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楊絳先生在百歲感言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Sponsored link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體面,是我們普通人都嚮往的生命狀態。可究竟什麼是體面?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通透。

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挑水砍柴,無非妙道。”

意思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道理往往隱藏在最細節的生活之中。

一個人要過的體面,並不需要金山銀山,也不需要萬人敬仰,只需內心的豐盈與富足。因為這樣的人能夠享受生活的平淡,不懼人生的暗淡。

變得體面是一種成長,是一個人從自我接受到被別人認可的過程。當你有了下面5個跡象,你就開始活得體面。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日本的生活達人鬆浦彌太郎曾經說過:“成功的天賦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習慣。”

鬆浦大叔用自己傳奇的故事闡釋了什麼叫“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他41歲的時候才開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擔任瀕臨倒閉的雜誌《生活手帖》的主編。

那時雜誌因為太老氣了,只能成為奶奶們身邊的讀物。

Sponsored link

但鬆浦上任後,並沒有抱怨事業的不順,也沒有逃避困難,而是踏踏實實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他每天思考的事情是教人怎樣釘好釘子、怎樣做出美味荷包蛋、怎樣收藏才最節約空間。這些都來源於生活,巧妙之處就是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上天總是會眷顧熱愛生活的人。

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生活手帖》重新回到大家的視線,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寶典。不久後,還蛻變成一本能發行100萬冊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在擔任《生活手帖》主編之前,鬆浦其實只是一個從美國回來的“落魄”海龜。

為了討生活跑到美國,卻遭遇了更大的困境:沒有朋友,語言不通,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

每當他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孤獨?”心情便比在日本時更消沈。

於是他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最需要什麼,如何走出生活的窘境,鬆浦的生活哲學便開始萌芽了。

他開始從小事開始做起,例如:訓練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打開心扉、以及如何去生活與生存,把如何做好每一件小事都形成一種習慣,甚至還自創獨有的程序和步驟。

他把這些積累和習慣都帶到了《生活手帖》。現在,他是暢銷作家,雜誌主編,書店老闆,讓自己的生活理念影響了成千上萬的普通人。

真正的體面就是來源於生活,當一個人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時,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價值。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

Sponsored link

李開復說:“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永遠精力充沛、永遠有用不完的時間,工作、社交、生活、興趣什麼都不落下。我想說,是因為我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世界上唯一公平的是時間,那些看似“三頭六臂”的人都是善於管理時間的。

養成了超乎常人的自律,你就能享受時間紅利的正向累積,猶如做了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一樣,時間越久,收益就越高。

體面,是一份來自時間的餽贈,越愛惜它的人,越活得自在。

有一次,遇到知名的作家李筱懿。我問她:“你寫出那麼多好文章的秘訣是什麼?”

她笑著說:“其實很簡單,我每天給自己定下三萬字的閱讀計劃。”

無論多忙,她總會在時間列表上添上讀書這一項,為了這幾個小時的閱讀時光,她會讓自己提高工作的效率。

做任何事情除了天賦外,更需要的是積累。你對別人的望塵莫及,來自她日復一日的點滴積蓄。

聰明的人都懂得規劃時間的力量,善用時間,讓你可以在普通生活外開闢出更多的可能性。也許其中的一兩項努力,就會變成你的一技之長。

在這個知識就是競爭力的時代裡,一技之長可以讓你拋開同齡人幾條街,讓你活得更體面。

所以,當一個人越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能越早享受時間的紅利,自然也會越活越體面。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懂得管理自己的空間

Sponsored link

有人說:“一個人的房間裡藏著自己的生命狀態,房間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

起居坐臥、工作閱讀、煮飯品茶、休閒娛樂,日常所求,除了安逸舒適,還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房間裡丟滿雜物,廚房裡滿是油煙,地板上全是污漬,這樣的人說自己“體面”,是不值得相信的。

提到空間的管理,我想起了管理大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家中的雜物,清除內心的廢物,讓環境變得清爽,也使心靈煥然一新,從而變得通達自信。

會空間管理的人,可以把三千的傢具住出三萬的效果。反過來,如果你不懂得“住商”的重要性,即使錦衣玉食,也會過得很掉價。

在這個商品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多人都只懂得買買買,讓很多不必要的物品堆滿了房間,屬於自己的空間越來越有限,生活也越來越壓抑。

懂得管理空間的人,能夠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慢慢地從關注物品轉變為關注自我。

其實,生活的品質不是取決於物質,而是取決於空間。喬舒亞·貝克爾在《極簡》一書中總結的那樣:減少20%的物品,提高80%的生活品質。

就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崇尚的極簡主義,讓北歐成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地方。

當一個人懂得處理物品與自己的關係時,生活的空間就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舒適,自然就會越活越體面。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不再和他人比較

Sponsored link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很多人特別愛跟別人比較,總是拿著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結果活得非常侷促。

俞敏洪曾經非常自卑,特別進入北大後,因為自己出身低微,總覺得和別人差距太大,抬不起頭來。

為了縮短差距,他把自己逼得很緊,總是在不停地看書,起早貪黑地學習。

大二那一年,他瘋狂地學習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最後他用力過猛,大病了一場,被迫休學一年。停學一年。

那一年,俞敏洪思考了很多,也潛心讀了200本自己喜歡的書。

生病讓他明白自己過得好不好跟別人沒有任何關係。他放下了過去的急功近利,他開始不再跟同學們比較,轉而與過去的自己比,享受每一天的進步。

這份心態的改變是他事業起飛得第一步。。

體面從不來源於別人的讚歎,更不是靠踩低別人而獲得的。真正的體面,是懂得自己的界限,在適度的範圍內,每天精進自己。

這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踰矩。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一個人開始活得體面的5個跡象

學會和解,接受現實

世界上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Sponsored link

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事情只能接受。

然而,很多人總是糾結於別人的事,甚至老天的事,總是在感慨為什麼老天那麼不公平。

坦白的說,這些痛苦都來自於自己。

著名的作家張德芬早年生活並不順遂。

她把不幸的原因推在父母的身上,覺得他們從小干涉自己的感情生活;覺得自己運氣不好,遇人不淑;怪丈夫不懂的體諒自己,不夠愛自己。

這些想法,讓張德芬很痛苦,越是把這些原因推給別人,她所陷入的痛苦就越大。直到她辭去高薪工作,潛心做身心靈修養,才慢慢地開心起來。

她花了七年的時間研究關於身心靈修養的書籍,寫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她找到了不一樣的自己,學會臣服於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現實,懂得與過去和解。

張德芬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從改變自己做起,她發現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一切皆因自己而起。

身心靈的修煉,讓張德芬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活潑。

快樂的人總會更幸運,這種幸運來自表裡如一的得體,身體和心靈的和諧會讓一個人閃閃發光,這就是做自己的魅力所在。

說一千,道一萬,體面,就是做自己。

不惑於外物,不執迷於他見,堅持自己的生活信條,懂得善待生活中的他者。這樣的你,也許沒有金山銀山,不是達官顯貴,但你依然可以活得通透自在。

體面的人生是一場自我修煉,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懂得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體面,僅僅從一個人真正開始關注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