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
當你熬過了苦,
也就懂得了成熟,
收穫了成長。
1
吃過讀書的苦
年少無知時,以為讀書學習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長大成人後才明白,讀書是世間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熱門話題叫做“假如醒來發現自己在高三”,這個話題上熱榜不到一天,收穫近3萬條留言。
一條看似特彆不起眼的評論下面,卻收穫了上百個贊,評論說:
“上學沒受的苦,生活都一點一點還給我了。”
曾經我們都以為高考很苦,學習很苦,但進入社會後才發現,那些因為沒有好好學習而帶來的苦,才是真的讓人生變得束手無措。所以在本可以拼命念書的年紀,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付出。因為人生跌落時,知識的力量會支撐著我們度過難熬的時光。
讀書苦嗎?苦,也不苦。
讀書學習,鑽研學問,當然要下苦功夫。
可若是與世間其他的苦處相比,讀書的苦,又是一種難得的福。
讀書的苦,是枯燥乏味,是在別人到處玩耍的時候,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而生活的苦,是在泥裡打滾,在人前應酬,比起乾乾淨淨坐在書桌前,哪個更苦?
年少時吃讀書的苦,就是為了將來少吃些生活的苦。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隻儲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打包還給你。”
你要相信,吃過的苦,讀過的書,總有一天會鋪成腳下的路。
2
吃過失敗的苦
有人說一部西天取經史,也是孫悟空從“妖”進階為“神”的蛻變史。
七十二般變化信手拈來,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一根金箍棒令天地色變。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這個世界的頂端,他要做“齊天大聖”。但是結果呢?
孫悟空大鬧天宮,想要為自己的正名,可是原著中寫得明白,他剛到凌霄寶殿,就被執殿的王靈官攔住,連玉帝的面都沒見著。
直到如來出現,輕而易舉便將其囿於鼓掌之間,他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
原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誰無所不能。
當這種印象被打破的時候,才是一個人最尷尬,也是最無助的時候。
那個時候你大概明白了,什麼叫做生活的苦。
人生就是這樣,沒有誰可以順風順水,這輩子總會有失敗、有落寞、有無能為力的時刻。
當你明白了這些,懂得了世事無常,就不再張揚。
王爾德說:“挫敗,是靈魂的試煉場。”真正的強者,都是在失敗中浴火重生。
還記得白岩鬆曾在書裡寫道:他每年都會招收幾名研究生指導,北大、清華等幾所名牌大學會提供幾份簡歷,讓他從中挑選。可有一個學生,覺得自己並不算優秀,可竟然被錄取了。當她向白岩鬆詢問緣故時,白岩鬆告訴她,在別人的簡歷裡看的都是“光輝事蹟”,得了什麼獎,有過什麼優秀作品。只有在這個女孩的簡歷裡,看到了失敗的經歷。她在簡歷中講到自己考驗受挫後,如何調整身心,又如何經過漫長的努力,最終考上了研究生。
只有受到過很多表揚,卻也能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對前程未卜的人生。真正的強大,不是贏得了,而是輸得起。畢竟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能贏到最後的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3
吃過孤獨寂寞的苦
在《西遊記》中,沙僧的存在感一直較低。一路上也總是任勞任怨、沈默寡言,給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
但於沙僧而言,孤獨縱然苦口,卻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劑良藥。
《西遊記》中有一首沙僧的自白詩,裡面詳細記載了他修行的全部過程: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常年衣鉢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這是一趟孤獨的苦修之路,風餐露宿,四海飄零。“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在孤獨的時光裡,成長是最快的,因為一切都得你一人承擔。
要知道在流沙河的那些年,沙僧不但忍飢挨餓,無人問津,每七天還要經受一場飛劍穿胸的酷刑。
這種生活,和天宮的熱鬧相比,簡直就是生不如死的煎熬。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內化。
因為,孤獨本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態。吃得了孤獨的苦,才能成就自己。
《百年孤獨》中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
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不得不承認,成熟跟孤獨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有一些事,需要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