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人社部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總數834萬。

Sponsored link

當學生大軍湧向工作崗位,逐漸開啟他們的職業生涯時,我想到一句話:“人總得先生存下來,才能談夢想和情懷”。

為了生存,多少成年人每天都在過著焦頭爛額的日子。

曾注意到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的微博,他說:

有人畢業就可以獨當一面,2年可以成為事業部總經理,而有的人畢業10年還要想辦法靠跳槽溢價。區別其實從很早就開始體現了。

同樣是日復一日的辛苦,但結果卻大不一樣。

那些更容易被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隨機應環境之變

你是否有過如此困惑:

在去往見客戶的路上,卻發現,忘記參加公司一週一次的會議,辦公電腦裡有一堆待解決緊急文件,上一個客戶還有幾個遺留問題未處理。

工作中的零零總總,常常讓人陷入泥沼,不好自拔,隨之而來的是“處境被動”。明明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卻被一些外在因素絆住雙腳,如同失去自由。

美籍作家戴維·艾倫有個深刻見解:環境在解決行動方案時是發揮作用的首要標準。

通俗點,就是根據環境條件安排行動。

在堆積如山的工作事項中,如果不做梳理規劃,就需要反反覆覆來回行動。

Sponsored link

比如:對於自駕上班的人,趕上交通大擁堵時,完全可以在這個時間完成與待見客戶的電話預約,而沒有必要坐到工位上再做這件事;

再比如:根據客戶的地址,合理安排見面順序,省去走重複里程。

根據具體的環境需要來安排活動,這種思路能夠快速幫助我們在面對所有事情時準確地作出行動決策。

總之,我們才是自己的指揮官,行動清單應該根據某一時間的具體要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充分利用小工具,讓時間價值最大化

青年作家李尚龍說:既然年輕,就總要忙起來,才懂得閒暇的可貴。

怎麼“忙”?真是一門學問。會忙的人,越忙越條理;不會忙的人,越忙越凌亂。

有的人,遇到多項任務時,就措手不及,不僅不利於事情進展的推進,還容易起反作用。

在參加會議之前,還有20分鐘,那麼適合這個時間段內進行的活動和擁有幾個小時的空閒時間所作出的選擇必然不同。

因此,梳理手頭擁有的可以自由處置的時間,非常關鍵。“小工具”,比如,日曆和鐘錶,就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些時間的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一個存儲著所有行動信息的日曆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為我們提供下一步行動的信息,且能夠輔助我們更輕鬆地為閒暇時間段安排恰到好處的活動。

簡言之,會議前的20分鐘“空任務”時間,完全可以選一件最多需要花費20分鐘即可解決掉的事情來做。

倘若LIST裡只擺了大項目的工作任務,這20分鐘恐怕會被無情地浪費掉。

簡明全面地記錄工作任務,並利用好鐘錶,當冒出來“神奇時間段”時,看看任務清單,然後卡準時間,這些小事會被循序漸進地通通搞定。

Sponsored link

在看似繁雜無序的工作日程裡,多用點心思,我們的小馬達將越轉越有動力。

學會利用時間,是一項終生都要提升的能力。
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 長按掃碼,即可分享

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

精力用在關鍵處

網絡上關於販賣焦慮的段子,數不勝數:

某某大腕人物,坐擁資產XXX,一天24小時,18個小時用來工作;

什麼比你牛逼百倍的人,還在比你努力。

這些當然不假,但看後只會讓人陷入無限焦慮,人與人的情況畢竟不同,有人天生就是夜貓子,睡眠需求少,而有人天生需要多睡。

哲學家丹尼爾·科恩對於精力管理的看法是:

有時,思維敏捷;有時,應該遠離思考。

對此,我也深有體會。

當結束了一天燒腦的工作,如果下班前再擬寫一份調查報告,恐怕會有困難。

但是,如果換個內容,比如瀏覽一些行業信息或者修剪一下辦公室的花草,這時,疲憊感反而能下降或者消失。

Sponsored link

高效成功人士,並非時時刻刻都能保持雞血狀態。而是即便處在非最佳狀態中,也不會變得鬆懈和低效,他們只是換個任務,便能有效制止不良狀態的蔓延。

即便不是巔峰狀態,也要輕鬆自如地保持高效率:

首先,要做到對待辦事項心中有數;

其次,根據身體和精神狀態,靈活駕馭任務。

自己的精力,要自己做主,好鋼用在刀刃上,它的價值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任務繁多的每一天,最重要的,不是全部完成,而是合理評估其輕重緩急,緊急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完成,其餘的大可暫時不必過度關注。

嘗試用有限的精力主動控制事情,不要被任務牽著跑。
工作10年比不上人家1年:那些被快速提拔的年輕人,都做到了這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