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焦慮,那就是別人用10年累積了不同的經驗,而你卻只是把一個經驗反復用了10年?
前者會完成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標,直至達到想要的地方;
後者卻原地踏步,而成長這件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天長日久,職場競爭力也在不斷縮水。
有人說,這是自己的機遇不好;
也有人說,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好習慣勝過好命運,而正確高效的方法,才是成為高手的關鍵要素。
一、
之所以想到這個話題,源於公益問答裡一名讀者的提問——
“老師,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20多歲的時候,我覺得日子還長,那個時候的我忙著吃喝玩樂談戀愛,也沒有想到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 ..如今的我30出頭,有了兩歲半的孩子……我為自己這些年來的停滯不前深感懊悔。我決定走出困境,但是赫然發現自己的問題有很多。例如,有人說我說話不中聽,我也為此苦惱了很多年,也找過其他諮詢師,他們建議我去刻意練習。可是,我到底該如何刻意練習呢?這種說話能力到底該如何提高呢?如果能得到老師的解答,我願意公開我的問題。盼復!”
這位朋友的困惑很具代表性。
是啊,我們不止一次聽說“刻意練習”,也知道該堅持,可是,究竟該如何堅持,才能達到提升能力的效果呢?
要知道,“刻意練習”的重點並不是一味的“練習”,而恰恰是“刻意”這兩個字。
離開了“刻意”,你的勤奮可能只是低效率的重複,最終收效甚微,甚至磨滅了你好不容易才鼓起的勇氣和本來就不多的自信心。
到底什麼才是“刻意”?
事實上,“刻意”的重點,就是在於建立一套反饋體系,在勤奮的基礎上做到高效,是行動有回應、努力有反饋,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大起來。
二、
常見的“刻意”有三種,這裡的方法出自《刻意練習》這本書,描述的較為生動形象。
1、音樂模式。
以彈鋼琴為例。
一個外行想要成為鋼琴家,你認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當然是找老師學習基礎的樂理,接下來大段的時間裡,就必須對著樂譜苦練手法和節奏。
湊巧的是,我兒子從6歲開始練琴,從他去琴房的第一天至今,他每天都要保證一個小時的練習,否則手法就容易生疏,樂感和節奏感更是無從談起了。
我發現,兒子每週去一次琴房,他的老師會把一段琴譜分解成一個個小段,每個禮拜佈置一小段,讓孩子回來反复練習。
這種“音樂模式”放在職場中,可以理解為“分解目標”。
例如提問者提出的說話問題。
事實上,說話這件事涉及好幾個能力,包括背後的思維能力、一定的共情能力、恰當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就可以採用“音樂模式”。
比如,有人當眾說話會緊張,或者面對陌生人說話就會很不自然。
這個地方是完全可以通過大量練習克服過來的。
首先,你得找機會當眾發言,最好找個朋友把你當時的狀態錄下來;
其次,你回去對著自己的錄像,站在觀眾的角度找到自己的問題——
是不是說話不連貫?
是不是不自覺地用了很多口頭禪?
是不是神情有些緊張?
……
最後,至關重要的一點,每次發現問題之後,再去找發言機會,一遍遍練習,直到這些問題漸漸消失為止。
2、國際象棋模式。
一個剛學下棋的人是怎樣的?
是直接找對手博弈嗎?
不是。
正確的方法就是,熟讀棋譜不斷研究,這是對新手而言最有效的訓練方法。
等到對套路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去找陪練下棋,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對手水平很高,你提升的速度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比如,很多職場朋友都會苦惱,自己在談判方面好像能力很弱啊。
如何提升談判能力呢?
一是去研讀商業談判的書籍,掌握談判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二是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從事談判類的事務,而在和對手的交鋒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回過頭來研究曾經的套路,會有新的發現,此時你的談判能力才會有一個明顯的進步。
也有人說,我找不到這樣的機會啊。
怎麼可能啊?
你去菜市場或小店買東西,是不是要和對方討價還價呢?
從今天起,如果你真想鍛煉談判能力,何妨從最基礎的討價還價入手呢?
3、體育模式。
所謂“體育模式”,就是對單技能的反复練習。
在體育競技中,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背後都是大量反复的訓練,直至肌肉產生記憶,同時結合教練的反饋和指導,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套用“體育模式”,則可以是——
找一個你認為說話很厲害的人做老師(前提是付出在先),尋找一切機會和人說話,好的不好的都記下來,尤其是你認為發揮不好的,事後找這個老師复盤,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
三、
和你分享一段我自己真實的經歷。
我是典型的思維特質,就是理性大於感性,說話容易直來直去,在剛開始進入職場時也屢屢受挫,為了提升這個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1、找老師
我發現做生意的人頭腦普遍比較靈活,說話也特別能說到別人心裡去。
於是我就物色了一個家門口的服裝店老闆,她的生意很好,老客戶很多,我聽過她和客戶的談話,就鎖定了這個人。
2、建立關係
反正在哪兒買衣服都差不多,何況她家衣服價格也還比較合理,我就慢慢地成了她家的常客。
這裡是個很關鍵的點,你要想向他人學習,首先要學會付出;等關係建立好之後,請教學習什麼的就不在話下了。
成為她家常客之後,我就加了老闆的聯繫方式,問她如果後期有遇到人際方面的問題,是否可以向她請教,云云。
老闆欣然答應。
3、定時復盤與請教
從此,我會一個月或兩個月提前和她約時間,到她店裡坐坐,一來看看有沒有新款衣服,二來順道說說我最近在溝通方面遇到的困惑。
經過這位老闆的開解,很多問題茅塞頓開。
從事職業規劃師這份職業以來,我也承認,人的特質各有不同,但有兩個維度是完全可以通過刻意練習進行提升和調整的,並且實施起來並沒有那麼難。
四、
第一個維度就是你的感知型特質。
感知型特質最終的特徵就是喜歡隨性自由,所以時間觀念比較差。
事實上,要提升時間管理能力,要從做事入手。
你給自己多長時間做成一件怎樣的事情?
這個事情先要確定下來。
確定下來之後,請參照上述三種方法刻意練習,當你嚐到時間管理的甜頭之後,你也可以做到高效率。
第二個維度就是決策方式。
例如我的思維特點偏理性,所以這部分導致我之前在人際關係方面處處碰壁。
但後來,通過我自己的親身實踐,我發現理性的人並非沒有情感,只是在壓力狀態下,我們會習慣性地用理性壓倒感性。
如果我們能學會正確的方法,在非壓力狀態下,我們也可以表現出體諒他人及共情的特質。
勤奮是成功最起碼的品質,但如果在勤奮的基礎上,你能夠習得爭取的方法,變得勤奮而高效,你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職場中所向披靡。
“每個領域最傑出的人,往往是刻意練習時間最久的人。”