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成了很多人深陷沙發時的遮羞布,看似是自我嘲諷,其實是在自我保護。大有一種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沒有去做,懶得做而已的味道。
孫正義說,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
執行力不到位,再好的規劃也是紙上談兵,諸葛亮再能掐能算,沒有關羽、張飛這一幹猛將執行到位,那也只能空嘆息。
如果你想要過好這一生,知三分道理足夠,重點在於後面的七分執行。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道理都懂,卻偏偏執行不到位呢?認真往下看,主要有兩點原因。
1
誘惑不夠,格局太小
其實知道不知道一些道理,和執行力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籌碼夠吸引人,就會去做。
比如看書這件事,很多人明明知道看書是有好處的,對提高自己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但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一本都看不下去呢?
就是因為看書並不能立刻收到效果,接收不到反饋。
只知道有好處,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得到好處,能得到哪些實質性的東西,所以就會很懶散,全靠打魚曬網。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現在告訴你,在一個月內,你要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讀完五本書,只要你看完了,就可以拿到500萬的現金獎勵,而且把現金都已經堆好放在那,還和你簽了合同。
這種情況下,你說你一個月能不能看完五本書,我相信別說是五本書了,就是十本你也會看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吃飯,上廁所,以前追劇,玩遊戲的時間都會用來看書。
但現實可能有這種好事嗎?
肯定不可能,如果有,我能看到他破產,成人世界裡,沒有誰會這樣慣著你。
那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在得不到好處的情況下,堅持看書,學習來提高自己呢?
是格局。所謂格局,就是眼光長遠不長遠,能看多遠。
格局大的人知道我堅持提高自己五年、十年,以後賺錢會越來越容易;格局小的人看不到那麼遠,光看眼前能不能得到好處,不能那我就不學,浪費時間的事不想干。
一個人的格局形成,有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這個人的學識,往往學識高的人,格局也比較高。
所以,還是要看書,當你懂得道理越多,思維結構越成熟,就越容易將執行力提高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學習,越努力提高自己;而越是平庸,需要去學習的人反而在荒廢時光。
貧窮限制了想像,平庸限制了追求,你可以對照身邊的人和自己,仔細琢磨下是不是這個理。
2
仍有退路
沒被逼到懸崖邊
第二種情況就是,你的日子還過得去,你還有退路,你還沒有被逼到一定的份上。
你不學習,不努力,一樣可以過得不錯,有房有車,歲月靜好,大城市混不下去,那就回老家,背後還有父母支撐。
比如說減肥這件事,我們明明知道肥胖對身體不好,但為什麼遲遲沒有付出行動來減肥呢?
就是減肥不減肥對你來說,並沒有到生死的地步。如果醫生告訴你,你太胖了,再不減肥,會有生命的危險,你說你會不會主動去減肥。
肯定會,因為你想活下去,你被逼到了一個不得不行動的懸崖邊上。
有不少人說,年輕人就不應該買房,過著房奴的生活。
我倒覺得年輕人應該買房,說白了就是要給自己一定的壓力。
你每個月有固定的貸款要還,這種現實的壓力逼著你想辦法掙錢,將工作做好,再尋求更好地發展。
如果你的生活沒有壓力,你就不會想著去奮鬥,人都是有惰性的,誰好好地想過苦行僧一樣的生活。
工作累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看看電視劇,綜藝節目,樂呵呵地,再來點零食水果,這日子多爽。
誰都希望過這樣的生活,但現實情況並不允許。
你今天舒服了,明天舒服了,等到三十歲以後,四十歲以後,你就不會舒服了。
因為現實畢竟是殘酷的,你需要用錢來支撐家庭,等有了孩子,這種需求會更強烈。
有句經常會被提到的雞湯:你不逼自己一下,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其實,人的潛能是很大的,你自己想一想,當你認真想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特有戰鬥力,往往也是以你能完成而收場。
而且這時候的你,心裡也是挺佩服自己的,這種滿足感和自信,會催生出更強大的你。
比如你玩遊戲,這一關很難,但是你過了,是不是感覺很爽,然後就會迫不及待地想開始下一關更難的挑戰。
人生也是如此,當你越來越自信的時候,你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強,執行力也越來越到位。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所謂越懶越窮,越努力越幸運就是這個道理。
知易行難,知道簡單,做起來難,但再難也要做,你現在透支未來的舒服,將來怎麼辦?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認真思考我說的這些話,是不是這個理,然後制定目標和計劃,趕緊開始行動起來。
當你行動起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戰勝了很多人,因為很多人仍舊不會行動,這對你來說就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