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Image result for 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Sponsored link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1. 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於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裡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也會有各自的感受,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向親人發脾氣,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

不要輕易動氣,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夫妻很重要。

Sponsored link

夫妻間好好說話,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裡,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

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1. 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

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

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嚴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經常誇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

Sponsored link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學習。

  1.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那樣的媽媽”。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並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後,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囉嗦,甚至因為囉嗦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囉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於讓他們無關的人。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Sponsored link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因為在意,你的話語有力量;因為關心,你的語氣有意義。

好好說話,冷靜但不冷漠,堅定但不堅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