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過半,要說今年上半年上熱搜最多的國內公司,“華為”肯定佔一席之地。
從“美國封鎖華為”,到“任正非的多篇刷屏演講”、“華為年薪201萬招聘應屆生”等,上半年裡,華為多次出現在公眾的朋友圈裡。
最近,華為再一次上熱搜。
Enterprenuer . Intelligent . Wisdom
1987年,華為在深圳初創時註冊資金只有2萬元。
從2萬起家的小作坊,到成為全球通信領域的領導者,任正非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成功在於專注,在於核心業務的堅定不移。
記者:華為成長過程中,正逢中國房地產爆發,您是否動搖過?
任正非:沒有。沒炒過股票,沒做過房地產這些東西。
記者:沒有誘惑麼?
任正非:沒有。那時,公司樓下有個交易所,買股票的人裡三層外三層包圍著。我們樓上則平靜得像水一樣,都在幹活。我們就是專注做一件事情,攻擊“城牆口”。
在《華為的時間管理》這本書中,任正非也曾這樣寫到:
在華為創業初期,除了智慧、熱情、幹勁,我們幾乎一無所有,從創建到現在,華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專注於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始終不為其他機會所誘惑,敢於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換機上。今天,儘管華為的實力大大增強了,但我們仍然堅持壓強原則,集中精力只投入核心網絡的研發,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
任正非是這麼講的,華為更是這麼做的。多少年來,華為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沒有被其他諸如房地產等行業的高利潤所誘惑。
在華為公佈上半年財報的大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也表示,2019年,華為將在研發上投入1200億人民幣,繼續強化核心技術。
這就是華為的專注,聚焦一點,持續發力。
只有把精力集中到每一個過程,你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長期回報。
想做很多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點水,缺乏“專註一件事”的能力,是我們很多人的通病。
互聯網時代下,看似遍地都是機會。但其實真正屬於你的並不多,只有足夠專注,把一項技能打磨到最好,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說到“專注”,想起上週末和朋友吃飯時的事情。
上週,朋友推薦去吃一家毛肚火鍋,他說:“這家火鍋的毛肚非常有特色,一定要嘗嘗。”
了解後才發現,原來,這家叫做巴奴毛肚火鍋的火鍋品牌從2001年創始,一直專注於毛肚火鍋,將小小的一片“毛肚”做到了極致。
其實喜歡吃火鍋的人都知道,毛肚是火鍋裡最常見的一道菜,是清末民初以來火鍋的頭道招牌菜,吃火鍋必點的就是毛肚,具有廣泛的認知基礎和消費基礎。
然而,這麼重要的一道菜卻沒有引起火鍋行業的重視,沒有哪個品牌真正重視它。直到巴奴聚焦於毛肚,專注於做最好的毛肚火鍋,最終發展成為這個品類的領導者。
根據“餐飲老闆內參”公眾號的數據,在2018年10月份,巴奴北京悠唐店的翻台率超過700%,毛肚的點單率更是達到139%,可謂桌桌必點。
一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保持高翻台率,排隊的時間達到2小時。即使這樣,顧客也還是願意排起長隊,等待“那一口脆而鮮的毛肚”。
能把一盤看似簡單毛肚做到極致並不容易。
一片毛肚好吃與否,需要從毛肚的色澤、厚薄、柔韌度等多個維度去衡量;為了帶給顧客最極致的口感,巴奴為毛肚量身定製了12道嚴苛的工序。
這12道工序,經過了18年的不斷改良,期間他們還與西南大學合作研發毛肚綠色發制技術,甚至與新西蘭簽下了一條冰鮮毛肚生產線。
在巴奴門店裡,從店內燈箱的設計到畫冊,在視野範圍內,全是毛肚的“身影”,甚至還特意為毛肚設計了一個崗位“毛肚專員”,這些都是為了向顧客傳達這是一家專注於毛肚火鍋的餐飲品牌。
巴奴對於毛肚火鍋有多麼專注,巴奴創始人杜中兵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過,“巴奴做了18年,這18年以來,我在路途當中遇到過很多誘惑,但是我都拒絕了,我都守住了,基本上我所有的精力就是為了火鍋。”
“如果我的頭上有代名詞的話,也就是“毛肚火鍋”。如果我死掉了,我的墓碑上刻上“毛肚火鍋大王”這六個字足夠了。”
這樣的極致專注和深耕細作,讓他們在毛肚火鍋品類中,成為了絕對的領軍品牌,甚至在鄭州等區域,能與火鍋巨頭海底撈一較高下,這不得不讓人佩服。
正如美團創始人王興所說:
互聯網的跑馬圈地時代已經結束,精耕自作才是未來。在一個地方打井,只要挖的足夠深,就能帶來成功。
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會因為專注而變得偉大。
前段時間看到知乎大V採銅曾在文章中分享的一張圖片,很有感觸。
他說:
很多人寫信告訴我說,他們有很多愛好,什麼都想嘗試一下,但都不精通,以至於到最後,不知道該選擇哪個當成職業,甚至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其實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專注,就很可能永遠在「緩慢起步期」徘徊,永遠到不了快速提升期,更到不了高原期。所以,最後的結果就變成:大多數人都在緩慢起步期「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極少數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
的確如此,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過多的資源和人脈,專注於一件事,爭取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極致,才是最踏實的一條路。
那些“左顧右盼”,生怕錯過每一個“風口”、在不同領域“淺嘗輒止”的人,最後大多只能一事無成。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中年人被裁員、失業”這一話題被很人討論,大公司裁員事件也越來越多。
我曾特意請教過一個人力資源行業的資深老師,我問,“為什麼有很多中年人失業找不到工作,中年危機真的無法躲過嗎?”
這位老師說,其實你看到的不是全部,那些被裁、失業在家的中年人,往往沒有一項過人的能力。他們年輕時嘗試了太多,看似什麼都會,但其實沒留下什麼。
“社會分工越來越明顯,木桶定律在有些時候不再適用,(注:木桶理論,指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公司、團隊願意用你,更多是看你最長的那塊板,你最核心的能力。你的短板,會有團隊成員來補。”
“另一些30、40歲的職場人,早已成為企業管理層,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晉升之前,絕對是有一項核心能力。
這就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即使被裁,核心能力依然在,他們根本不懼怕失業。”
正如前段時間在朋友圈刷屏的那句話:
最牛逼的能力,是擁有隨時可以離開的勇氣。而這背後,就是專業技能在支撐。
當然,要想做到在一個技能上突出,你必須足夠專注。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專家。
只有保持專注,這個世界才會為你讓路。因為,專注力才是最好的競爭力。
永遠記住,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