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鶴:窮人開店,富人投資,思維相差三個維度

絕大多數的普通創業者,都是商業領域中的“病人”,這句話大家理解嗎?認同嗎?

Sponsored link

這話不能過多的解釋,反而適得其反,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的普通創業者都是:1、急於賺錢;2、沒有錢;3、思維問題;

這三個事實,大家應該感受得到吧!

沒有錢,急於賺錢,思維有問題,那是不是在商業領域中的“病人”呢,所以分享創業相關價值的自媒體,其實每天就是在與這樣的一群人交流:交流思維、交流人心、交流方法,大家說難不難?

孫洪鶴:窮人開店,富人投資,思維相差三個維度

 

大家會不會發現一個現象:

一提到創業,絕大多數的底層創業者都習慣性地反應:咱們開個店吧!請問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這種“咱們開個店吧”這種想法呢?

這種思維在十五年前,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這二年的互聯網社交化商業發展的今天,最基本是全新的商業工具和思維,那你說:對於普通創業者,還非得先開個店-再創業嗎?

事實上:窮人開店,這種現象越來越多

因為這裡面有個思維無法更新和改變的問題:很多人還認為:“開個店才叫實在,互聯網太虛了”,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的呢?

1、開個實體店就是“實”的嗎?

Sponsored link

其實未必,因為既使你是實的實體店,但是房子是你的嗎?產品是你的品牌嗎?其實:你的實體店頂多是充當了“產品的流通環節”,你的店連服務和體驗都沒有,那你哪裡實了呢?

頂多是一種:眼見為實的感受而已!但這種眼見為實的感受是思維所決定的!這就是差距!

2、互聯網真的虛嗎?

虛,就對了,未來的互聯網商業,對於很多創業者的感受是:越來越虛!比如內容價值變現,虛不虛;思維、價值、商業模式,品牌,虛不虛?社群、社交,虛不虛,5G虛不虛?虛,就是這個時代的新形態,這就是窮人思維型的創業者無法掌握的。

孫洪鶴:窮人開店,富人投資,思維相差三個維度

 

窮人開店,富人投資:

實體店傳統思維與富人思維間相差在哪裡呢?孫洪鶴歸納了三個差距:

1、實體店創業:追求成本最低化,但忽略成本思維最優化

昨晚,孫洪鶴在直播課堂中提到了一個詞:成本與成本思維,這是一個系統,今天我們只舉例提出這個概念:但請大家要認真思維這個系統,這是直接影響創業的成敗。

比如:創業者研究成本,成本往往是固定的,比如房租、員工工資、產品、庫存,你越是研究成本這個固定量,越是有壓力,你看看實體店的經營者,每天談壓力,都是這些問題。那你永遠無法解決,對嗎?

但如果你把實體店的這些成本問題,用一種全新的系統方法來解決:成本思維是指一切低成本、零成本、低風險,讓利益最大化的一切手段的,背後的邏輯和商業模式思維,掌握這些規律,這才是根本。

Sponsored link

推薦這個《實體店裂變系統新方法》專欄,十一優惠打折

上面孫洪鶴提到了成本,那如何解決這些傳統思維無法解決的成本問題呢?這時成本思維就把固定的問題,轉化成為一系統的動態思維:比如合夥人制、員工入股、眾籌、預售、團購、新零售、社群電商、社交化電商,那這些手段的背後,其實就是成本思維的核心思考。

成本思維-收益思維:這二個核心思維是決定了創業者的核心關鍵

孫洪鶴上面講到了成本思維,大家對成本和成本思維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具體可以繼續來直播間交流這個主題,那麼:收益和收益思維,是不是也需要我們掌握呢?

孫洪鶴:窮人開店,富人投資,思維相差三個維度

 

窮人眼中只有收益,富人眼中是收益思維:

這個體係與成本思維同樣重要,一個人在社會上是不是優秀,做事是不是智慧,創業的思維是不是完善,都需要這二套思維共同完成。

窮人眼中只有收益,但你會發現一個事實:即使你每天看財務報表和現金流水,你還是無法掌握這個項目的具體潛力,看財務報表的是會計和出納員,看現金流水的是業務經理,你做為一個老闆,除了具有財務和業務經理的能力眼光之外,還有其它的,這就是思維。

收益一共總結有18種收益方法和手段,包括了諸強品牌授權、會員增值、知識產權、產品銷售、加盟代理、估值溢價、上市融資,還包括了會員粉絲、個人品牌、預售權、配額、關聯收益、等等等。

但是窮人眼中只有:交易-現金流,這就是窮人賺不到錢的原因

除了成本思維、收益思維,還有一個就是:壁壘思維,這個就更強大了:為什麼要買你的東西?你如何避免價格戰?這些都是壁壘思維要解決的。

Sponsor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