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潰30歲中年人的不僅是房貸,而是對躺賺的誤解

最近我被一群躁動不安的朋友們圍追堵截,紛紛打聽我們劇組近期的招人動向。

Sponsored link

在他們的眼中,我的工作就是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和明星打打交道,隨便玩玩就把錢賺了,這簡直就是他們的目標:“躺賺”!

可事實是,我這工作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卻紛紛想出去。

但凡同行小聚吐槽,亙久不變熱衷討論的話題就是:如何轉行,怎麼能夠趕上風口,躺著就把錢賺了!

說到躺賺,請各位閉上眼睛,想想自己會做哪種白日夢:

搖身一變成為網紅,做做直播就廣告費拿到手軟?

把頭像換成楊超越,不用努力就能考第三?

羨慕信小呆,接住從天而落的餡餅,成為2018最讓人羨慕的“中國錦鯉”?

幻想在投資界叱吒風雲,買買基金股票就賺得盆滿鉢滿?

是的,也許這些都是你夢想中從天而降的幸運。然而,望而不得卻總是人生常態。

難怪現在我身邊的朋友都說: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是1000萬房貸、不是100萬賬單,而是:成功總是來得那麼緩慢而煎熬。

然而,你可真的知道,這些“快速躺賺”背後的真正邏輯?

躺賺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到2018年,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

過去的一年可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可以“躺賺”的一年。只要不買股、不買基金、不買幣、不買P2P,躺著不動,你就跑贏了你周圍99%的人。

這當然是一種嘲諷,在投資界,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躺賺!

Sponsored link

股票牛市、暴漲的房市、被炒到天上的比特幣,包括過去十年的剛性兌付,都是是中國金融體系中的一種特殊現象。

  • 拿剛性兌付來說。

最早,這是管理層對金融機構的硬性要求。但並不代表每個項目都是沒有風險的,出了風險由金融機構來進行兌付,或者索性再發一個產品來填補窟窿。

話說,這行為以前叫做“拆東牆補西牆”,是龐氏騙局的雛形。

擊潰30歲中年人的不僅是房貸,而是對躺賺的誤解

長此以往,風險自然慢慢浮出水面,成為金融體系不可承受之重。

  • 再說牛市。

2018年初,牛角都沒有真正露出,興全基金發行了一隻股票型基金。

一天募集高達327億!要知道,很多基金規模連100億都沒有,更別說300億這個金字塔尖閃閃發光的數字。

當時的情況是什麼呢?

A股從熔斷以來,第一次漲到3500點附近。多少盼著大賺一筆的人高呼:牛市,你終於來了!紛紛衝入股市,準備跟著升降機“躺賺”一次。

然而不久,A股即從3578高點一路下跌,2018幾乎跌了一年。真的“躺著”那批人估計到現在才剛剛回本。

擊潰30歲中年人的不僅是房貸,而是對躺賺的誤解

你看,躺賺這件事,從來都沒有理所當然過。應該說,從來都沒有在大眾的思維方式裡理所當然過。

Sponsored link

所謂的“高收益,低風險”、“不動腦,就博傻”都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

從這個角度看,大眾對躺賺的痴迷,不過是現代人強壓下的焦慮——不安全感如影隨形,不敢生病、不敢失業、不敢生娃。

所以,“幹一票即成財務自由”,恰好能給我們這群高壓人群舔一記傷口,吹一縷春風,將內心深處關於經濟焦慮、財富自由的小宇宙重新點燃了起來。

那麼問題又來了,躺賺真的是個偽命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