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要學會從“負重前行”,到“舉重若輕”

普通人和高手的差距在哪裡?

Sponsored link

在於能不能從逆境中爬起來,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

這是能咬碎了牙,負重前行。

高手和頂尖高手的差距在哪裡?

在於能不能從逆境中爬起來之後,還能輕鬆面對眼前的困難,一路前行。

這是能笑對苦難,舉重若輕。


 1 

維克多·弗蘭克,你可能知道這個人。

二戰期間,他穿著囚服,被送進奧斯維辛集中營。

他和其他人排著長隊,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看守隨手一指,被指到的那些人,會被分到隊伍的左邊,帶到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地方。

他們去了哪裡?

Sponsored link

幾百米外的煙筒裡,就躺著那些不幸的人。他們變成了一串串火苗。

“你的朋友飄向了天空。”獄友告訴他。

這是真正讓人絕望和恐懼的生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消失了。

在這樣極端的逆境之中,怎麼辦?

有人自暴自棄,消極地等死。有人憑藉著對生存的信念和希望,痛苦地堅持。

但維克多呢?

維克多也想活下來。

但是,他選擇高貴地面對苦難。每天用玻璃瓶刮乾淨鬍子,還在集中營唱歌搞活動,選擇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

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二戰結束後,維克多走出人間地獄,寫下了那本著名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可能被剝奪得一無所有,但是人性中最後的自由,在任何困苦和不幸中選擇生活態度的自由,永遠都無法剝奪。

選擇生活態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後一項自由。

Sponsored link

在絕境中,有的人負重前行。但還有的人,能舉重若輕。


 2 

人生是由一個個挑戰組成的,面對逆境,甚至絕境,我們如何應對,體現了一個人的態度和格局。

美國著名學者,保羅·斯托茨甚至把這種能力取了一個名字——逆商。

逆商(AQ),是能不能在困境中看到機會,甚至進一步化危為機的能力。和智商(IQ)、情商(EQ)一樣,逆商也被看作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弗蘭克在絕境中,依然選擇用具有尊嚴的方式和輕鬆積極的態度面對苦難。

而我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逆境,也同樣可以。

前段時間,我和一些創業者們開私董會。

其中有一位學員,非常年輕。但是,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疲憊、憔悴。距離上次見面明明沒有多久,卻像一夜之間老了許多。

為什麼?

因為他遭遇了今年最大的逆境——疫情。

疫情的突如其來和破壞力讓他猝不及防,企業經營遇到了重大的問題。每個問題,對他都是巨大的打擊。

Sponsored link

比如,交易停止,原來的業務遭到衝擊,收入斷崖式下跌,怎麼辦?

比如,股東要求必須裁員止血,否則公司就要沒命了,怎麼辦?

比如,收入下降,但成本還像水龍頭一樣嘩嘩支出,現金流馬上要斷裂了,怎麼辦?

……

顯然,他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辦。

但是,為了自救,他不得不想了許多辦法。

請教了各行各業的人,動用了許多資源和關係,也和股東和員工進行拉鋸式地溝通……

也許,為了業務,他嘗試了直播帶貨、私域流量,視頻號,不管是什麼,都先試起來,蒼蠅也是肉。

也許,為了不裁員,他和員工商量延期領取工資,並支付年化12%的利息。

也許,為了控制成本,他還和政府和房東談判,請求延期繳納稅款、減免房租。

也許,在一番自救之後,他暫時活了過來。

“還剩半條命”。

Sponsored link

但是,但是,我和他說,雖然你很不容易,不過你應該再努力一把,嘗試著往前再多走半步。

這半步,就是從負重前行,到舉重若輕。

只有走出了這半步,你才完成了這輪真正的歷練和成長。

成長是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去了叫成長。

只是,有的人哭著爬出來,有的人笑著爬出來。

真正成熟的人,可能不會說“還剩半條命”,而是會說“撿回半條命”。

這有什麼區別?

語言的背後,是心理狀態的不同。

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不是悲觀,而是樂觀。

這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心力,需要我們有強大的“逆商”。

Sponsored link

這半步,要怎麼走?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Your Life? 5 Steps to Get Unstuck


 3 

《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情》的作者保羅.斯托茨,教給我們四個步驟。在得到,譚昊老師也專門對這本書做過解讀。

第一,傾聽我們對逆境的反應。

保羅說,我們可以玩一個小遊戲,一旦陷入逆境時,大腦就馬上敲響警鐘。

比如,用“bingo”這樣的,一個好玩的聲音來提醒自己,逆境來了。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這種好玩的聲音本身就能讓我們放鬆,用更積極的態度來處理問題。

而且,當大腦出現這種聲音時,我們也可以清晰判斷自己的反應,是悲觀還是樂觀,反思自己,以此調整。

傾聽對逆境的反應,就是先傾聽內心的聲音,提醒自己用更積極的視角看待問題。

第二,探究對逆境結果的擔當。

面對逆境,很多人會放大問題,認為都是自己的過錯,覺得所有的結果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這種放大,會導致過分的自責。

我們要做的,是承擔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但也不推卸的責任。

事情發生了,承擔責任。意外發生了,承擔結果。災難降臨了,承擔損失。

不怨天尤人,而是接受事實,才有改變和影響結果的可能。

第三,分析我們身邊的證據。

目前遭遇的情況,真的有那麼糟糕嗎?我們真的認真分析過嗎?

作者將這個質疑和分析的過程,概括為三個問題。

我們可以問自己:

有什麼證據表明,當下的情況是我無法掌控的?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面對逆境,我們常常自亂陣腳。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些問題,把答案寫在白紙上時,卻經常會發現:

原來,事情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

第四,做點什麼。

理性的做法,是縮小關注圈,擴大影響圈。

關注圈太大,就會自我代入。而關注圈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 改變的。

而影響圈,才是真正我們能做的事情。

現在,就是擴大影響圈的時候。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

因為行動,會帶給我們掌控感。

我們恐懼的常常是已經發生的結果,但我們焦慮的卻經常是尚未發生的未來。

對未來的失控,會讓我們深陷逆境。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想,全是問題;做,全是答案。

試著去做點什麼。一定要去做點什麼。

當我們在生活遇到逆境,甚至絕境時,都可以用這四個步驟,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當你有了這種思維和習慣,就能夠坦然接受事實,並試著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至少,我們不能浪費一次危機。因為痛苦,是進化的良機。

End-Of-Life Planning: Writing A Will And Advance Directive : Life Kit : NPR


最後的話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哪裡?

有的人面對逆境,痛苦地負重前行。而有的人,卻能夠舉重若輕。

本·霍洛維茨在他的書《創業維艱》中說:

在創業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如果說走向成功需要十萬八千步,那麼我們也許還差十萬七千步。

剩下的路,只會更加的難走。

怎麼辦?

每一次,都往前多走半步,多走半步。

從負重前行,到舉重若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