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現在年輕人,做什麼都猴急。

Sponsored link

能不急嗎,朋友圈才火了幾年,就被年輕人拋棄了。你去問問身邊人,還有幾個堅持從頭刷到尾的。

抖音正當時?Vlog你知道伐,都說是下一個風口了。

上個風口還沒趕上呢,每天都有新的關於風口的神話被傳頌。

為了揪住神話的尾巴,每個人都恨不得走路帶風,一小時掰成兩小時花,刷牙洗臉都在上薛教授的經濟學課,還是2倍速的。

到了2018年底,裁員潮來了,資本不熱了,雞湯也賣不動了。

應了那句話: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能走得更遠。

所以2019年,我身邊的很多人反倒不著急了。

因為我們重新開始相信:真正的有所成就,只能是慢慢來的。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37度2。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Sponsored link

看穿“冰川錯覺”陷阱

人生沒有速成

聽多了雞湯故事,容易錯覺成功是憑運氣。

但首先你需要從觀念上理清:口口相傳的速成故事很多是經過包裝或不客觀的。

本質上,成功依舊緩慢而煎熬。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堪稱“同齡人已經拋棄你了”的文章範本。

表面看,她的故事是這樣的:畢業7年,年薪60萬,總能遇到“伯樂”賞識,也從沒聽說她的工作苦或累。

似乎她的標籤就是“貴人運爆棚”,錦鯉本鯉了。

可實際上,她2011年畢業進律所時底薪3000,加上所有津貼年薪也才不到6萬;工作多且雜,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

就這樣挨了四年。四年後,她跳槽到年薪15萬的新職位,卻依然是跑工地、加班、早8晚10站樁式替客戶維(chao)權(jia)。

又過了三年,她一躍成為風控總監,這時的年薪已達60萬。

校園時代,她是我們一群人裡最活躍、受歡迎的,畢業之後,她是周圍同學裡工作最辛苦、工資最低的,且一熬就是4年。

Sponsored link

她靠的是日日年年、隨傳隨到的踏實,和遠超常人的堅毅、隱忍和篤定,把高壓和高強度融為7年的日常,這才是“畢業7年,年薪60萬”的真相。

但相比這種“寡淡無趣”的職場經歷,人們更喜歡聽那些引起顱內狂歡的“暴紅、暴富”成功神話。

因為如果不主動去求證“成功故事”背後的真相,忽略背後漫長的鋪墊,成功的確看起來易如反掌。

加拿大手繪作家、Google和Apple內訓師Sylvia Duckworth曾在《一篇作品的艱難誕生》裡舉例,將這種“選擇性忽略”描述為“冰山錯覺”(The Iceberg Illusion)

人們容易只看到外露的成功瞬間,看不到隱藏在其下的心酸、失敗、磨煉。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實力和機遇都是用日夜的努力工作、犧牲、堅持和失望換來的。

想成為“神話”,首先要明白造就神話的人,背後的付出之巨大,本身就是一個神話了。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巧用複合效應

讓成長更高效

矯正了心態,明白成功的本質其實是量變引起的質變後,你還需要策略,要聰明的精進。

Sponsored link

先來做一個實驗。

你和朋友一起去公司應聘,有兩種類型的工作可供選擇:

A.每日工時8小時+薪水每週10美元,10%的複合增長率,工作技能需有長進;

B.每日工時8小時+薪水每月5000美元,無增長率,也無需技能提升。

你怎麼選?

我想權衡多種因素之後,你肯定會慎重地選擇A。

但現實中,很多人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高薪和安逸的B。

下面表格中計算了兩種選擇的後續收益:

 

薪水實時累進數 A B
1月 51 5000
2月 126 10000
3月 235 15000
……
12月 15541 60000
16月 86762 80000
17月 127080 85000
18月 186108 90000
24月 2219271 120000

假設你選擇A從零奮鬥,朋友選擇B高薪和安逸,第1-12個月,朋友都在春風得意,而你則窩囊吃土。

但到了次年4月,形勢將瞬間逆轉。你的累計薪酬將首次超越你的朋友,而後,一騎絕塵。

真正的碾壓,這時才剛剛開始。除了幾何遞增的薪水之外,你還收穫了精進的工作技能。

Sponsored link

Darren Hardy將這種積蓄很久之後的井噴式增長,稱為複合效應(CompoundEffect)

巨大的成功往往是由細微、不起眼的小進步疊加而成,小進步會裂變,越往後勢頭越凶,最終帶來巨大成果。

財務管理中也有一個對應的定義:複利效應(CompoundInterest)

指資產收益率以複利計息時,經過若干期,資產總額(本金+利息)將超過以單利計息時的金額。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股神巴菲特儘管10歲就立志“儘快致富”,但直到50歲左右財富才開始顯著增長。

他96%的財富,都是60歲以後取得,依靠的就是“滾雪球”式的複利效應。

所以,聰明人的策略是:

不要過於在意眼前利益,而是確保每一個選擇,都能讓能力和狀態,日復一日不斷提升。

選擇工作,要選那些能帶給你複合成長機遇的,排除那些沒有成長空間的高薪和安逸日子的迷惑選項。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除了咬牙堅持

Sponsored link

我還能做什麼

最後,落實到行動中,具體該怎麼做?

因為大部分時間裡,明明已經拼盡全力,卻還是看不到成果,真是心慌。

這時除了激勵自己咬牙堅持,還有些方法和技巧可用。

  • 一是評估、調整,設置恰當、清晰的目標值。

首先,目標越明確越好。

比如“學好英語”是你的目標,那就需要想清楚,我想在英語水平考試中達到什麼分數?

如何從口語、寫作、閱讀、聽力各板塊突破?看哪些書?達到多少詞彙量?每週學習進度執行到多少頁?

其次是制定適當的目標。目標太低缺乏動力,目標太高引起持續的挫敗感逼人放棄,目標錯位則導致成功永遠無法降臨。

還拿學英語舉例,假設你的英語是大學四級的基礎水平,卻找了最艱深的GRE文章和學術論文作為閱讀材料,這就是目標太高;

如果想提高聽力卻天天看小豬佩奇,這樣的目標又定得太低;

而想要鍛煉口語又猛看語法練寫作,“說英語”的水平可能一時半會還真提高不了。

恰當的目標很重要,只有設置合理的預期,心態才不會崩,旅程才能繼續。

此外,將大目標細化為小任務,跟自己約定只要完成它,就算進步。

  • 二是小步快跑,重視試錯的價值。

持續打卡小任務的優勢在於可以不斷試錯,即時調整,形成小步快跑效應。

全球最大的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就是在邊前進、邊失敗、邊調整中成功的。

一開始,創始人Kevin做了一個叫Burbn的H5,又進化出了“分享照片”的APP;結果發現巨難用,只好退回到Burbn版本。

但Burbn改成APP後功能混亂,創始人最後決定僅保留“分享照片”功能,並將其改名為“Instagram”。

Instagram上線幾小時之後,迅速躥升為AppStore圖片類應用榜單第一名。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 三是信守小承諾,培養“完成感”。

雖說試錯可以幫助及時調整,但很多時候,正是一波接一波的挫敗感使人產生放棄的念頭。

這時候,你可以用持續不斷的完成感(Accomplishment)自我激勵。

美國前海軍上將William.H.McRaven有句名言: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start off by making your bed.

改變世界,從整理床被開始。

擊潰一個30歲中年人的不僅僅是速度

意思是,不管你想完成什麼目標,都可從培養疊被子的習慣開始。

疊被子也可以換成很多其他小事,比如做20個仰臥起坐,15分鐘吉他練習。

隻需每天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擁有“我能完成任務(Accomplishment)”的喜悅感。

而當某個目標沒能按預期進展時,這種感覺能保護你,不自責,並堅定信心:

我是信守承諾的人,總有一天我會把它做好。

寫在最後

一株新竹種下之後,就算每天為它施肥、養護、澆水,頭1、2年都完全沒有長高的跡象。

但第3年,幼竹只花2週時間,就能躥到27米。

那毫無生氣的2年,是小竹苗在土壤下瘋狂地紮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