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未來更優秀

馬雲有一句話很經典:真的很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苦,才是人生。

Sponsored link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不吃任何苦頭,吃過苦的人生才會讓人倍感珍惜。

孩子成長也一樣,成長過程中吃過的苦都將化為將來的路,讓孩子更有底氣與勇氣越走越遠。

所以說,適當的吃苦,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然,所謂吃苦,並非刻意製造困苦的環境。

而是讓孩子在逆境中學會如何成長,學會在享受歡樂與滿足的同時,也必須要承擔焦慮與痛苦。

1

分離很苦,

分不開的人生更苦

每一年新學期開學,幼兒園門口必然會上演分離大戲。

孩子哭著鬧著不願與家長分開,家長前一秒還笑著將孩子送進校門,下一秒就忍不住背過身偷偷抹淚。

孩子人生第一次體會到分離的苦,大多在這一時期。

Sponsored link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面對第一次分離,難免會難過,會感到不捨。

但是不捨就可以不送孩子上學,不去承擔分離嗎?

當然不行!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經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在孩子身邊,隨著孩子慢慢成長,讓孩子學會獨立,慢慢分離才是最終目的。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不會輕易崩潰,堅強而自信的人。

世界上真的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這種愛溫暖但不滾燙;

自由卻不散漫,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該有的感覺。

分離的苦是孩子成長必經的路,父母可以抱抱孩子,告訴他:

“媽媽沒有離開你,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你要堅強勇敢。”

給與孩子安全感的同時,又能讓他逐漸接受分離的苦,讓他明白分離是必然存在的,要學會接受。

Sponsored link

2

失敗很苦,

爬不起來的人生更苦

很多家庭奉行“挫折教育”,卻理解錯了其中的含義。

給孩子的成長刻意製造挫折與失敗,讓孩子去感受這一份挫敗感,這並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並不是人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會孩子積極地面對挫折、化解挫折。

好比如孩子第一次嘗試站立走路,因摔倒而痛哭無可避免。

嘗試過一次次站立失敗,孩子的委屈與沮喪父母看在眼裡。

父母不心疼嗎?當然心疼,但也不得不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失敗的苦。

孩子只有摔倒,才能學會如何站立。

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未來更優秀

只有嘗試過失敗帶來的痛苦,才能從中獲取經驗,更好的成長。

成長不怕摔倒,最怕摔倒了不懂得如何爬起。

Sponsored link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人生是患難與歡樂所組成的。

寂寞會教會孩子專注,苦痛會教會孩子堅韌,遺憾更會讓孩子變得百折不撓。

讓孩子親身體會失敗帶來的疼痛,並教會孩子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成長,總比日後一次摔倒永爬不起要強。

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未來更優秀

3

讀書很苦,

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媽媽,我不想去學校,讀書好無聊”

“媽媽,上學好累呀,我可以不去嗎?”

“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那麼累!”

……

經常能聽見孩子抱怨讀書苦,讀書累,甚至還要交學費,簡直就是花錢找罪受。

確實,讀書並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差事,苦累是必然的。

Sponsored link

但如果父母面對孩子的訴苦,選擇妥協、順從,沒有吃過讀書苦的孩子將來的人生會走得更加艱難。

盧梭曾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但是如果連讀書的苦都無法承受,孩子將來怎麼面對社會上更加殘酷的苦難。

如果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必然會吃社會的苦。

現在讀書吃的苦,是為成長鋪路。

央視名嘴白岩鬆曾說: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財富還是智慧?經驗還是人脈?這些你都有嗎?

所以說,讀書雖苦,但卻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

吃的了讀書的苦,才能更從容自信的面對生活的苦。

沒有吃苦受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苦和甜永遠是相對的,沒吃過世間的苦,自然不會感受到生活的甜。

如果父母拼勁全力,保護小孩從小不吃任何苦頭,那麼孩子極有可能成長為不懂感恩,不會珍惜,不知幸福的人。

Sponsored link

甚至成為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巨嬰”。

孩子所吃的每一種苦,都是一種歷練,每一次經受的挫折,都是一種成長,每經歷一次打擊,就會變得更加成熟。

教會孩子吃苦,懂得怎樣吃苦,孩子的人生才會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