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員工開心還是吃虧,決定公司吃飯還是喝粥

要保證公司的良性循環 ,保持公司的健康發展,你有沒有給公司做過“體檢”,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保養”一下公司了?

Sponsored link

《孟子·離婁章句上》中說: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意思是說: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結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天下就會歸於臣服。

所以說,一切不如意皆源於利益,一切不成功都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癥結,並努力加以改正。

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從自身出發,給公司做個深度的“體檢”。

每一家公司都是一個社會組織,公司雖然不是政府,卻又最像政府。

 

當管理出現向個人獨裁發展的跡象,就是公司面臨的第一重大的危險信號。

可惜的是,無數人知道,卻沒有足夠警惕,然後在妄自尊大中,收獲了教訓。

你想做的是什麽事?

你的商業行為或者生產行為是為了有用?還是為了盈利呢?

這個問題想表達的,就是社會組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

Sponsored link

處理好這個關系,一應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公司與外面世界的交換行為,就會變得容易、融洽,進而就能取得商業的成功。

先來看看公司面臨的問題:

1、戰略上缺少方向、戰術上缺少主張、商戰找不到競爭對象;

2、發展無法突破瓶頸,產品好依然銷路差;老板太累、利潤太低、人才太缺、擴張太難、管理太亂,環境太差;

3、公司面臨問題繁多,員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公司無法做到經營與管理的平衡、長期與短期利益的平衡、企業利潤與員工利益的平衡;

4、解決問題的權宜之計形同躲避,繞開問題不等於沒有問題。

這些問題,在德魯克70年前寫下的《公司的概念》一書中,就已經闡述的的淋漓盡致。

 

這本書出現之前,世界上有管理行為,但是沒有管理學。

這本書一版再版,卻被我們這些天天關心管理的人束之高閣。

在這本書中,德魯克以通用公司的運營管理為例,從一國範圍內的資本主義入手。

Sponsored link

分析了人的組織,生產組織分權與運行機制,以及社會結構下工業社會的經濟政策等。

對“公司的概念”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這個分析中間,就藏著我們對公司深度體檢的智慧:

文章表示,商業的表現是為了讓社會和他人認識你,公司的外在表現,是社會認同,是經營行為的展示。

每一個事物都是根據經濟理性來組織的,也根據市場的價格來確定其價值。

這個價值與價格的交換,就是商品服務使用價值與價值的轉移。

企業經營需要分而治之,分權管理是解決公司制度問題的最佳方案,分工不等於各自為戰。

所有企業內部授權都應該是具體的,不能是抽象的。

明確我們到底想要什麽,必須精準!

政府的功能在於為企業設立運行的體制,而不是管理企業。

體制的爭奪,或者說文明的先進程度,最終看的是結果的對比。

我們可以理解為人民的獲得感。

企業的經營策略與政策是一個管控被管控關系:在政策面前策略自身無關緊要,所有策略的前提核心必須要考慮實現解決全局的問題。

Sponsored link

許多時候,員工代表公司,員工就是公司。

這是組織成員與組織的關系決定的,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為非作歹,會把賬算到組織頭上,就是這個道理。

人才引進,要又紅又專,獨擋一面,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勞動關系從來都不能只是勞資關系。

員工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要平等;方式習慣是為了修行自己,是內練、是自我修為、也是內部的管理。

比如入對行與嫁對郎都是有下半句的,入對行是要跟對好領導,嫁對郎要有個好婆婆。

這是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成為自我雇傭者的根源。

沒有人願意受束縛,更不願意做“莫須有”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出發,企業的發展需要最優的規模組合,就是說企業要適應力最強,而不是容量最大。

只有最合理的才是最合適的。

對於企業而言,技術與產業的領先地位是以競爭力為核心的,這個領先地位的轉移條件取決於,企業現階段是出於防禦,還是進攻?

防禦者多是參照物,進攻者多是創業公司。

 

Sponsored link

社會責任一直是二者的共同點,可能對於小規模的企業重視程度不一樣。

只有簡單的東西才能夠成為典型,才能夠被分析、被描述、被理解。

龐然大物是學不來的。

即使社會無論怎樣發展和進步,問題本身都沒有變化,答案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改變。

這些理論分析的真實目的,是要求管理者可以俯視全局,看到事物由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從而能夠掌控發展,避免陷入微觀疑惑和選擇障礙。

這裏的成本效率,社會穩定,決策長遠,決定了組織與社會關系。

站在更高層面上的行為,在任何人面前,包括天才面前,哪怕是不規則的遊戲規則面前,出牌都有跡可循。

這個“跡”指的是結果,也就是“以果為因”思考問題。

具體一點兒,就是像下棋一樣:走一看二觀三,想的越遠越好,閉環越清晰越好。

至於“望聞問切”的方法,與“五個靠譜”的指導意義,請到之前的分享中尋找答案。

我們經常講:機會藏在問題中。

當社會總的供給與需求,趨於平衡甚至飽和,社會財富就會處於相對的靜止狀態。

Sponsored link

缺少流動性,機會就會減少,人們的夢想就會落空。

過去的三五年,虛擬經濟轟轟烈烈,市場熱熱鬧鬧,現實世界被互聯網收割殆盡,下一個機會,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到來?

所以說,有問題是多麽讓人心動的事情!

關鍵是通過體檢,你的公司能不能與新的機會不謀而合?

這個不謀而合取決於公司的態度,我們總說“態度決定一切”,不是嗎?

1、在“俯視”全局的態度中間,藏著能夠看清企業未來走向的勇氣。(這個重申是必要的);

2、盯著自己是無法找到差距的,人有“護犢子”心態,“孩子都是自己的親”;

3、離開了掌控能力與應急預案,哪裏有什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淡定;

4、領導者要平衡各方利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懂得“用無用”,就能保持淡定;

5、管理者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保持單純的目的,絕不拖泥帶水;中庸之道和為貴,有度更要懂示弱;

6、執行者要處理好“重要”與“著急”的關系,掌握好分寸 ,處亂不驚;

7、世事無絕對,一個人活在當下,只為人間值得,所以全力以赴,踐行“難得糊塗”的道理,不做無謂的解釋;

8、在找到你的成功經驗之前,一切都是無用功,哪怕“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

那個最符合你潛質的優勢,通常情況下,藏著你的下一個成功:

首先,專註個人的長處,把它放到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其次,加強個人的長處,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

第三,發現個人的偏見和無知,加以克服,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第四,放慢奔跑的速度,放寬對員工的業績考核,加大開展對員工培訓和團隊建設。

結束今天的分享之前,還要提醒朋友們:

員工才是公司與市場的橋梁,人可不能“過河拆橋”!

你讓員工吃虧,員工就讓客戶吃虧,客戶就讓你吃虧!

你讓員工開心,員工就讓客戶開心,客戶就讓你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