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處事平易添和氣,遇事不急磨脾氣,海納百川養大氣。」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修行。
需要把硌人的脾氣揉成一團和氣,放進生活的爐子裡,練就成一份大氣。
01
贏在和氣
古人云:「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在任何紛爭中,都沒有絕對的贏家,雙方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與其去做無謂的爭奪,不如以和為貴、和氣待人,更彰顯一個人的氣度。
在一個菜市場裡,有一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這也引起了其他攤主的嫉妒,他們覺得婦人搶了自己的生意,便決定報復她。
於是,經常有意無意地將攤位的垃圾,倒在婦人的攤位前。
這樣的刁難持續了很久,就連隔壁的攤主都看不下去了,問她:「他們都把垃圾倒在你攤前,為什麼你不生氣,制止他們呢?」
婦人笑著說:「在我們老家,過年期間,都會把垃圾往家裡掃,寓意是垃圾越多就會有越多的財進家門。
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的攤位,我怎麼會生氣呢!再說了,和氣生財嘛!傷了和氣,也會破壞自己的財運的。
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了嗎!」
其他攤主知道後,都很羞愧。
從那以後,就沒人在她攤前倒垃圾了。
遭遇這樣的刁難,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去反擊,而婦人沒有選擇去計較,而是選擇以和為貴。
這樣的和善,著實讓人敬佩。
面對別人的挑釁,選擇置之不理,對方自然會覺得沒意思,停止刁難。
正如雨果說的:「最高明的復仇是寬容。」
讓一步換來的是和氣,爭一步惹來的是晦氣。
和氣對人,才能得到別人和氣相對,針尖對麥芒,兩頭都是傷。
有句話說:「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一個人,和善待人,處事平和,好運才會常在。
02
敗在脾氣
脾氣人人都有,若不控制,它就會壞事。
就像《菜根譚》說的:「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
脾氣不好的人,難成大事。
林則徐,在少年時,脾氣過於急躁,稍有不遂心就會大發脾氣。
父親林賓日為避免他以後因脾氣壞事,便給他講了個故事:
有一個判官,是一個大孝子,為人性子耿直且急躁,從入官便以為民好官作為奮鬥目標。
一天,兩個大漢扭送了一名年輕人去官府,控告年輕人是個十惡不赦的不孝之子。
判官聽到不孝順,就十分生氣,不容分說便命人打了年輕人五十大板,以此結案。
可退堂時,一位老太太拄著枴杖闖上堂來,哭著說:
「請大人救救我們吧!剛才有兩個強盜溜進我家偷牛,被我兒子發現,想來報官,不料,反被強盜捆走了。」
判官才意識到,那個年輕人是被人污衊的,因為自己的暴脾氣,誤判了好人,他悔恨不已。
林則徐聽後恍然大悟,還在書房掛著一塊「制怒」的橫匾,時刻提醒自己控制住脾氣。
孔子曰:「不遷怒,不貳過」。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順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但不是誰都會爆發出來。
發脾氣,是一個人的本能;不發脾氣,才是一個人的本事。
所以才會說,能力越強的人,脾氣越好。
他們知道生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自己失去理智,做出錯誤的判斷。
與其去發脾氣,不如踏實去做事。
脾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好的脾氣,可以成就一個人;壞的脾氣,可以摧毀一個人。
脾氣好的人,做事會更順心。
03
成在大氣
判斷一個人的魅力如何,不是看他的地位高低、事業大小、身份尊卑,而是看他是否大氣。
正如南懷瑾說的:「做人要大氣,大氣才有人氣。」
小氣的人,斤斤計較,沒有人靠近;大氣的人,寬厚待人,人人願結交。
很多時候,與人發生矛盾時,如果有一方可以大氣一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在老家的家人與鄰居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糾紛。
因為兩家的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太久遠,無法確認到底是誰的,兩家也不肯相讓。
雙方將糾紛告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
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想讓張英用權勢出面解決。
張英收到信,回了幾個字: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後十分羞愧,便主動退讓了三尺。
鄰居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兩家的中間便有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張英的大氣,解決了糾紛,讓兩家的關係重歸於好,為後人所稱讚。
大氣,體現一個人的胸懷。
雨果說: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胸懷大氣的人,待人豁達大度,不斤斤計較得失。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有胸懷大氣。
大氣之人,能踏實做好本份的角色,認真做事,不為名利而爭鬥,不為錢財而糾結。
所以,欲成大器,先養大氣。
▽
《菜根譚》說: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和氣待人,是一種讓步;為人大氣,是一種寬厚。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抱一顆謙卑的心,才能容得下別人,看得清自己,懂得了世事。
所以,要想走穩人生路,切記:
和氣不可忘,脾氣不可有,大氣不可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