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人討厭胡歌?
最可愛的回答是:因為沒有理由去討厭一個十年前是李逍遙,十年後是梅長蘇的人。

2004年,胡歌接拍了《仙劍奇俠傳》。
張揚不羈的少年李逍遙,讓他一夜成名。

自此,胡歌成了古裝劇的心頭好。
《天外飛仙》裡痴情的董永、《少年楊家將》中馳騁沙場的楊六郎、《射雕》裡憨厚帥氣的郭靖……
一系列古裝美男角色接踵而來。胡歌紅得一塌糊塗。
隨便打開一部電視,都能看到他的臉,走到哪裡,都是粉絲鋪天蓋地地追捧和愛慕。
然而,名利帶來的歡愉很短暫。
那天,看到電視上的自己,明明不同角色,不同姓名,卻始終逃不脫“李逍遙”的影子時,胡歌沮喪了。
他想做的,是演員,不是明星。
為夢想,需要敢於捨棄。
於是,當紅的胡歌,推掉如雪的片約,在別人看傻子一樣的目光中,跑去演不賺錢、沒曝光度,但最能磨練演技的話劇去了。

▲ 胡歌參演話劇《如夢之夢》
這一演,就是一年。他的演技突飛猛進,也因此得了製片人侯鴻亮的青睞。
才有了後來讓他獲得金鷹節雙料視帝的《瑯琊榜》和《偽裝者》。
十年前瀟灑不羈的李逍遙,十年後沈穩內斂的梅長蘇!
胡歌,徹底脫胎換骨了。而他,並不滿足。
他說:“演戲不能一直往外掏東西,需要有東西沈澱下來。”

於是,《偽裝者》和《瑯琊榜》大火時,他再次消失在人們視線中,出國進修去了。
他說,懂得空,才會滿;懂的滿,才會進。
於是,他推掉了近億元的邀約。徹底沈澱下來。
直到2017年,才帶著《獵場》強勢回歸。
經歷過一夜成名、也經歷過生死危機的胡歌,正如瑯琊榜裡,梅長蘇所說:既然活了下來,便不會白白地活著。
無論外面的世界怎樣繁華,他始終獨守著自己固有的節奏,在命運的長河中,一次次逆流而上,去做最正確的自己。
於他,李逍遙是過去,梅長蘇是現在,只有胡歌,才是將來。


如果說胡歌是因為內心的堅守,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始終保持著清醒。
那郭德綱就是因為這份堅守,在人生最低谷時,也不曾放棄堅持。
郭德綱本來可以過得更好的,可偏偏他有個自己搞相聲的夢想。
抱著這個夢想,1995年,郭德綱和李菁、張文順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

可惜生意慘淡。時常“台上一個人,台下一個人”。
很快,連房租都付不起了,還遭遇了前妻離婚的窘境。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說:當你被生活逼得退無可退時,即是重新燃起希望的開始。
面對一系列打擊,郭德綱內心卻更加堅定了。
如果夢想能一蹴而就,那還叫夢想嗎?他不甘心放棄。
窮的時候,他把掛麵熬成糊糊,配上大蔥,每天吃“糊糊配大蔥”。
沒錢坐車,他徒步走回家。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凌晨4點,腳上磨得全是泡,眼淚嘩嘩直流。

沒錢交房租,房東在門口罵了半個小時,他不敢開門。
發高燒了,沒錢,賣了傳呼機,才買回三包感冒藥。
為了討生活,郭德綱去安徽台做節目主持人。
條件是,在繁華路段弄堵玻璃牆,他必須在裡面生活48小時。
被觀眾當猴子一樣耍,卻不得不裝出滿臉笑容,這難堪,讓郭德綱幾乎要崩潰了。最終,他全都忍了下來。
一切苦難,源於夢想。
也因為夢想,他才甘願去承受這一切。
“但凡一個有文化的人,說‘讓他來’,我就認投了呀。我願意給你當狗……”
這話聽著何其悲涼,卻昭示了他對相聲的不悔之心。
一切直到是2004年,遇見老師侯耀文後,才慢慢好走了起來。
如今,德雲社早就火了。
但這一路走得有多艱辛坎坷,悲涼悽慘,只有郭德綱自己清楚。
這世界,沒有誰能無緣無故的成功,可如果沒有堅持,是一定不會成功的。


堅持,看似很容易,誰都可以開始,但一天,一週可以,一年,一輩子,又有幾個人呢?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天對他的學生說:
我們今天不講哲學,只要求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把手往前擺動300下,然後再往後擺動300下,看看誰能每天堅持。
過了幾天,蘇格拉底上課時,他請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結果,90%以上的人舉起了手。
過了一個月,只有70%多的人舉手。
過了一年,只有一個人舉手堅持了下來。
這個人,就是柏拉圖。

這個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卻放棄了。
我有一朋友,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她鬥志滿滿。
可後來別人都勸她:“你做那麼好有什麼用,還不是和我們拿一樣的工資。”
她想想,也是,便放棄了。從此過上得過且過的生活。
後來單位裁員,她成了第一批。
再找工作,才發現這些年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會。
她後悔:“如果當初我不聽她們的話,能堅持下來就好了。”
如果當初,她堅持下去,應該還有兩條路可以走的:留下來不在裁員名單中,或者技術傍身找到更好的工作。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也不曾賣後悔這藥。
從當初選擇放棄開始,有時就已經放棄了未來無數中可能。


堅持難,始終堅持初心更難。
堅持初心,是不在意外面世界如何繁華,始終獨守內心的寧靜。
作家蘇童因為《妻妾成群》名聲大噪。
上門採訪者、崇拜者絡繹不絕,但蘇童很冷靜,他對記者說:
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我是過室內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靜,現在更安靜。
堅持初心,是不在意別人的誹謗,議論,始終清醒的做著自己。
知乎上那個“為什麼沒有人討厭胡歌”的問題,還有一個點贊好幾千的答案:因為除了作品,他從不打擾大家。
別人買通稿,上熱搜,而他火是因為他的名字。
《北京女子圖鑒》中,顧映真對陳可說:人生到了後半段,敵人就只剩下自己。
其實何止後半段,整個人生的過程都是在與自己做著鬥爭。
是否會在繁華世界中迷失?是否會在他人的閒言碎語中妥協?是否會在自己的情緒中畏懼?
唯願你,為夢想,逆光依然無懼。
唯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