起,而且商而優則仕,還混了兩任美國眾議員做做。

Sponsored link

所以,童年的巴菲特自然成為了那種打著小算盤開蒙的娃。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5歲,他就用零花錢從爺爺的進貨商那裡買來口香糖,在爺爺的雜貨舖門前練攤。

本是大人哄小孩的仿真遊戲,可小巴菲特卻“玩”得煞是認真,似火驕陽下,他還真賺了幾個小錢。

爺爺樂不可支,說:

“俺們巴菲特家族就是要用錢來生錢,這娃長大肯定錯不了!”

其實,不用長大。

8歲,他就知道和同學到高爾夫球場撿球,然後倒賣回給球場和客人。

10歲,他用課餘時間做報童賺來的錢買了幾台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又狠賺了一筆。

這就是巴菲特家族的傳承,傳承得什麼?

錢不是“賺”的,而是“轉”的,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讓錢不斷的轉動。

Sponsored link

於是11歲,巴菲特便踏著時代的節拍,跳起了高級“轉”錢的舞蹈。

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了“城市服務”的優先股,

「優先股就不解釋了,有興趣的去讀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人》」

結果幾年後竟上漲到200美元每股,巴菲特首戰告捷。

總而言之,當巴菲特在生理意義上真正長大時,也就是他在大學畢業時,

已成為有近1萬美元(彼時的1萬美元,價值大概是現在的十倍)個人積蓄的小富豪了。

所以,很費解有些人為什麼會夢想自己成為第二個巴菲特,只能沉痛地告訴你這不可能。

因為你小時候手裡的零花錢都用來買糖吃掉了,

因為你站在高爾夫球場旁邊只會羨慕高淨值人群的高光生活,

因為你也沒有祖上的傳承。

前文提到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名著《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被價值投資者奉為聖經,儘管沒幾個人通讀過。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Sponsored link

 

當年,巴菲特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內布拉斯加大學攻讀商業管理學位時,還真是認真讀了。

其中有一條重要理念與他一拍即合:

“投資操作是基於全面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和滿意的投資回報。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機性的。”

夠學術吧,其實就是苦口婆心地規勸世人:

“ 先生女士們,請分清什麼是投資和投機再’轉’錢。 ”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格雷厄姆當然不是說投機不好,而是說別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請有專一精神。

很明顯,巴菲特選擇立牌坊,而且一立就是一輩子——從來不做投機性的操作,只是進行謹慎的投資。

所以格雷厄姆在他的證券分析課中,給了愛徒巴菲特A+,頗有找到自己衣缽傳人的大幸福。

長大了的巴菲特先從投資推銷員做起,再到證券分析師、進而開公司,

Sponsored link

從1970年至今,他一直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神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第一成為世界首富,儘管現在已淪落到第二。

事實證明,價值投資肯定會賺錢,但前提有兩個:

第一:堅持;

第二:活得足夠長,比如菲特。

中國的一些投資人,曾通過競標和巴菲特吃了幾頓價值不菲的午餐。

記者問:“花這麼多錢和他吃頓飯是否值得?”

他們都搖頭晃腦地說:“值!真值!他告訴了我人生的智慧!”

記者也夠壞的,這個問題給誰也得這麼回答,說“不值”不等於說自己是蠢豬嗎?

其實,我們普通人真沒必要去羨慕富豪花錢做蠢豬,聽聽巴菲特的教誨足矣。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確有智慧,智慧之處在於排除法,有點當年劉邦約法三章的靈機。

他說:“年輕人,我不用告訴你們該做什麼,因為你們很優秀,自己知道該做什麼,我告訴你們一生不該做什麼:

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第二,永遠不要做空股票;”

第一條很通俗。

大多數人認為,知識是受局限的,而理解是不受局限的,其實理解也是受局限的。

無知的最可怕之處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巴菲特是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主動放棄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因為他說他不懂那些行業。

注意哦,那些他不懂的行業也有大把的賺錢機會,但如果不懂還去做便是投機,而巴菲特從不投機而已。

第二條是不要做空股票。

巴菲特評價做空股票的危險在於:

“股票的上漲從理論上講是沒有頂端的,如果做空一隻股票,這隻股票的損失就可能達到無窮大,以至於用全部的資產來平倉。”

理論橫豎沒錯,就像高速公路的分段限速,而現實則是點位限速居多。系統的長期趨勢是確定的,但中間是不斷波動的。

這一波,很多人就按耐不住了,開始投機,做空只是投機的一種,所謂“存在即合理”,索羅斯就玩得游刃有餘。

如果你覺得自己足夠聰明,大可不理巴菲特的話,而是把它當醫生的廢話:

“你一定會死,但不要暴飲暴食、縱慾過度,這樣你會活得健康些。”

可巴菲特先生,不是所有人都想活得健康的。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要“明智”並不容易,比如對待自己的子女。

很多家長看自己的娃怎麼看怎麼親,恨不得感嘆一句,“得子若此,夫復何求?”

巴菲特從來不高估自己的兒子,他深知投資不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

即使自己的兒子在現實中投資也有不錯的收益,但不保證自己的孫子也懂得投資的藝術。

因此,他乾脆要求後代,不要自己費腦筋研究投資,“交給標準普爾就算了”。

相反,2006年,巴菲特對世人鄭重承諾:

“在我有生之年或去世時,將向慈善機構捐出99%以上的個人財富。”

他解釋道:

“我和我的家人對於我們不同尋常好運的反應不是愧疚,而是心存感恩。

如果我們在自己身上使用超過1%的財產,也並不會讓我們更快樂或是更健康。

相反,其餘99%的財產卻能給其他人的健康和福利帶來巨大影響。”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這時,我想起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解放前在上海《申報》發表過的一篇奇文——《保富論》,

他有感於上海灘“數十年來所見富人,後代全已衰落”的現實,寫道:

“凡事不要求太過圓滿,也不要使得太盛,過了頭;

對於財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計劃;

而對於自己的生活,遵守著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則;

個人的享受不可豐厚,而且時時都要想到街頭上那些流離失所三餐不繼的窮人啊!”

因為,

“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間產生了一種祥和之氣;

如果付諸行動,則這種祥和之氣,就會常常環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孫都受到福蔭。

真乃大明智!

巴菲特:我也不會炒股!

 

人們常說一生睡覺的時間最長,但研究財富的時間也不短,

但研究了一輩子,大多數人還是窮人。

《西廂記·拷紅》唱得好:

“ 夫人你得罷休且罷休,其間何必苦追求? ”

財富的獲得實是一種機緣,機緣到了自然財源滾滾,機緣不到必如唐僧西天取經,非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不可得的。

所以,如果你非要取那個財,取那個經,在這條劫難之路上,恐怕唯一能左右的就是自己的心態。

古語說:“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尚書》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華嚴經》雲:“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所以欲求得福,須多造福於人,否則,神佛亦無可奈何。

而學巴菲特,恐怕唯一可品的就是這種心態,這是“訣”,不是“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