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

人生百味,誰都愛“甜”之一味,

Sponsored link

但只有“苦”,才是最真實的滋味。

苦過的人生,才能迎來未來的甘甜。

01

吃苦,是人生基本要義

親愛的孩子,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生是先甜後苦的好,還是先苦後甜的好?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個小故事。

小烏鴉想喝一個窄口瓶子裡的水,它把尖尖的嘴伸進去,很快就喝到水了。可因為嘴巴不夠長,它沒辦法喝到下面的水。

於是小烏鴉靈機一動,它想著把瓶子打翻應該能喝到水。沒想到瓶子碎了,水也灑落一地。

後來,小烏鴉吸取了教訓。它不急著喝水,而是先去叼小石子填進瓶子裡,讓水位升高。這一次,小烏鴉如願以償喝光了瓶子裡的水。

小烏鴉的故事和我們讀書何其相似,剛開始偷懶或許痛快,但一直偷懶,我們會退步,會跟不上其他小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考不上好學校,將來的一生都會吃苦。

先甜不算甜,後苦才叫苦。

Sponsored link

最初的甜或許能滿足短暫的心願,但甜過之後就會變苦,這是我們必須承受的代價。

先吃苦,用功讀書,扎扎實實地學習,勤學苦練換得未來的成就,那麼我們一輩子就能甜下去。

吃苦,是人生的基本要義,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東漢政治家孫敬讀書時經常忘了吃飯和睡覺,因為害怕瞌睡影響了學習,他就用繩子捆起自己的頭髮,另一頭高高地綁在房屋上,每次打盹時都會被繩子扯痛頭皮,立刻驚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特因為天花變成個痲子,又因為猩紅熱弄壞了眼睛,可他始終發憤讀書,最終成為“天空的立者”。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燈泡時,失敗了六千多次依舊苦苦堅持,發現了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後,終於成功創造了燈泡。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孩子,如果現在的我們就能吃苦,未來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

02

現在不吃苦,以後會很苦

親愛的孩子,現在的苦只是暫時的,但現在的你不願吃苦,就要用一輩子承受代價。

年紀輕輕的時候就該多努力,多吃苦,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

如果現在偷懶,不願用功,那就是在坐吃山空,把自己的未來“吃”掉。

Sponsored link

著名作家海倫·凱勒說過:把活著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的故事,向來大家都聽說過。她小時候生了一場重病,不幸失明,從此再也看不到山川與湖泊,看不到別人玩耍,也看不到送進口的美食。

孩子們,如果你是海倫,你會怎麼做?是聽天由命,還是力所能及地改變自己,去適應沒有光明的世界呢?

海倫很爭氣,她認真學習文字,用心靈感受身邊的世界,用想像描繪她所聽到、所聞到、所觸摸到的世界。

在她的文字裡,不見半點自怨自艾,反而充滿熱愛生活的朝氣。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苦去勸導世人熱愛生活,珍惜光陰,善於發現身邊的美,發掘自己的幸福。

如果海倫當初沒有吃苦,她未必能成為作家,也未必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文字。

正是因為海倫遭受巨大的挫折,她才明白了奮鬥的意義——只有堅持奮鬥下去,她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孩子們,請你相信,人生本來就很苦、很累。如果現在我們不學著面對,未來會更加苦、更加累。

現在的一點點甜、輕鬆、愉快,就等同於王后的“毒蘋果”,它被裹上了美好的外表,內裡卻是腐朽的果實,吃下去會毀了我們的未來的。

如今吃過的苦,現在受過的累,都是我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寶貴經驗,練就成熟堅強的我們。

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

03

Sponsored link

苦過的人生,才有滋味

曾國藩先生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

懶惰,不僅會導致疾病,還會放鬆警惕,動搖心志,失去控制生活的信心。

懶惰,正在一點點腐蝕我們的鬥志,不僅令我們喪失了迎難而上的信心,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甚至碰到一點挫折或困難就想放棄。

可成功哪有這麼容易。不經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不經苦難的錘煉,怎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偉大作家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因為苦難,所以我們不斷鍛煉自己的勇氣與毅力,即使遇到狂風巨浪也不恐懼;

因為苦難,所以我們學會了跌倒後如何爬起,勇敢迎接一切挫折;

因為苦難,所以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更加強大。

人生啊,有一些苦是一定要吃的。今天不苦學,老來就得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

你對這世界一無所知,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愚昧無知。

你沒有掌握一技之長,長大後如何為自己謀生?

你不想吃苦,只想偷懶,沒有精神的滋養,沒有技能的支撐,日子真的很難過下去。

伯郎寧曾說:英雄不是活在蜜罐裡,他每天都會拷問自己;牢籠是造就偉大的處所;逆風正是為第一流的水手而刮的。

所有挫折會令生活變得崎嶇不平,但正是因為這挫折鼓勵我們奮勇前行,抵達最終目的地。

Sponsored link

從來就沒有不需經歷苦難的成功,也從來沒有害怕苦難的成功者。但凡成功的偉人都經過一番磨難與錘煉,才能達到如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