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是否該拋下現有安穩的工作,勇敢拚一回?
老闆預計把台北公司總部遷到台中,
應該和家人商量搬家,還是在台北找一份新工作?
現在的工作沒什麼不好,
但總覺得不符合自己的興趣與期望,到底該不該換工作?
求職者常常面臨許多類似的矛盾與抉擇,
有時機會來了,
因家庭、個人因素而躊躇不前,
若沒有及時把握又懊悔萬分。
到底哪一個選擇才是最好的?
為了找到解答,總是多方打聽新的工作機會,
是否就真的是一份「好工作」,
舉凡薪資、福利、企業文化、工作環境、老闆個性等,
就怕自己哪個環節沒打聽清楚。
但在這之前,有什麼是必須先問問自己的呢?
在申請新工作之前,確認自己的心意和想法很重要。
所以不論你現在是要申請第一份工作,還是思考是否該跳槽,
策略顧問、暢銷書《Big Data》作者Bernard Marr,
在自己的LinkedIn網頁上,建議應該先問問自己這10個問題:
1.對於目前的工作,你真正的感受如何?
有時候我們著手尋找下一份工作,
是因為別人碗裡的食物永遠比較美味,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好。
但如果仔細審視現在這份工作,或許沒這麼糟。
問問自己,最喜歡目前這份工作哪一點?又最不喜歡哪一點?
2.你的長遠目標是什麼?
這聽起來像老掉牙的面試考題,
好比說五年內有什麼生涯規劃。
但事實上,尋找新工作時,
知道自己長遠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希望在職場上更上一層樓,
或是想在進修研究所學位前找一份臨時工作,
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目標,
所要找的工作項目、考量因素可能完全不同。
必須問問自己,哪一份工作比較接近長遠的目標?
3.你的熱情是什麼?才華與專長又是什麼?
對很多人而言,喜
歡、感到熱情的事物無法和工作結合,
如果你就是其中之一,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你對什麼事有強大的熱情?
如果喜歡的事物可以和工作結合,你願意額外花時間耕耘嗎?
你與眾不同的才華是什麼?(別懷疑,每個人一定都有)
以及最重要的,你願意努力提升你的才華嗎?
4.你喜歡哪一種管理風格?
有些人喜歡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
期望主管在許多工作細節上都能參一腳,
對工作的每一步驟都給予明確指令與規範。
但有些人則希望在工作方面被賦予更大的自由,
主管不插手所有細節,而是賦予權限讓你自己決定。
你自製能力好嗎?你喜歡每天被盯著打卡,還是希望主管放你獨自工作?
5.你渴望工作與生活達到什麼程度的平衡?
儘管你認為工作和生活永遠不可達成完美的平衡,
確認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型態還是很重要。
你夢想在家工作嗎?
還是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準時離開辦公室?
你是否需要一些彈性的時間接送小孩去補習班?
期望週末能有自己的時間好好放鬆?
或者放自己一個月的長假好好去探索世界?
知道自己內心的渴望很重要,
如此當你在申請新工作時,
才能有效的評估新公司文化,
確認自己是否離理想生活更靠近一些。
6.你的工作風格是什麼?
如果你非常害羞內斂,
一份經常需要在眾人面前簡報的工作,
或是需要經常拜訪客戶、和客戶溝通的業務工作,
也許會讓你每天愁容滿面。
同樣的,如果你個性活潑外向,
每天被關在安靜的辦公室一定會讓你不好受。
了解自己的內在特質,
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想找什麼性質的工作、
進入何種工作文化的公司。
7.你的優勢和弱點是什麼?
有些工作能讓你發揮長處,
有些則剛好戳到你的痛點。
縱使是同一領域的職位,
在工作要求方面都可能大不相同。
舉例來說,
有些行政主管職位需要時常以電話和他人溝通、管理時間排程,
有些則需要會計、編列預算能力。
瞭解自己的極限和擅長項目,
可以幫助你在眾多選擇中縮小範圍。
8.你準備好做改變了嗎?
不要倉促放棄某些工作機會,
例如通勤時間過長、必須搬家的工作。
問問自己考慮什麼因素、想要得到什麼。
如果取得夢寐以求的工作門票,
你願意為工作飄洋過海嗎?願意做必須加班的工作嗎?
願意為了工作經常出差、每月有一半時間離開家、待在國外嗎?
問問自己是否願意做這些改變,再決定也不遲。
9.你在網路上的形象如何?
在你寄出履歷與申請前,
花點時間審視自己在網路上的表現。
搜尋一下自己的名字,看看會出現什麼結果。
更新社群媒體的隱私權設定,
清除一些令人尷尬的照片和動態,
優化一下社群帳戶頁面,
尤其是你LinkedIn的個人檔案,
讓別人能在網路上第一次搜尋到你就有好印象。
10.你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目前的薪資無法達到預期的財務目標,
沒有關係,但必須思考如何達到那個目標,
並擁有達到該目標的遠見。
你可以對目前的工作類別做薪資調查,
問問身邊的人、上PTT搜尋,
確認平均薪資是否可以讓你達到預期的財務目標?
多久才能達到?
如果你有一個遠大的財務目標,
可能要考慮找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