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來聊聊“老闆思維”。
一說起“老闆思維”,就要和“打工者思維”作對比。我認為這兩種思維最大的不同,在於看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所謂老闆思維,並不是說有了這些思維就能當老闆,而是像老闆一樣去思考,去站在更高一層的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實現高效成長。
無論它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成長。
這次,我分別從時間,社交和個人三個方面,來談談年輕時最重要的“老闆思維”有哪些。
- 對待時間:成本收益思維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
年輕時沒錢,沒背景,沒資源,但你有的是時間。
話是沒錯,但它的意思並不是說時間多,你就可以去胡亂揮霍。
這就好比現在你手上有100萬,覺得去買一個2萬塊的包不心疼。
但你這麼2萬、3萬、4萬不停地去買,日積月累,到最後只剩下10萬塊的時候再回頭看,就會發現問題。
因為你花了90萬,買了一堆對提升自己能力絲毫沒用的東西。
更可怕的是,一旦開了這個頭,後面就會越買越上癮。
哪怕最後只剩10萬塊了,你也會毫不猶豫繼續去買。
時間同樣如此。
年輕的時候,手上有大把時間沒錯。但你半年跳槽三四次,美名其曰探索自己的興趣。
動不動Gap Year一兩年回來啥技能沒學到還得靠爸媽養,再不然就是下了班就去喝酒蹦迪放鬆自己,一週三四次不帶重樣。
表面上看人生充實豐盈,實際上從時間的投入產出比來看,除了獲得一堆沒用的雞湯和朋友圈美照,你別無收穫。
為什麼要把這個拿出來第一個說?
因為我看過太多年輕人就是這麼廢掉的,這是真的可惜。
這裡的關鍵症結,就在於沒有成本收益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