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邀請全世界的大學生參加橡皮筋動力飛機比賽,北大、清華也在被邀請之列。
當時還都是用傳真機傳送信息,報名須知上要求的參賽資料是,飛機的滯空時間至少要15秒,否則就不能參賽。
中國的大學,那時候條件不好,傳真機有問題,結果中國學生把15秒看成了50秒。
中國學生認為這個參賽標準就是50秒,於是就按照50秒的最低標準去製作飛機模型。
結果在比賽的時候,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各國學生的飛機一齊飛上天,然後一個個慢慢掉下來。而有一架飛機一直在飛,仔細一看是中國學生的!
中國學生得獎後接受訪問,為什麼你的飛機滯空時間超過別人的那麼多?被採訪的學生說他也不知道,他以為最低標準就是50秒。
沒有15秒的天花板,竟然可以創造50秒的奇蹟。
以上這段文字,來自《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從這件事兒我們至少可以得出3點啟發:
1、想贏,就要敢於打破常規。
任何領域,其實都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上限,有時候我們反而容易被現有的標準與習慣所限制——以為那樣就可以了,以為那就是最好的,以為沒必要更好了——才無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其實無論是企業競爭還是工作競爭,很多人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2、忘掉標準,更容易突破標準。
我記得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也有這樣一場戲:
班長史今為了逼出許三多的血性和意志力,讓他做腹部繞杠,目標是50個,許三多做到50個的時候問班長做到多少了,班長說:早著呢,不要老是想著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