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知之明,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1

Sponsored link

最近,在文友群裡聊天,發現好多人都遇到過被騷擾的情況。

群裡的許多文友都常在大平台發稿,時不時就有寫作者來加他們。

總有些人一上來就各種問題轟炸:

能傳授一下上稿訣竅嗎?

一篇文章稿費多少錢?

投稿資源能發一份嗎?

能不能給我修改一下稿子?

我自己也經歷過不少。

有些人加進好友後,直接一篇稿子甩過來,讓幫著修改,耐心地給他修改完,不僅沒有一句謝謝,還要我幫他投稿;

更有甚者,發了消息,由於暫時沒及時回覆,竟就怒了,說到:“你有啥了不起的,不就發表了幾篇文章嗎?還當自己真是大咖了,我問你,是看得起你罷了!”

等我看到,準備回覆她,發現已經被拉黑了。

Sponsored link

生活中,卻總是不乏這種人,不管你在不在忙,也不管你是否方便,也不考慮你們之間到底關係怎麼樣,時不時地要求你幫忙做這個,做那個……

這些人好像覺得自己有了困難去麻煩別人是理所當然的,別人無條件的幫助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從不尊重他人的時間與精力。

說得難聽一些,這些人就是不知分寸,對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定位沒有自知之明。

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分等級的,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衡量朋友關係也是有“界限”的,對待同樣的事情,在界限之內的叫“舉手之勞”,界限之外的會看作是“強人所難”。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從來不懂得換位思考,總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所有人都得圍著自己轉。

10 Rules to Live Happy Life - Infinite

2

我們公司有個很奇葩的女同事叫林姐,她是公司的老員工,但人緣卻不那麼好。

剛入職的時候,就有同組的夥伴提醒我,少跟這個林姐打交道。起初,我還不以為然,直到同事小曼在她那裡碰了釘子,我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要跟她保持距離。

當時小曼去請教林姐一個工作上的問題,林姐當即就做出很誇張的表情,然後在辦公室裡大聲嚷嚷:“你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知道啊,你平時都是怎麼工作的?”

小曼一臉尷尬,沒得到答案,反受到了一頓羞辱。

林姐還經常在午飯後,當著大家的面,在辦公室裡隨意評價其他同事,說這個人專業能力不太行,那個人溝通能力欠缺等等,言下之意,辦公室沒一個能做事的,除了她自己。

Sponsored link

還有一次,林姐在統計業務部門報上來的表格數據時,發現有個部門報的數據有點問題,她立馬打電話給那個人,出口就是:“你是豬腦子嗎?這麼簡單的算術問題都能弄錯,你是不是小學沒畢業啊?”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

林姐很享受這個貶低他人的過程,似乎把別人踩得越低,越能顯示出她自己的厲害。

殊不知,辦公室大多數同事都不喜歡她,只當做是在看笑話。

莎士比亞曾說過:“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很多人自以為自己能洞察一切高人一等,其實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無能的人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真正厲害的人,都不顯山露水。

因為沒有自知之明,便以為自己能力所及,便是世界的盡頭。

 

3

自知,其實就是要認清自己,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

如果一個人不能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他可能永遠都會高估自己在別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要麼依附於人,要麼凌駕於人。

有自知之明的人,對人際關係的邊界感會有清晰的認知,懂得相互尊重,從不會輕易去麻煩他人;

Sponsored link

有自知之明的人,對自我能力也會有清晰的定位,懂得自我反思,更不會隨意貶低他人。

“無知”是人的本性,明白自己“無知”,尚有迴旋之地,而缺少自知之明的人,你永遠無法讓他覺醒,就好像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者。

柴靜曾在書中寫過:

“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

殊不知,當你眼裡沒有別人,只看到別人給你帶來的利益, 這種社交關係根本難以維繫。

同理,不能認清自己,卻一味地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也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誰也不是天生要到別人生命裡當陪襯的。

要知道,只有孩子才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認清自我,看到他人,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