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提倡珍惜時間、把握今天,但是始終很難做到。

Sponsored link

美國暢銷書作者賴恩·霍利迪通過分析古老的斯多葛主義哲學得出了一份把握今天的生活指南,主要涉及早起、馬上行動等10條原則,希望幫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時間、把握今天。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現在,你仍然活著。

如果你渾渾噩噩地度過接下里的幾個小時,一天馬上也就過去了。

你不可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在明天,你可能會遇到一堆問題。

比如,來自醫生的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你也可能在流感中醒過來,然後在床上度過接下來的一週;還有可能,你永遠也醒不過來。

在今天剩餘的時間裡,你有幾個選擇:

隨便應付過去,繼續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情以及把握今天。

選擇把握今天是顯而易見的正確選項,但選擇了它並不意味著能夠容易做到。

自從我們出生以來,身邊就圍繞著各種“把握今天”的勵志名言。

Sponsored link

比如著名的拉丁短語carpe diem(翻譯為活在當下,抓緊時間)或者其他類似“把握今天”的標語、口號,它們出現在各種咖啡杯或者勵志海報上。

事實上,關於“把握今天”的口號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年前寫的一首詩。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甚至可以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一直在追求“把握今天、活在當下”。

但說口號是一回事,具體做起來是另一回事。

古人很難做到把握今天,我們現代人也是。

幸運的是,在古羅馬的郝拉斯時代就出現了一批賢者,尤其是斯多葛學派一直在追求尋找制定把握時機的策略。

雖然這些策略並不是萬能藥,能幫助所有人解決時間的問題,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還是有參考學習的價值。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這些策略。

一、早起

19歲的時候,我在大學裡第一次讀到了馬可·奧裡略的著作《沈思錄》。

作為一名剛上大學的新生,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境,總是沒有動力早起去上早自習。

Sponsored link

而《沈思錄》這本書第五卷的開篇段落就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的早起的激勵很大。

這段話是這樣描寫的:

黎明時分,當你掙扎著不想起床的時候,告訴自己:作為一個人,我必須去工作。

如果我生下來就是為了工作的話,我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工作就是我被帶來這個世界的目的,那我就應該去工作,而不是繼續躺在被窩裡取暖。

雖然被窩裡很舒服,但難道我們的誕生就是為了感受被窩的暖和嗎?

這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情值得體驗。

確實,作為人類我們也需要睡覺來休養生息。

但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作息總是有所限制的,就像飲食,人類就不宜暴飲暴食。

如果你總是躺在床上,就違背了人類睡眠時長的規律,睡太多了。

馬可·奧裡略不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作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男人,還在責怪自己賴床,真的蠻可愛的。

他不想從被窩裡起來,不想把腳放到冰冷的地板上,就像我們大多數一樣。

但不一樣的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虛度光陰。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但丁也有類似的說法:

躺在毯子裡面是不可能成名的。

你必須站起來,通過早起然後實現人生目標。

只要你早起了,其實你就獲得了勝利,接下來一整天你要做的事情都會相對順利。

早起能讓你在分心和受到干擾之前就開始工作。

比如我,我在早上6:30左右起床。

到了上午9點或者10點,我已經和家人吃完了早餐,寫了足夠多的東西,然後就可以出去散步了。

Sponsored link

接下來的時間,都是作為我早起的額外獎勵,可以自由安排。

二、馬上行動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症,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

我們經常對自己說:

哦,這件事情我肯定會做,但不是現在。

這個星期晚些時候我有時間,那個時候再做。

諸如此類,我們總是給自己各種理由拖延,甚至會打著效率的名義名正言順地拖延,自以為是地堅持最後一刻的效率更高。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正如史蒂芬·普萊斯菲爾德所說:

我不會告訴自己,我永遠不會寫我的交響曲。

相反,我會告訴自己:

我要寫我的交響曲,從明天開始寫。

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認為推遲做某件事的效果更好,因為我們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做更充足的準備。

但事實上,等待的過程只會增加我們不做某一件事的概率。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斷出現,打擾我們原本的計劃。

還有一個事實是,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幸運去擁有明天。

Sponsored link

就像塞內加在《論生命之短暫》寫的那樣:

拖延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它讓生命流逝,並通過承諾未來以否定我們的現在。

生活最大的障礙就是期望,它過於依賴明天而忽視了今天,讓整個未來都存在於不確定性中。

所以我們需要立即行動,進行生活。

你永遠也沒有辦法預測未來。

所以現在、此時此刻是你回覆郵件、閱讀一本書以及鍛煉身體的最佳時機,不要浪費這個時機。

三、把電子產品放在一邊

塞內加經常寫關於時間的文章。

他最引人注目的觀點之一是:

人們往往執著於保護自己的金錢和財富,卻忽視了一件他們永遠無法挽回的東西——時間。

塞內加說:

並不是我們人類的壽命短,而是我們浪費了很多時間。

現在的人們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平均超過了5個小時。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用塞內加的話來說:

這意味著一年當中有76天、將近11週的時間,大部分人們都是在分心走神中度過。

《數字極簡主義》一書中,卡爾·紐波特解釋說:

移動設備的發明者以及社交平台的的建設者,他們都不是你的朋友,你也不是這些產品設計者的客戶。

本質上來說,你只是這些產品設計者賣個廣告商、應用程序以及數據提供商的產品罷了。

有數據表明,現在普通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已經超過了2600次。

Sponsored link

在這2600多次打開手機的時間中,如果拿出十幾次刷手機的時間去拿起一本日記本、一支筆、一本書,或者用在認真工作、陪伴親人上,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我們花五個小時的時間用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分心和玩手機,那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呢?還有什麼事情沒辦法做完呢?

四、不用試圖做到完美

為什麼我們開始某項工作或者持續完成某項工作會很困難?

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太期望完美,或者堅持一些不太可能的標準。

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

完美也可以變成為痲痹。

如果你想把握今天,那你就必須滿足於現狀。

馬可·奧裡略也說過:

不要期待柏拉圖的理想國。

他說: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荊棘,就繞過去。如果你的食物嘗起來很苦,就扔掉它。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前進,並且取得進步。

高效的作家知道,每天堅持寫四頁左右的爛作品是保持創作力和克服寫作障礙的方法。

不用對自己期待過高,或者要求自己的工作完美無缺。只要要求自己去開展工作就行,僅此而已。

舞蹈演員特維拉·塔普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就是走到馬路上,然後鑽進出租車。剩下的時間就交個健身房,至於如何練習、獲得靈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五、擁抱變化

塞內加在他的書中寫道:

有些人缺乏緊迫感,無法追隨自己的內心過真正想過的生活,也沒有辦法突破現狀。

人們很容易固步自封。

如果我們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就一直情緒低落,對失敗和錯誤感到悶悶不樂,陷入情緒的泥潭而忽視了現實。

人生苦短,如果不改變、不嘗試、不冒險,人生很快就結束了。

當你之前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再讓你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時,繼續保持之前的習慣無異於浪費生命。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我和我的妻子住在特克薩斯州的一個小農場裡面。當人們聽到我們住在農場時,他們的反應都很有趣。

有些人會說:

我一直想做這樣的事情。

也有人會說:

住在這樣的農場裡面是我的夢想。

然而他們都沒有付出過實際行動。

我和我的妻子之前也住在城市裡面。

政府沒有說不允許我們住在城裡,也沒有任何的外在壓力迫使我們住在農場。

只是我們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搬到了農場。

如果你想過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或者你想實現你的夢想,你就必須要接受改變、立即行動。

如果你想去環遊世界,那就意味著需要放棄現有的一些東西然後輕裝上陣。

如果你想擁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當老闆,你就得離開現在的公司。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現在馬上行動,而不是等到將來,或者等你了解各種細節之後再行動。

六、做事不要半途而廢

曾任英國首相的阿瑟·韋爾斯利對自己的要求是今日事今日畢,他從來不會半途而廢。某項工作一旦開始,他便會堅持把它完成。

所以在他的生活中,從來不會出現13項待辦項目同時等著處理的現象。

馬可·奧裡略和塞內加在他們的作品中都談論了如何平衡生命中的每一天,或者把每一個今天都當做是生命最後一天來過。

一旦你明確自己的目標,你就需要考慮事情的優先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然後開始行動直到你完成這個目標。

優先級的排序至關重要,決定了行動的方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目標完成的質量。

不要半途而廢,並且將所有事情進行優先級排序,那麼你的待辦事項只會變得越來越少。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在一天開始的時候,我會明確當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並且列成清單,然後在一天結束之前完成這項清單,這讓我得到巨大的滿足感。

這些處理原則幫助我管理時間,激勵我更好地努力完成更大的目標。

對我來說,看完一本書不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是由一個個章節的小工程組成。

我不會給自己設立類似一天看完一本書的目標,而是分解到每個小章節,我會坐下來認真地沈浸於書本的每一個章節,而不是囫圇吞棗地看完一本書。

七、消除恐懼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妻子埃莉諾·羅斯福有一條偉大的原則:

我們必須去做我們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你了解她的生活,你就能發現這個偉大的女性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努力實踐著這一準則。

她克服了羞澀,最終成為一個公眾人物領袖。

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美國第一夫人,但卻克服了性別歧視,改變了大眾對第一夫人的刻板印象,讓第一夫人成為了獨立自強的代言人。

她就是羅斯福總統那句名言的化身:

我們唯一值得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如果你總是害怕,你就不能把握今天;如果你害怕冒險,你就不能從生活中收穫更多。

生活中你想要的所有美好的一切,都需要你克服恐懼、勇敢前行,害怕、恐懼只會阻礙你的進步。

斯多葛學派一直想讓大眾了解,我們能做的遠比我們想像得多,人的潛力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

只要我們選擇相信,忽略腦海中發出的質疑的聲音,勇敢前行,我們就會擁有強大的力量。

古代的哲人們,無論是馬可·奧裡略,還是姆斯·斯托克代爾,都經歷了無數曲折失敗。

只要你願意去了解,你會發現,先哲們一直在努力做那些別人認為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事情,在一開始,甚至他們自己也認為可能做不到。

今天的我們也是如此,需要在質疑中前行。

八、不要延遲你的幸福

即使在古代,人們也經常會陷入遙遠之後的幻想。認為在很遠的未來,他們會突然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最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塞內加寫道:

你會經常聽到人說,“當我50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安享晚年”;“當我60歲的時候,我就要放棄自己的工作”。

諸如此類,人們經常會推遲自己的安排。

可是誰能保證你真的能長壽呢?你安排的老年計劃真的能按自己的意志實現嗎?

等到老年了才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等到不能勝任工作的時候才願意花時間提升智慧,難道你不會因此而感到羞恥嗎?

等到生命快要結束了才開始真正的生活,那時候就一切都遲了。

活在當下最重要。

如果你經常不滿意現在的工作,或者現在擁有的一切,那麼你是不能做到活在當下的。

你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實現。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更多的金錢、權利、名譽都不是最終的答案,活在當下才是。

現在拼命賺錢,然後等到老了再去買一艘快艇以及湖邊別墅,這簡直是對生命的浪費。

當然這並不是說提倡不計後果或者不負責任,而是說,不要用你的今天去換你努力追逐的明天或者說是遙遠的希望。

九、追求完美的自己

關於行為準則,我最喜歡的一句表達是:

任何一件小事都體現了你做事的方式。

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揭穿了一個謊言——如果一件事情不重要,就可以隨便應付的謊言。

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不管它重不重要,我們都應該把它做好。

那些經常說“我不關心這份工作”、“我一點也不在意這個電話”、“對我而言,這些事情說明不了什麼”的人們,他們都沒有做到活在當下,而是活在他們的自我認知中。

趁現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如果現在你連小事都不願意、不努力去做,那要等什麼時候才能去做事情呢?

我喜歡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原則,他是一位從奴隸制度中倖存下來的哲學家,他的影響力足以媲美皇帝。

即便如此,他仍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遵守自己的原則:

你要等多久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你已經得到了自己認可的原則,那就應該遵守這些原則。

既然如此,你還在等什麼呢?在等怎樣的好老師來幫助你提高自己呢?你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而是一個成年人。

如果你現在還是經常粗心大意、懶惰,總是拖延,那麼你將毫無進步。直到你老去、死去,你仍然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

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像一個成熟的、追求進步的成年人一樣生活。找一條原則時刻提醒自己,並且永遠遵守這一原則。

十、死亡警告

斯多葛學派中被證明最有效的方式是令人恐懼的,因為它要求我們專注於一個可怕的事實:

我們終將死去。

專注於這個事實看上去有些病態,甚至對把握今天有適得其反的作用。

如果我們終究都將死去,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把握今天?

生命之所以重要,就因為它是有限的。

一旦沙子穿過生命的沙漏,就不可能返回。死亡賦予了生命的意義,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性。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費,普通人該如何把握時間?

在我的口袋裡,一直裝著一塊死亡警示牌。

牌子的正面是一個被頭骨和花朵裝飾的沙漏,它們代表著生命、時間和死亡。

死亡警示牌的背面是馬可·奧勒留的話:

你現在就可以脫離現在的生活,重新思考、表達和行動。

每一天我都帶著這塊牌子出門,它無時無刻激勵著我。讓我迎接挑戰、變得更優秀。

不把明天的到來當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明天本來就不是確定能到來的。

它提醒我收起我的手機,提醒我專注於眼前的工作任務,因為每一次行動都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做這件事。

它還提醒我要為自己爭取最好的,如果不是現在去爭取,那還能等到什麼時候呢?

今天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也可能是你的最後一天,但也可能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