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賺錢早已成為人們互相吹捧的能力,誰要是沒本事賺錢,那就是別人口中的loser,至於賺到錢的人,不管通過什麼途徑,也算是人家的本事。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錢成了衡量事物價值的唯一標準?我們每天拼了命的賺錢,到底又是為了什麼?讀完今天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有所感悟。
1.生活與掙錢
我們始終沒有處理好一個問題,生活和工作。工作似乎是為了掙錢,而不是為了生活,更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一個親戚,生活弄得一塌糊塗,一心一意想給他媽爭口氣,掙很多錢,過體面的生活。我對親戚的建言非常簡單,先把你的生活弄好了,去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幹的事情,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是一件能掙錢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要為錢而活著呢?
親戚的回答讓我很詫異:生活中需要錢,需要很多錢。
我見過我奶奶與我媽媽的生活,她們並沒有很多錢,我奶奶養活了我爸20年,我媽養活了我20年。可是我們現在的家長,似乎要一輩子照料自己的兒女或子孫。
我媽經常講一句話:錢多多花點,錢少少花點。生活真的有這麼難嗎?我們真的很缺錢嗎?
我認為,是我們的慾望出問題了。
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只要堅持不懈,認認真真地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好,錢總是夠的。
一個人不缺錢,是因為他會做事,不是因為他會掙錢。由此可以推論,一個人很有錢,不是因為他會做事,而是因為他會掙錢。由此中國出了一些以掙錢為能事的人,加上有人一鼓吹,很多人真的把掙錢當作一件事,當作一種本事,當作一項事業了。
從掙錢能手,到很會掙錢的人,或財智人物。這就害了我這位親戚,他真的不知道掙錢是一種結果,是做了一種有價值的事情之後的一種結果。
你要不能給別人提供價值,別人憑什麼給你買單呢?
如果沒有做事情的本事,哪來掙錢的結果呢?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或者要學會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
我勸年輕人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學一點謀生的本事。少想一點投機上的事情,多幹一點長本事的實事。
2.人們為什麼要賺錢
在遠古時代,人們並沒有錢的概念,每天忙的就是尋覓食物。到了今天,大家都在忙著掙錢,為錢而活著。這到底為什麼?
記得有一次我約人來談共同創業,創立一個新的事業。
那人跟我說,掙錢還是很重要的,希望跟我一塊去掙錢,最好是掙大錢。最後沒談攏。
我的想法是,掙錢是一個結果,事情做成了,錢自然就會有。
我又不是神仙,不食人間煙火。我相信德魯克所說的,利潤是一個結果,檢驗你所做的事業有沒有價值。如果不掙錢,見不到利潤,表明這個事業沒有價值,浪費社會的資源和別人的錢財。
我曾經認識一個毛頭小子,就是那種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人。不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現如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戰略宏偉、願景誘人,一張口就是百億級公司,糞土當年萬戶侯。再細聽,我懂了。這些日子,他每天都要見十來波投資人,練出來了。
有人以為,企業就是一台印鈔機。
不妨簡單算算賬,一台印鈔機如果一秒鐘印10張一元,那麼一天就是86.4萬元,一年就是3億元。由此而論,這台印鈔機必須連續印30多年,才是100億元。
想想看,這些年輕人的膽子有多大,信口雌黃。
西方社會經過中世紀,終於明白一個道理,貧窮落後,落後挨打。那麼,如何走富強的道路呢?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轉變觀念。
至今為止,歐洲人依然保持著職業精神,認為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是神聖的,不工作的人是懶惰的,沒有職業的人是卑賤的。與此相聯繫,管理學始終強調,任何人、任何團隊都必須承擔價值創造的工作,必須參與到直接創造價值的活動中去。
即便是總經理或總裁,也要對價值創造的工作做出承諾,比如,開拓和維護大客戶。沒有人可以遊手好閒,不對價值創造過程做出貢獻。
賺錢對他們來說,對歐洲人來說,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使他們可以赤裸裸地表達自己的賺錢慾望或志趣。
用弗里德曼的話說,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就是利潤最大化。經過商業經濟的幾百年洗禮,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利潤與上帝的恩典,已經沒有多少瓜葛了。五月花船上的那些新教徒,已經被歷史塵封。
一些人把掙錢當作一種本事,並主張能掙會花,哪管死後洪水滔天。有一些人可以為金錢而出賣自己的靈魂。
毫無疑問,這不可能持續。
德魯克在世時,曾經發出過警告:你們這些企業精英,如果繼續這樣肆無忌憚地掠奪財富,整個人類將無法逃脫一場嚴厲的懲罰。
我相信,在一場社會觀念變革來臨之前,人們很難扭轉乾坤,也很難從賺錢的邏輯中擺脫出來。
3.賺錢有這麼難嗎
市場的法則是平等互利、對等交換。沒什麼本事,掙什麼錢呢?有了本事,掙錢還難嗎?
先學本事,學會本事,錢自然就會來。做小買賣的,請記住我的話:你比顧客懶,就掙不到錢;你比顧客貪,也掙不到錢。沒什麼本事,就應該勤快一些。沒什麼本事,心態就放平和一些。別見錢眼開,貪得無厭。
有人請教李嘉誠生意經,沒想到,他說自己從來不做生意,只交朋友。朋友交透了,別人請他幫個忙,生意也就做成了。
做生意有那麼難嗎,賺錢有那麼難嗎?想做一番事業另當別論,必須先練本事。創業乃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是匹夫之勇幹的事。
懵懵懂懂,想起一出是一出,美其名曰精益創業,失敗的概率幾乎百分之百。這樣做除了消耗父母養老的錢財外,還會喪失自己再度創業的勇氣。
那些越挫越勇,跌倒再站起來的人很少。至少你不會是這樣的人。
我原來住的小區中有一個創業者,他開了一家店,取名“愚心書屋”。他原以為這個小區老師多,生意一定會很紅火,結果無人問津,生意慘淡。
他見了我,想一問究竟。我說,有些人從小到大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甚至一些老師也抱守殘缺,只讀專業文章,而那些專業文章,全世界沒幾個人感興趣,只是圈子裡的人自己哄自己高興。
他好像懂了,似懂非懂,並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停業整頓。新店開張,取名“愚心餐廳”,讓人大吃一驚。
這回我忍不住了,前去探望,一問究竟。他認為,這院裡的老師備受尊敬,經常迎來送往,高朋滿座,餐廳一定賓客絡繹不絕。
我心想,等著吧!順豐都開到大學門口了,太低估老師的地位與品位了。果然,不久他又停業整頓,再度更新門臉,取名“愚心寵物商店”,依然沒有生意。他在街上瞎晃悠,大老遠就叫住我,說自己太背了,求我指點迷津。
我只能坦言相告,開店也是一種本事,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開店。我要知道如何開店,絕不講課掙錢。
再說了,現在的老師,多半都是空巢老人,兒女都在海外。他們把兒女之情全都寄託在狗身上,把兒女叫狗子,把狗子叫孩子。這些孩子輕易不會生病,照顧得好著呢,有病找好醫生。
幾天後,人去樓空,門上貼了張大紙條:門臉轉租。
創業者必須先看明白,這世上哪種業態是你喜歡的,先弄明白哪個機構做的事是你欣賞的。你先走近看看,別輕易出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弄不懂人家的門道,請不要出手。即便弄懂了人家的門道,不能確立自己的門道,構建不了自己贏的模式,也不能輕易出手。
創業者必須懷揣必死的決心,面壁十年圖破壁,一旦出手,志在必得。創業是真刀真槍的事,聽大腕兒神侃,覺得自己像是被開了腦洞,以為自己也行,大錯特錯。
人家是講演,你是真干,完全是兩回事。
你根本沒有見過大腕走麥城、受胯下之辱的時候。能在舞台上講演的人,都有飽經風霜的經歷,這些他們不會跟你說,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創業者必須找到質感,找到實質性的感覺,尤其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系統運行的套路,必須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