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聚會,說到一個問題:從婚姻出發,對於談婚論嫁的男生女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不外乎:有責任感,對父母要孝順,在乎對方的感受,最好男生要高富帥,女生要白富美等等……
世俗的婚姻是平凡的生活,加上身心健康與陪伴。
老話講:二畝地一頭牛是生活資本,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陪伴。
傳統意義的“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是理想主義的寫照。
找對象,第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
在相親的時候,帶上一份體檢報告,才顯得誠意滿滿。
《楚天都市報》消息稱:最高人民法院對2017年140萬起離婚糾紛案做了統計,77.51%的夫妻是因感情不和離婚。
感情不和,是什麼意思?感覺像是“莫須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恩愛夫妻不到頭。
古人講,人生有三苦: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
羅京英年早逝48歲,李詠去世50歲,對於他們的孩子與妻子與家人,人生的苦,意義在此。
過去的五十幾天,金庸、王光英等十餘位知名人士相繼離開,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扼腕嘆息。
其實每一天,我國的死亡人口都超過2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每年全國死亡人口大約890萬人。
另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機率高達72.18%,患癌的概率為36%。
一人得病,全家出動,親朋聯動,公司驚動。就醫的地方,正常人比病人多。
正常的人都是“醫生”,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各種社會關係紛紛出馬。
掛號、就醫、檢查、繳費、取藥、住院、手術都要排隊,連火葬場也要排隊。
需要排隊的地方,就有人加塞。
需要秩序的地方,就有人不規矩。
需要規矩的地方,就有人犯險。
為利益巧取豪奪,為結果不擇手段。於是,正常的人也都病著。
《簡愛》說:人活著,就是含辛茹苦。
對幸福的追求,不只是健康快樂,無疾而終已經成為人們的奢望。
每一個奮鬥者都應該謹記:健康活著是最大的幸福。活著,才有夢想,奮鬥才更有意義。
10月30日,衛生部原副部長殷大奎在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表示:“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已經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促進為中心。”
從商業價值出發,大健康領域必然是未來的重中之重,移動醫療無疑是大健康領域裡面最重要的。
移動醫療早已應運而生,正在成為新時代人類健康的又一守護神。
移動醫療的出現,無疑是時代的產物,移動互聯網發展、智能終端普及、傳感器技術進步、互聯網基礎設施改善,為移動醫療提供了可能。
互聯網先後衝擊了出租業、物流、銀行、通訊、零售、旅遊、金融、教育等等。
互聯網發展從易到難,逐步滲透到低效率、多痛點、大空間、長尾特徵的傳統醫療行業,成為必然。
1、基於信息不對稱,在供求之間建設高速路,修建收費站的商業模式,能夠體現人性剛需的本質,醫院工作的低效率,人盡皆知。
2、決定未來的大數據其實一直在,但是數據掌控不容易,為我所用更是難上加難。
大量患者和醫生,在醫院平台上進行了有效互動,它帶來了龐大的數據沈澱,恰恰是多痛點的反應。
3、巨大的人口基數,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慢病蔓延,怪病多發,為移動醫療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4、整合線下服務鏈,才能夠打通競爭壁壘。
經營數據要有數據,經營本身要有渠道,擁有渠道比擁有數據更重要。這個需要實體經濟的對接,移動醫療的技術。
一、從收益看,移動醫療的商業價值
我國醫療需求正在逐步釋放,預計 2020 年醫療衛生健康產業將達到 8 萬億規模(根據相關資料數據)。
移動醫療價值,存在於就醫流程的各個主體訴求之中,包括醫院、藥企、患者、醫生、險企等角色。
1、從醫院的角度看
傳統醫療多為一次性服務,大病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復診時就醫流程需要重來一遍,造成了大量醫療資源的浪費。
一次性治療的服務慣例,不僅使醫療服務效率極低,也不利於患者的康復。
2、從藥企角度看
移動醫療能從精准營銷和輔助研發兩個角度帶來價值,可以實現藥企到患者真正的O2O。
向藥企收費是移動醫療最大的收費模式。2020 年可達到 558億元。
3、從患者角度
患者的健康管理、自診、自我用藥、導診、候診、診斷、治療、院內院外康復(慢性病管理等等),每一處都是收費處。
2020 年可達到 465億元。
4、從醫生角度
醫生可藉助互聯網:提升收入、擴大知名度、論文研究、降低醫患矛盾、持續跟蹤病例等。
2020 年可達到 8億元。
5、從保險公司角度
移動醫療可以實現精準定價與日常監測,從而節約支出。2020 年達到13.56 億元。
二、移動醫療能解決資源分佈不均的現狀
中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均。
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貧乏,城市醫療人均資源是農村的 2-3 倍。
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等候三小時,看病三分鐘”成為常態,受制於頂層設計、醫保聯網欠缺,報銷困難。
優質醫療資源被“小病”佔據,基層醫療資源卻被閒置(患者只信任三甲醫院)。
這些低效運行的問題,為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了依據。
三、移動醫療可以實現分級診斷,這是解決醫療優勢資源濫用的途徑,是傳統醫療的有益補充。
大數據的應用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門診量84億次/每年以上,這個數據需要精細化處理。
患者一直以來崇尚大型醫療機構和醫生,無論大病小病,都傾向於前往三級醫院,造成大型的醫療機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雙低的現象。
三甲醫院超負荷運營,而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醫療資源大量浪費。
院內服務質量低,院外無人跟蹤病情,醫生麵臨醫患關係緊張、工作強度大、收入低、風險高的現狀,造成越來越多的醫學院畢業生,不去從事醫學工作,從業者面臨選擇危機。
移動醫療能夠結合醫院信息系統,提高醫院運行效率,緩解運行壓力。
從而成為傳統醫療的有益補充。
四、任何醫療手段也無法解決的“社會病”。
叔本華說,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身外之物,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的,健康就是一切。
健康人不知道健康的珍貴,只有病人才知道。
研究表明,75%的癌症與生活方式相關,想守住健康,運動與習慣,作息與飲食,遺傳與規律,都是影響因素。
而預防控制,與科學技術是保障。
醫療的特殊性決定了,移動醫療無法衝破相關法規的約束,具體應用場景還有很多限制。
移動醫療不是萬能的,它的成功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融合,離不開人性的覺醒。
人心不古藏在《人性的弱點》中,商業價值無法改變人性“防火牆”帶給的壁壘,治療社會病是根本,教育才是王道。
原憲語“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
就是說:沒有財產叫做貧,學習道義而不能實行,才叫做病。
一方面,方言俚語,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帶來了排外意識的必然;窩裡斗表現的勾心鬥角,影響了人與人的友愛精神。
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的慣性,造成了逆來順受與無恥吹捧;為了生存,養成了服從和吹捧掌權者的毛病。
現在許多事情都是喊的多,做的少,人們習慣了要求別人如何如何,對自己則放任自流。
忘記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導致各種問題的根源。
靠關係辦事,就會不守規矩,藐視道德,所以產品質量問題不斷,假冒偽劣問題不斷,醫患糾紛不斷……
柴靜的《穹頂之下》對於環境問題的聲討,還沒有塵埃落定;崔永元對於轉基因食品的鬥爭,還飄搖在風口浪尖上。
病從口入帶來的醫療問題,不止是環境與農業問題,更是人性問題,是社會問題,是信仰危機。
許多人以為,每天發生在身邊的事情,99%對於我們而言都毫無意義。
那些人,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關心的1%的所謂美好事物上,都不是樂見他成的人。
直到有一天,旁觀者成為當事人。
當事人會明白,健康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今天的話題,是我不喜歡的,卻也無法踰越它。
韓寒在《後會無期》中說: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希望聽眾朋友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指引下,在互聯網時代找到醫療領域的商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祝每一位朋友,健康快樂,幸福一生。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