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富張士平走了!生前給16萬員工蓋房,自己用200元手機

直到他的離世,很多人才知道,這個籍籍無名的隱形大佬,幹成紡織業和鋁業全球第一,創造了近乎不可能的商業奇跡。

Sponsored link

張士平這個名字,遠不如他的紡織布和鋁材料譽享全球。其公司生產的牛仔布銷往世界,90%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均來自於他的工廠。

他深耕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卻書寫了商業史上的神話,在紡織業、鋁業,親手帶出了2家全球第一的巨型企業,雙雙在香港上市。其年營收超3000億,位列全國第三。

如今,一代風雲人物揮別江湖,而他的傳奇仍被口口相頌。

1

百斤重的棉花包,扛了十七年

在偏於一隅的鄒平縣,魏橋紡織和魏橋鋁業擁有16萬名員工。

在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排名中,魏橋集團拿出3731億營收成績,僅次於華為、蘇寧排名第三,碾壓聯想、恒大、萬達、萬科、京東、吉利、碧桂園等。

在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3的山東,張士平因其價值連城的資產和低調行事的作風,被稱為隱形首富。

沒有幾個作者真正見過張士平。自從2012年起,一貫低調的張士平變得更加神秘。他深居簡出,拒絕接受所有媒體的采訪,並且要求他的子女和下屬做同樣的事情。由於難以忍受長途飛行,張士平幾乎不出遠門,而且很少參加企業家圈子的活動,公開露面的機會更是稀少。即使露面,他也不說話。

其友人曾評價:“張士平在商業方面的才華和價值幾乎被完全忽視了。”

這位僅僅讀完了初中的商人,擁有極為樸素的經商哲學。如果說張士平是一位天才,那麽他就是深諳簡單之道的天才,從地裏實打實長出來的企業家。張士平稱,做再大的企業與賣青菜都是異曲同工——“ 低買高賣,中間不浪費”。

Sponsored link

他出生在鄒平縣一個叫做魏橋鎮的偏遠鄉村裏,父母都是窮苦的普通農民。張士平說他最早的記憶就是餓肚子。他是家裏的長子,在初中之後便停止了學業。為了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張士平在魏橋鎮小廠,從扛百斤重的棉花包開始。

這樣的工廠日子熬了17年。直到1981 年,張士平因為” 能吃苦、最勤勞” 被提拔為廠長,在滔滔黃河畔,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創業歷程。

2

幹了3年廠長,到北京接受總理嘉獎

鄒平盛產棉花,棉油廠很多,他管理的棉油廠由縣供銷社主管,卻是最爛的一個。

“車間裏頭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戶沒一塊玻璃。”當時的主旋律還是計劃經濟,油棉廠只棉花生意,一到收購旺季忙不過來,但旺季一過,全廠就無所事事。

這種情況下,張士平成為行業裏的第一個走出去收購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的人。他曾提到,自己也是全國第一個打破大鍋飯,實施超定額計件工資制度的人。同時他還大力推動上門推銷。工廠產能、銷售呼呼呼地上來了。

3年內,張士平就把這個鄉鎮作坊變成了全國油麻行業利潤最大的工廠,也是全國供銷工業的利潤第一名。

1984年,他帶領廠子實現400萬的凈利潤;1985年,他被選為全國商業勞動模範,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李鵬(時任副總理)的親自嘉獎,這也是他第一次到北京。

一年之後,全國棉花行業蕭條,大量的棉花賣不出去,張士平決定自己搞紡織。

從成立毛巾廠開始,張士平陸續進入毛纖、紡紗和織布領域,一邊向紡織加工大步前進,一邊抓住國企改革的機遇,將油棉廠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國有參與的魏橋創業集團。

張士平用強勢到底的管理風格,盤活了這些老國企。不到一年時間,其改革下的濱州一棉利稅增長44倍。其盈利率是國營紡織企業的10倍,人均勞效是國有紡織企業的5倍。

Sponsored link

下大血本整合,花大心思整改,只用10年時間,張士平就把魏橋的規模和成本做到了全國無敵手。

而在中國加入WTO之後,魏橋的紡織品已經賣到歐美、日、韓東南亞,成為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

3

自己辦電廠

順手把電解鋁做到全球第一

讓世界真正認識到張士平厲害的並不是紡織,而是他順便做出來的一個新生意。

當時魏橋紡織一路擴張,一路被電困擾。尤其電力緊張時的拉閘限電,更是直接給生產帶來很大的困難。

不甘心受制於電的張士平,於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電廠。得知消息的淄博電網發出威脅:魏橋如果要自己發電,就必須從大電網中解列。而且還把鄒平縣政府一起警告。

雖然知道有風險,但張士平不服這口氣,最終搞出個熱電聯產模式,把電力成本做到比國家電網低出三分之一。

一開始有評價說魏橋的電價便宜是不公平競爭,張士平會非常氣憤:“你說我便宜,你為什麽不上電廠?賺錢的事你不幹,你想不到,你就是笨蛋!傻瓜!”

後來張士平不再與其爭辯。他太明白了。一個好的企業是批評不倒的,真正能批評企業的只有市場,如果市場能力不行,政府和同行怎麽誇都站不起來。

張士平還有更大的計劃——自己有了電廠,電費低,電量也足,這個閑不住的人琢磨起了電解鋁。因為在電解鋁產業,45%生產成本是電力成本。

Sponsored link

說幹就幹,一路狂奔,不到15年,張士平的魏橋鋁業就坐上全球鋁業的頭把交椅,做到了五個公認的行業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

其600千安的電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條成功運行且規模最大的電解鋁生產線。它的排放廢棄物的凈化率達到了99.8%。

2014年,魏橋鋁業超過巨頭俄羅斯聯合鋁業公司,成為了全球產量最大的鋁制造商。

來自高盛集團的報告稱,魏橋鋁業依然是當下全球鋁業中少數可以維持利潤者,甚至是唯一的一家還在賺錢的公司。

4

用2億美元建了幾內亞礦場

改寫中國鋁歷史

傳奇從未停止。張士平還憑一己之力,改寫了中國鋁業被人扼住脖子的困境。

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鋁礦資源稀缺國。中國鋁業等大型企業對此一籌莫展。

可張士平,只用2億美元,不到一年時間,就在幾內亞搞起一座大型鋁礦廠,而且把鋁礦從幾內亞運到了魏橋,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把鋁土礦石運回來。”

魏橋的幾內亞礦山項目,礦量超300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礦區。

全行業過剩的大環境下,魏橋鋁產業始終保持著相當的利潤。但張士平大刀闊斧,讓魏橋扔掉電解鋁業務,把大部分的錢和人,都砸進了鋁產品、鋁用品上去。

Sponsored link

如今,從汽車用鋁、電子用鋁,到醫藥用鋁,以及各種包裝用,魏橋鋁業全都可以做,而且越做越高精尖,全球90%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都是出自這裏。

魏橋鋁業用40%的員工,為集團貢獻將近70%的銷售收入、利潤和稅收。

2013年,張士平還在印尼興建了一個百萬噸產能的鋁業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家在海外的氧化鋁廠,目前也已經竣工。

對魏橋集團來說,變才是最大的不變。

5

3000億營收,全靠這三個字

在魏橋,速度要快。集團幾乎所有項目都是當年立項、當年施工、當年投產。一個21萬千瓦熱電機組,他們可以不到10個月就投產發電,比同行速度快1倍,而且投資僅為其一半。

而公司旗下10個生產基地,更是一個超級快速反應的部隊,可以按小時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反應。棉布、棉紗新品種,只需要兩三天就打樣出品。

在魏橋,水準得高。張士平要做規模第一,但絕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要一開始就高舉高打,做多少年也不會被淘汰的事情。

當初大搞紡織工業,他們不惜血本,從日、美等國引進噴氣織機、劍桿織機等頂尖設備,讓魏橋不但是最大,也是設備最領先的棉防企業。

進入到鋁業,他們也是一出手就全球裝備最先進。

張士平曾在一個紡織車間向記者展示過魏橋的現代化與先進性:他揪斷一根紡紗機上的絲線,而這臺擁有智能的機器迅速找到了斷點,並且用不足2秒的時間將其重新連接並繼續工作。

Sponsored link

在魏橋,成本得低。張士平常常講,一分錢要當一塊錢花。魏橋能在三個虧損大戶的行業持續盈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成本低。

多年來,魏橋的能耗、原材料消耗,以及“人耗”都是全行業最低水平之一。尤其人方面,魏橋的管理人員僅占全部職工的0.8%,年人均勞效達20萬元以上,均居領先水平。

魏橋的煤炭采購曾出現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張士平一次性開除掉了20個人。為節約用地,魏橋還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把紡織、織布生產放在三層和五層樓上的企業。

6

一生不碰房地產,沒有秘書自己拎包

大膽闖大膽幹,爭論半天,不如幹他一回。這是張士平一生的信奉。

但是,有人讓張士平幹房地產,有人讓他幹互聯網,有人讓他開銀行,他全都拒絕了。

不懂就不做,張士平也有自己的規矩。他也不怕別人笑他保守,說他老土。

相比被捧到神壇的資本大鱷李嘉誠,張士平更崇拜臺塑王永慶。他們都是商界實體經濟的勞模,靠汗水掙錢,並以此為榮。

在張士平眼中,生意就是用實實在在的產品,實實在在的價格,去滿足實實在在的需求。

“行情好,多掙點兒;行情差,少掙點兒。”張士平工作一輩子,都沒有專職的秘書,出差經常是獨行俠。

他看不慣,也看不起那些有了職位、財富或權勢,就帶上一大班隨從講風頭和排場的人。他知道,管理、紀律和作風都是上行下效。

“如果一個領導出行要有十幾個跟班,這種作風,何談企業的效率和成本控制?”

他說,只要自己拎得動行李,就不用別人,等拎不動了,也就是該休息了。

幾十年來,張士平都是集團最勤奮的人之一。魏橋規定,幹部7:20上班,張士平一般都是6:30就到了,甚至更早,雷打不動。

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激勵著十幾萬的員工。

7

張士平:我的兩位得力子女

根本不是富二代

張士平的孩子,同樣保留了這些珍貴的品質。在他眼中,自己的兩個孩子根本不是富二代,而是自己的得力幹將。

其女張紅霞是魏橋紡織董事長,在其員工裏擁有崇高威望,曾作為黨代表參加全省會議。

其子張波曾任中國魏橋鋁業董事長,目前是魏橋集團接班人。兩個得力子女獨挑大梁,張士平生前逐漸退居幕後,不再細問生產經營。

張士平曾對記者表示,自己的兒子張波受到業內同行的尊重,繼承了他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很自豪。

張波的辦公室和張士平只有一街之隔,並且有著相同的格局和陳設,只是多了一臺蘋果電腦和巨型地球儀。

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張波便在非洲建成礦山、運回礦石。在同行紛紛表示敬佩時,張波偶然對外坦言,他是張士平的兒子,但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

張波覺得,海外開礦對他來講只是一件小事情。眼下他最關註的問題是如何利用更現代的制度和技術來改造自己的公司,讓其手下能夠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華。

他認為自己很難保證所有的決策都是對的,如果自己犯了錯誤而沒有人提醒他,那將是一場災難。

他回憶說小時候只要犯錯,免不了挨打,父親從小家教很嚴。在描述自己父親時,張波用了” 尊敬和崇拜” 這兩個詞。

享用終身的精神財富,是這位嚴格的父親,留給了自己子女最為寶貴的遺產。

8

給16萬員工蓋房子

自己用200塊的手機

除了勤奮,有人評價不喜歡名牌也沒有奢侈享受的張士平,說他對質追求不是不高,而是很低。當年國際鋁協秘書長羅恩耐普前來拜訪,這一世界級企業的董事長辦公室裏,不過一張桌,一個鐵皮櫃。

他深居簡出,不愛應酬,喜歡回到家裏,吃老婆孩子做的飯,尤其是玉米窩窩頭。辭世之際,張士平用的都是200塊錢一部的手機。主要的功能就是接面向員工的投訴熱線,他經常會收到來自於普通工人的短信。

一輩子生活簡樸的張士平,卻給了魏橋16萬員工承諾:居有其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子女有學上。

“我們實際上是一幫農民,16萬職工,除了大學生之外,95%的是農業戶口,高中生、初中生,家裏條件不好的,但是我們有責任,幫著他們致富。幫他們致富,就等於為民造福。”

如今,集團每年發出去工資超過70億元,公司自建的門診讓員工享受低價醫療。光是員工住房總建築面積就多達670多萬平方米,並且修了7所高檔幼兒園,可供1萬多名兒童上學。

讓魏橋的每個農民工,買得起房,養得起老,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好學校,從來不只是說說而已。

“我認為真正能體現價值的最高層次就是幹!你幹得越多,就為社會造福越多!自己也賺得越多!你幹了,價值就實現了!”

張士平一個人,活出了幾輩子。

今日之後,江湖少了一位豪傑,失了一分顏色。我們唯有含淚祭奠,把酒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