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作者: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

Sponsored link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生活中,很多人無論看到什麼,都喜歡品頭論足,在第一時間就給出各種主觀性的評價。

而且,認知水平越低的人,就越容易隨意評價。

比如,某人突然暴瘦,有人就會說:她一定是受了情感刺激。

《匹諾曹》裡面的大嬸,就受到過這樣的誤解。

大嬸兩個月暴瘦20公斤。在兩個月前的同一時間點,前夫娶了一個漂亮女人。

所以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嬸是受了情感刺激。

而實際上,大嬸是為了救自己患上晚期肝硬化的女兒。她需要減掉30公斤體重,才能把肝臟移植給女兒。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再比如,在地鐵或者公交車上,有人沒有及時讓座,很多人就會評價:這個人缺乏愛心,道德水平很低。

入圍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網逝》,女主角葉藍秋,在公交車上就拒絕了給老大爺讓座。

網民們看到視頻後,開始各種謾罵,他們認為,只有一個道德意識很差的人,才會拒絕給老人讓座。

而真實情況呢?在公交車上,是葉藍秋剛剛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時刻。然而,急於評價的人們,不會關心背後的真相。

Sponsored link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人認知水平越低,就越喜歡隨意評價呢?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急於評價,是認知上的偷懶

去年劉德華由於流感導致喉嚨發炎,無法按照預定時間開演唱會,很多歌友要求退票。

就有網友在社群裡宣佈:“劉德華肯定不會同意退票,他怎麼可能捨得把裝到口袋裡的錢拿出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事實是,劉德華後續做了一系列工作,來完成退票事宜,還承諾需要的時候會自掏腰包。

儘管後續發展,直接打臉了很多人最初的推斷性評價,但也沒有改變什麼。再有事情發生時,還是有很多人在完全沒搞清楚之前就評頭論足。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安人心智集團董事長陽志平老師說:“評價別人是一件最沒信息含量的事情,相當於用一個標籤固化對方。”

很多時候,我們急於評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急著用標籤固化自己的認知。

有了這個評價,當我們回想這個人或者這件事情的時候,腦袋裡會浮現出明確的特徵、形象,這讓我們的大腦會收穫一種“確定感”

為什麼大腦偏愛確定感?因為我們的大腦很懶,它非常討厭模糊性的東西,模糊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思考。

而認知水平越低的人,就越害怕思考。所以,為了避免思考,他們會更加青睞用標籤管理對人對事的認知。

說到底,就是把個人視角當做通用指標。

Sponsored link

一旦他人不符合這個指標,評價性語言就會呼之欲出。甚至可能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杠精”。

學會跳出自我視角,才能看到真相,看到世間萬物的多樣性,對不同有一份尊重理解之心,不會隨時把評價脫口而出。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越是僵固型思維,越喜歡隨意評價

暢銷書《終身成長》裡曾提到兩種思維模式:僵固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僵固型思維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受限於天賦,終其一生,一成不變。

而成長型思維,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會在後天的學習和努力中,不斷得到發展。

這兩種思維模式之下,導致一個人對他人,對一件事情,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僵固型思維會認為別人此時此刻展現出來的特質,就是這個人未來一生的特質。而成長型思維的人,看到同樣的特質,會認為只是此時此刻的某種特質而已,未來隨時有可能會變化。

所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急著做評價,下結論。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可成長性,所以不會急於做評價。

他們看不到可成長的空間,看不到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會把評價性詞語脫口而出。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能看到一個人的可改變性,可成長空間,所以認為“評價”行為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

對此我也深有體會。

Sponsored link

曾經我也是僵固型思維模式,在和他人的接觸中,一旦他人的行為,表現出我所不能接受的部分,我通常都傾向於給個終極評價。

比如,這個人“摳門”,“固執”,“太偏激”等等。

當我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後,再在出現相同的情況,我的思維發生了改變。

其實,每個人都會改變,都有成長的可能性,所以對某人當時此刻表現出來的特質,反倒沒有那麼在意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不隨意評價,是你的頂級情商

那麼,該怎樣破除隨意評價的習慣呢?

最可行的方法是,每當你急於用性質類的評價下結論時,你就試著轉換成對“事情”“事實部分”的觀察。

你可以說,這件事情本身是什麼樣,以及可能會存在什麼樣的具體問題,而不要直接下定論。

比如,回到我們開始提到的劉德華演唱會事件,你可以說,劉德華由於身體原因,導致無法正常演唱會,接下來,歌迷退票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針對事實部分,用可能性的措辭,就會留出足夠的餘地,來後續調整自己的認知。

當我們把關注點真正放在事實部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做蓋棺定論的衝動,沒有之前那麼強烈了。而且,把關注點放在事實部分,也有助於我們耐心等待真相浮出水面。

別用標籤管理自己的認知,這是一種偷懶行為,會讓你扭曲認知,遠離真相。

學會用事實管理認知,儘管有點麻煩,卻能讓你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Sponsored link

認知水平越高的人,往往對評價性措辭,往往更加謹慎和保守。

事實上,不隨意評價別人,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認知升級。

每逢你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是多樣性的,而且,充滿了可改變可成長的可能性。

當你不再脫口而出各種蓋棺定論後,你的世界,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